首頁>科學>

同時,世界人口也在不斷攀升。截至本文截稿,全球人口已經接近77.7億。

太恐怖了,想一想,第70億個人出生的新聞,還是2011年20月31日。僅僅9年多一點的時間,世界上就又多了7.7個億!

日益增長的人口數字,讓我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擔憂:現在的地球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它真的還能承受嗎?

最近,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的論文。在論文裡,他們以生物圈完整性、土地系統變化、淡水使用和氮流動等為四項核心指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這些指標,都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換句話說,它們直接影響了地球對人類的承載力。

論文中得出的結論非常值得注意:只要環境系統沒有遭到破壞,地球是足夠養活100億人的。

對,請注意條件:環境系統不被破壞。

顯然,地球的環境系統,豈止是被破壞,簡直是遍體鱗傷。當然,且不提環境汙染這些問題,讓我們迴歸到最基本的方面——農業發展。

說到底,所謂的地球能養育多少人,就是能生產多少食物。填飽了肚子,才能活下來,才能談其他事。

在我們看裡,雖然大家每天都在哭窮,但吃飽飯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殊不知,在世界很多地方,真的有大量處於饑荒中的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瘦骨嶙峋。在我們看來,“皮包骨”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在那些飢餓的地區,是一種極其真實的寫照(畫面讓我不忍發出來)。

據2019年的一項調查,全世界有8.2億飢餓人口。而且,和很多所想的正相反,這個數字沒有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減少,反而一直在增加中。

看起來,地球想要養活這麼多人,還真的是很不容易。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首先,我們需要提高科學技術和生產模式,或者說像論文裡提到的“技術和社會文化轉型”。比如袁隆平的海水稻,就是一種方法,儘量利用更多的土地,才能夠生產更多的糧食。另外加強對水、土地和肥料的有效管理,也可以改進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效率,增加產量,還能幫助應對當今的氣候變化。

其次,世界上糧食浪費的問題依然嚴重,造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結果。比如我們現在提倡的光碟行動,的確很有成效,但依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另外,很多家庭裡的大量剩飯剩菜被扔掉,或者好好的食物被存放的變質,然後扔進垃圾桶。

另外,人類的數量,本也就是個問題。有人會說:人類體型不大,飯量也不多,100億人就浪費那麼多糧食嗎?實際上,學過高中生物的人就知道,在食物鏈中,營養的傳遞是有損失的,這叫做食物鏈效率。簡單來說,一種生物吃另一種生物的時候,只能吸收後者10%左右。就以羊吃草為例,草裡可能有90%的營養都不能被羊消化,被排出體外,實際上就是浪費了。然後狼吃羊,也只能吸收10%的營養。而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營養傳遞的級數越多,浪費的就越多。因此,想要提供人類所需的營養,自然界要提供的能量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據此,科學家建議:我們平時可以適當少吃肉類,用豆製品和其他代替品來補充蛋白質,這不僅僅是保護環境,對個人健康也很有幫助。

同時,很多人歸咎於貧富不均。他們認為:對於富人來說,每個人的收入足夠養活成千上萬人,如果他們肯做出慈善,每年養活一些窮人,世界就不會有饑荒了。對於這個說法,任何有一點點經濟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不合理之處。這樣簡單的財富支援是最低階也是幾乎沒有任何好處的方案,除了表面上賑濟了窮人方面,還會帶來更多嚴重的問題。

因此,地球能養活多少人類,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人類自己。只有不斷髮展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地球的生存環境,才是增加生存空間的最好 辦法。

我們也要注意,儘管這個報告稱地球可以養活100億人,但看目前的趨勢,地球人口突破100億人也就是幾十年的事。所以,在提高農業生產的同時,繼續控制好地球人口,也是非常必要的。地球的承載終究有極限,如果我們在突破極限的時候還無法開發其他星球,恐怕未來的生活,也不一定會很好受。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好訊息!人類探測到的宇宙最大爆炸案有線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