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據Futurism網站報道,相對於年齡約46億年的地球來說,擁有短暫歷史(約300萬年)的人類取得了很多成就,包括將人類送上月球,建立國際空間站,開發出巨大的精密望遠鏡,可以觀看到宇宙最遙遠的地方,甚至開發能飛往火星的火箭以及接觸到太陽系邊緣的探測器。

然而,宇宙中還有一個終極命題懸而未決。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以及搜尋地外文名(SETI)專案的研究團隊,始終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以查明我們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高階生命體

已經有許多專案在掃描恆星及其行星和衛星,尋找智慧生命存在的跡象。儘管他們中的許多人幾十年來始終在仰望天空,但我們還沒有與外星生命取得任何聯絡。這可能預示著當前的研究有點兒問題。

說得委婉些,我們的太陽系非常古老。事實上,科學家們還在從隕石中收集著蛛絲馬跡,表明地球誕生已經有近50億年曆史了,而周圍的恆星系統可能已經有數百億年的歷史了。雖然星際旅行似乎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每年都有新的技術誕生,讓我們可以掃描天空,尋找宇宙中最遙遠角落發出的文明訊號。

隨著這些技術的湧現,我們發現的外星世界和恆星系統的數量正不斷增加,但是我們“傾聽太空”的方法還沒有揭示出任何類似地外通訊或文明的東西。鑑於我們宇宙如此浩瀚而又古老,似乎我們應該能與其他文明取得聯絡。然而,至今依然沒有。

在20世紀初,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曾問了自己一個很有名的問題:鑑於我們宇宙所覆蓋的範圍,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或者為什麼他們沒有找到我們?這個問題有時被稱為“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或“偉大的沉默”。自從費米首次提出這個問題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許多可能的答案。這裡有些人類與外星人還未進行過第一次接觸的最大膽猜測:

1.大過濾器假說

從基本概率的角度來看,外星生命肯定存在。既然我們還沒有接觸過它們,有一種理論認為,星際旅行中肯定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生命進行星際旅行,或者至少阻止它與其他外星物種進行交流。這個障礙被稱為“大過濾器”(GreatFilter),它是某種力量或事件,可阻止某個文明達到前面提到的星際旅行或與不同文明通訊。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我們沒有與外星文明取得聯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1)文明在發展到可以探索其他恆星系統之前就會毀滅;2)在技術層面上,星際旅行根本不可能。這兩種選擇都不是特別令人滿意。牛津大學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助理羅賓·漢森(Robin Hanson)提出的觀點認為,“過濾事件”的發生概率等於或大於外星生命本身存在的概率。

沒有外星文明對我們的太陽系或附近的系統進行大規模的殖民。因此,在我們過去的宇宙中,雖然擁有數十萬億顆恆星,但沒有一個達到我們上述要求的技術和增長水平。這個資料點暗示著,在普通的無生命物質和先進生命持續爆發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過濾器。

漢森寫道:“對於生命來說,越容易進化到我們的階段,我們未來的機會可能就越暗淡。”換句話說,宇宙中的生命越多,我們就越有可能遇到災難性的、生命終結的事件,或者達到技術進步的宇宙極限。

2.請勿打擾外星人

另一個假設斷言,外星文明確實存在,只是它們處於不活躍狀態。這就是牛津大學人類研究所和貝爾格萊德天文臺研究人員共同提出的“休眠假說”(aestivation hypothesis),指的是有機體長期處於不活動狀態,類似於熊的冬眠,或者像青蛙在炎熱的天氣裡將自己埋在沙子裡。

該理論於2017年發表在《英國星際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的一篇論文中。該理論指出,外星人可能會“休眠”,直到環境條件合適才會變得活躍,並建立他們的超級社會。研究人員認為,熱力學定律直接限制了計算,因為計算技術需要冷卻才能發揮作用。這使得建立先進的技術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保持它們大規模冷卻變得非常困難。所以,外星人正處於休眠狀態,直到宇宙冷卻下來。

但是,如果聰明的外星生命發現了一種限制其計算能力的熱力學條件方法呢?如果他們對熱力學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推斷是錯誤的,那麼“休眠假說”將會被認為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下面這個想法是正確的。

3.蓋亞瓶頸假說

按照“蓋亞瓶頸”(Gaian Bottleneck)假說的推測,生命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才會進化,而這樣的環境並不常見。2016年,澳洲國立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對“費米悖論”做出了解釋。研究人員寫道:“對於出現在宇宙中潮溼岩石行星表面上的大多數生命來說,滅絕是宇宙預設狀態。”這是因為,星球實際上必須有生命產生以使其適宜居住,因為生物體改變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出現了:沒有宜居條件就沒有生命,沒有生命也就沒有宜居環境。

研究人員寫道,對於外星生命來說,它必須堅持下去:“就像試圖騎著一頭野牛,大多數生命都會掉下去。”生命只能在一個不太可能的反饋迴路出現的情況下誕生。在這種情況下,地球是規則的例外。

4.被困在深海中

2015年,在經過近十年的跋涉後,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成為第一個近距離飛越冥王星的航天器。它幫助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它冰冷的表面,並提出了關於地下海洋的可能性,以及大量的甲烷和氮的問題。這些問題促使科學家們將冥王星列入了一個不斷加長的星球名單中,這些星球都有著厚厚的冰層,而且岩石下藏有海洋。它們包括土星衛星Europa、Callisto、Enceladus和Ganymede,以及木星衛星Titan。

這些海洋成為了另一個關於生命可能潛藏於何處的理論,“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提出了這個理論。由於地下海洋形成了比流動的表面更穩定的生態系統,潮汐的改變和消散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堅硬的外殼保護了海洋中假想的生命,讓它們可以避過海面上氣候惡劣和致命混合氣體的影響。斯特恩告訴美國太空網說:“對地下海洋來說,撞擊、太陽耀斑、附近的超新星、星球執行軌道、是否包含磁層以及是否有劇毒的大氣層,這些都無關緊要。”

任何在深海中形成的智慧外星生命都必須克服一個巨大的障礙,才能到達新的世界生存下來,即鑽穿地下海洋那厚厚的保護性外殼。而且所有這些努力只能讓它們到達表面,要想向其他行星傳送訊號,可能更加困難。

5.錯過了訊號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鄧肯·弗根(Duncan Forgan)建議建立一個星系通訊網路,而不是使用望遠鏡陣列和掃描天空的無線電訊號。同樣,我們可以通過向其他司機發出鐳射訊號的方式,利用地球通過太陽前面留下的陰影向我們的宇宙居民傳送資訊。弗根建議我們製造強大的鐳射,包含更多編碼資訊,當我們路過太陽前面時發出。

弗根告訴《新科學家》雜誌:“如果你想和銀河系中心另一邊的生物交流,訊號在途中會遇到很多東西,比如塵埃、恆星、大黑洞等,它們都會影響訊號的傳遞。”與其讓星系間的資訊在浩瀚的宇宙中消失,不同星系的文明不如使用“銀河通訊網路”,來確保他們的資訊能被傳遞給目標接受者。

6.人類缺少耐心

100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地尋找外星生命,然而與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漫長曆史相比,這點兒時間實在顯得微不足道。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天體物理學和數學專業大學生伊萬·索洛蒙尼蒂斯(Evan Solomonides)認為,在我們接收到任何外星的訊號之前,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準確來說大約要1500年。

在提交給美國天文學會的論文中,索洛蒙尼蒂斯研究了找到生命的可能性。他說:“我們預測,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只能到達銀河系1%的區域。在我們接收到任何宇宙訊號之前,我們至少將需要探索半個銀河系,而這將需要一段時間,因為現在我們只探索過自己所在的太陽系。”索洛蒙尼蒂斯謹慎地指出,1500年並不是最後期限,只是說在那之前,我們不太可能聽到任何聲音。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小小電子,緣何成為量子理論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