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北京時間12月28日訊息,英國和丹麥科學家稱,他們首次實現了資訊在兩個計算機晶片之間的“瞬間傳輸”,此舉可能催生更安全的“量子網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丹麥技術大學的專家,首次利用被稱作“量子糾纏”的物理現象,實現“瞬間傳送資料”。

計算機晶片不需要電氣或物理連線即可傳輸資訊,因為量子糾纏使微粒能瞬間通過很遠的距離進行通訊。

布裡斯托爾大學研究人員稱,這一技術在量子計算和網路領域有廣泛用途,因為改變一個微粒的狀態,另一個微粒的狀態也會自動發生改變。

兩所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稱,他們的研究可能為量子網際網路鋪平道路,“將能夠保護資訊不會受到惡意攻擊”。

研究人員在晶片內製造的經過特別設計的可程式設計電路,能夠產生光粒子。

這些微粒利用量子糾纏現象,能夠在不同晶片之間“瞬間傳輸”,實現即時通訊。

在使光粒子在經過專門程式設計的計算機晶片之間傳輸資訊方面,該研究團隊獲得了91%的成功率。

這項研究論文共同作者丹·盧埃林(Dan Llewellyn)說,“在實驗室的兩個晶片之間,我們能夠演示高品質的糾纏連結。”

他表示,這項新研究相當重要,因為量子計算機、量子網際網路等技術依賴於“量子資訊”。

盧埃林稱,“資訊編碼在單個微粒對中,難以控制和測量”。

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能夠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將不同晶片連線在一起,他們能夠操控一個粒子,引發粒子對中位於其他晶片中的另外一個粒子發生變化

盧埃林及其團隊開發的裝置,能夠在可程式設計電路中產生和操控單個微粒對。

他們開發的晶片,能夠把量子資訊編碼在電路產生的光中,然後它們就能高效地處理資訊了。

研究團隊稱,資訊瞬間傳輸不僅可以用於量子通訊,還是量子計算的基礎。

他們在一份宣告中說,“但是,在實驗室的兩個晶片之間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建立通訊鏈路,被證明極具挑戰性。”

不過他們表示,他們的新工藝可以生產出更高品質、更快的量子電路,是迄今為止最高效的工藝之一。

他們還展示了電路的其他功能,例如“交換”——量子網路正常執行所需要的一個過程。

研究團隊也展示了與光子狀態有關的一種過程——是開發量子網際網路和量子計算機所需要的。

盧埃林說,對於開發“量子計算和通訊所需要的更復雜量子電路”而言,這是重要的一步。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王建偉(Jianwei Wang,音譯)博士表示:“量子光子器件和經典電子控制系統的結合,將為完全基於晶片的CMOS相容量子通訊與資訊處理網路開啟大門。”

這項研究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又開掛了?第二次登月成本少了1個多億,他們這次能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