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是怎麼來的?

19世紀中期,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並不是由神創造,而是經過漫漫歲月、歷經進化到更適合當前地球生態而來,其中當然包括我們的種類——人類!

從猿人到智人,人類歷經了數十億的年進化直至今天,能坐在辦公桌前敲著電腦瞎說,看似人類是這個星球上發展最快、適應能力最強、智慧最高的生物,然而我認為這僅是適應地球生態的一個進化過程,人類,並非來自這星球!

與地球的八字不合

人類發展越快,對地球生態的破壞越強,這是一個無法反駁的事實!

2005年,美國衛星記錄到北冰洋有史以來冰面覆蓋率最低紀錄,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山融化,沒有了冰,還叫北冰洋嗎?

鹹海,位於中亞版塊,原有世界第四大湖泊,由於人類的不適當開發,導致湖水逐漸乾涸,本來一個大湖,現在僅剩北面和西面兩塊小湖泊。

最近的加州山火,將本來綠樹成蔭的社群,變為荒蕪地帶,也是顯示出人類與地球生態的不相容。

由於對環境的不保護,巴西部分地區雲層無法積聚,雨量減少,導致發生乾旱,湖泊見底。

地球生態被人類破壞的例子數之不盡,與其說是破壞,倒不如說是人類與地球生態八字不合,馬兒牛兒羊兒也會吃草,總不見他們能將地球綠植都吃光吧?!

高度智慧在地球上罕見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會使用生產工具、人會選擇對於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早期的智人,主要是群居的生活狀態,因為分工協助,男性捕獵、女性生育,同時更會選擇適合生存的地帶,譬如肥沃土地、接近水源;後來族群壯大,與其他族群也會產生資源爭奪、土地爭奪、甚至女性爭奪,逐漸形成一些不存在的、但又能適合迅速發展的虛擬概念,稱為“組織”,譬如政府、國家、中心政權、公司等,這是其他動物短期內無法形成的一種形態(之後會不會進化,不敢保證,但現在總不會見到一群猴子能組成立一個國家,對吧?)

相比其他動物的突出之處,人類更懂得選擇,選擇適合生活的地帶、選擇適合胃口的食物、選擇更有前途的事業、選擇薪酬更高的崗位、選擇顏值更高作伴侶,等等......

人類的智慧,相比這個地球的其他生物,高出不只50個世紀,或者你覺得5000年後,一頭牛能進化成像我這樣敲著鍵盤在瞎說嗎?地球上生物眾多,為何只有人類會迅速進化呢?皆因人擁有著與這個星球不匹配的智慧,可認為,人類並不屬於這個星球!

潛意識渴望迴歸

對於“人類不屬於這星球”的論點,這個我認為最靠譜也可能是最扯蛋的一個論據!

對於太空的嚮往,自數世紀以前,人類就已經開展了對上方物體,即天空上面是啥玩意的研究。地球上80%被海洋覆蓋,而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人類在對太空研究的投入遠遠大於對海洋、對地表的研究投入,前蘇聯曾挖地研究,最終挖了大概12千米則停止了研究,由於解體、缺資金及科技無法突破,但俄羅斯成立後,卻投入更大資金進行太空競賽。因為在人類的意識形態裡,對太空的興趣更大。為何呢?

我會認為這是人類潛意識裡,對於“家”的渴望,渴望迴歸到人類的誕生之地,雖然誰都不知道在哪裡,但潛意識裡都會認為“在外面”,拼命對太空作研究,就算在社交場合中,一旦談起太空、太陽系、銀河系等話題,人民也是更樂於參與討論,為何呢?我會認為這是一種思維骨子的受到渴望迴歸思想影響,與其說對太空是探索,倒不如說是在研究回家之路!

你可以認為我是扯談,“黑洞”應該多數人都知道什麼吧?下面這圖,不查百度,誰又能準備說出學名呢?

既然我認為人類並非屬於這地球的生物,僅是借居在此,那麼人從哪裡呢?我也不知道啊,知道的話,就不會打了上面1000多個字的廢話了!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最新研究發現:宇宙,可能不是無邊無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