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闢謠>

謠言

近期有網文介紹,一勺豬油等於十服藥,能治療十幾種病。

文章指出,豬油作為主要的食用油之一,也有一定的醫療功效與作用,詳見以下:

1.豬油食療效用:豬油味甘、性涼、無毒;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

2.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面板皸裂等症;

3.可藥用內服、熬膏或入丸劑。外用作膏油塗敷患部;

4.動物油的油脂與一般植物油相比,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進人們的食慾;

5.因為是動物油,動物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當,幾乎平分秋色,具有一定的營養,並且能提供極高的熱量;

6.豬油中的奶油在人體的消化吸收率較高,可達95%以上;

7.豬油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很高的調料,所含的脂肪比例小於黃油,較適於缺乏維生素A的人和少年兒童;

8.大小便不通,用豬油、薑汁各二升,微火上煎至二升,加酒五合同煎,分次服;

9.手足皸破。用豬脂化熱酒中擦洗;

10.瘰癧可用豬油淹生地黃,煮開六七次,塗患處;

闢謠

豬油,也稱葷油或大油,是用肥豬肉(包括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五花肉裡的脂肪等)加熱提煉而成,初始狀態是略黃色半透明液體的食用油,常溫下為白色或淺黃色固體。

豬油在20世紀80年代前(憑票買油買肉),是中國人食用油的主要來源,當時家家都配有葷油罈子,冬天一次性準備出全年的烹呼叫油。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植物油逐漸取代了豬油的位置。豬油具有特殊的香味,所以現在還是有人喜歡用豬油或五花肉炒菜。

包括豬油在內的很多食物是藥食兩用,所以民間對豬油的功效有很多說法,但說“一勺豬油等於十服藥,能治療十幾種病”,就屬於言過其實了。況且謠言內容有很多說法不當之處,下面一一說明。

營養學從結構上將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豬油中的脂肪主要含飽和脂肪酸(佔50%以上)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缺少多不飽和脂肪酸。而我們人體需要的必需脂肪酸——亞麻酸和亞油酸,是來自於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所以,豬油是可以被替代的,且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對人體不利,易造成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疾病。

不管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提供的能量是一樣的。1克脂肪可提供9千卡,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25-30克,不是越多越好。烹調油可以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狀,即油炸、油煎食物聞起來很香,能刺激食慾,但油在高溫中會產生苯並芘等有害物質,故建議避免高溫、長時間加熱。

維生素A和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所以脂肪可促進其吸收。維生素A和維生素D在肝臟、蛋黃中含量豐富;另外維生素A可以通過黃綠色蔬菜和橙黃色水果中的胡蘿蔔素轉變而來;而維生素D的最廉價來源是晒太陽,面板中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變為維生素D3前體;市場上也可以買到強化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牛奶。豬油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並不高,所以通過豬油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並不科學。

謠言內容還提到用豬油做護膚品,現在各式各樣的護手霜、潤膚露完全可以解決面板護理問題,豬油就排不上了。此外,不只是豬油,油脂都具有潤腸的功效,所以針對通便來說,豬油同樣有很多替代品。

就目前來說,豬油不再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用油,從營養學的角度也不提倡食用,但實際上如果每天吃大量豬肉的話,隱含的脂肪量並不低,包括吃排骨和瘦肉。美味可以享用,關鍵在於控制量。

闢謠專家:

許英霞 北京天壇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複核專家:

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博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清風計劃#

  • 闢謠:復原乳是假牛奶?
  • 闢謠|多喝果汁更有利於健康?錯,那要看你喝怎樣做的果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