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過去一年,也就是2021年全國共有213.9萬對夫妻完成離婚登記。看到這個數據可能你會大吃一驚。

曾幾時何,中國的離婚率如此居高不下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然呢?除了家暴,出軌,三觀不合等等原因?到底還有哪些原因呢?

或許原本人性就是如此吧?人性本身就是極其複雜的,充滿矛盾,最直白的體現就是當一個人在獲得了充足的安全感,滿足感之後,就想著要新鮮的刺激。

吃青菜久了,就想吃吃胡蘿蔔。肉吃多了,屎的味道也想聞聞,人性固然也是喜新厭舊的。有一句話說得好,生活和現實就是最大的第三者。

婚姻和戀愛不同,婚姻包含更多的責任感,並且比戀愛多了更多的條條框框,比如戀愛或許跟父母沒有多大關係,父母的干涉也不會太大。但是到了結婚的這一步,就不再是你們兩個人的事了,比如你們小兩口想要丁克,這得要問父母同意不同意吧?你們想旅遊結婚,不想辦宴席,你也得跟父母商量吧?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有句名言:

“婚姻是愛情的昇華,其最寶貴的地方就是夫妻雙方能夠在不斷磨合中相互完善。

婚姻需要經營,需要不斷的磨合,需要兩個人努力地去發現彼此的核心需求,並且以對方喜歡接納的方式去滿足,這樣才能讓兩個人越來越好。

從某種層面講,無論夫妻還是情人,最長久的關係,都要經歷4次放棄。

1,放棄“炒冷飯,翻舊賬”

兩個人在一起爭吵摩擦都是在所難免的,因為彼此都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都各不相同,造成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意見。

有很多人為婚姻的爭吵都是不好的,但是事實恰恰是相反的,很多時候,兩個人在相愛相殺的過程中,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看到自己是什麼樣子?對方是什麼樣子?那些隱藏在普通的人際關係中不會暴露,甚至無法瞭解的一面,都會在持久的親密關係的,漸漸浮出水面。

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人越吵感情越好,而有的人吵著吵著就散了,為何呢? 前者從吵架中瞭解到了對方的真正心理需求,而後者完全是為了洩憤,不斷地翻舊賬,炒冷飯,根本不去管對方的訴求,結果吵著吵著就散了。

夫妻之間發生爭吵並不可怕,怕就怕總是把過去的舊賬,爛事拿出來,一遍遍地說事。

那些悲傷的片段,不斷地被激活,然後進一步地激發內心地憤怒和委屈。

我的一位來訪者,小A她說曾經有幸福甜蜜的婚姻。後來因為兩個人的觀念不和,最終選擇離開。

最後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還有財產的分佈,二人對簿公堂。

隨著雙方的律師的介入,取證,他們不由自主開始相互指責。

他們在不斷訴說著,誰的脾氣更糟糕,誰更不理解人,誰不顧家,誰不負責任,誰自私......

一個個舊賬被不斷翻起,就連曾經恩愛甜蜜的生活點滴,也被當作攻擊對方人身的武器。

幾個回合下來,兩個人都感到精疲力竭,再一次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歇斯底里地爭吵,會讓最後的溫情都消失殆盡了,只會讓彼此都覺得跟這個人在一起就是一場災難。

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一個人如果一有情緒就翻舊賬,那麼他的生活將是一片黑暗,因為翻舊賬的人,根本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互翻舊賬,互相詆譭,只會在傷口上撒鹽一般, 讓兩個人有更多的怨恨。

要知道很多時候,寬容是一把比懲罰更有用的武器,它更容易攻破人的心房。

2,放棄“改變對方,讓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個很天真的想法,就是想將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和思考方式,總是強加自己的想法到另一半的身上,最終的結果往往會不歡而散。

薩爾丹曾說過:與所愛之人長期相處的秘訣是,放棄改變對方的念頭。

婚姻就好比一座橋,要牢固長久,需要的是接納和尊重。

英國作家培根曾說過:愛情就像是在銀行裡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能容忍對方的缺點就是節制支出。

所以,婚姻是要尊重彼此的不同,接納彼此的差異化,千萬不要設想把兩個人改造成一個人,婚姻不是把兩個人改造成一個人,愛一個人就要接納他原本的樣子,總是發現對方的“問題”最終你會發現錯的是自己,也弄丟了對方。

她婚前怎麼看丈夫怎麼順眼,覺得老公就是最完美的那個人,帥氣,能力強,會關心人......可是真的跟他在一起生活之後曾經在自己眼裡近乎完美的人,露出了很多自己難以容忍的缺點。

那個網友說,跟老公交往的時候,很懂得關係自己,非常的體貼入微,婚後才發現自己的老公對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好像差不多,曾經以為只有自己專屬的好,後來發現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有這種待遇,自己真的不是滋味。

更讓她鬱悶的是,她提出這個問題,老公就說她怎麼那麼小氣。她想讓老公改變,只對自己專屬的好,可是 ,現實就是,你越想改變對方,越覺得力不從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傅雷在寫給自己兩個孩子的家書中有一段話非常精彩: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

只有長處沒有短處的人在哪兒呢?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

撫躬自問,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給對方一個空間,不要事事追問,更不要企圖改變對方。”

好的婚姻是尊重對方獨有的生活之道,求同存異,彼此成全,這是夫妻相處的真正硬核。

我們在婚姻中要培養一種能力,就是“鈍感力”,就是少點計較,少點敏感,不拘小節,保持一種難得糊塗的樂觀心態。

放棄炒冷飯,翻舊賬,放棄改變對方的心理。很多時候放過他人其實就是放過自己。

3.放棄,對另一半有太多的期望

未來發生什麼誰都無法預料,所以要學會防患未然,不要覺得結婚了就把希望交給對方,讓對方為你的人生負責,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自己獨自養活自己的能力,切不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男人身上,記住,人心是會變的!

當你自己有能撐控自己的生活,才不會在婚姻生活中迷失自己。

好的婚姻中先要修煉好的自己,現在很多女人就是在婚姻中沒有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為家庭一味地付出,付出的時候又是滿懷期待有回報,當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時候,自己就怨氣沖天,最後往往成了婚姻的受害者,當一個人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一個男人身上,寄託在一個不確定的婚姻上,完全失去自我成長的能力,這是非常危險的。

曾經在論壇中看到一個帖子,覺得真的讓人深思:

就叫她小C吧,她說她嫁給老公的時候,老公把她寵成了公主,她不想上班,老公就讓她辭職,她不想做飯,就去外面吃,總之對她百依百順,漸漸的她習慣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老公的身上,彷彿老公就成為了自己的替身,她非常享受這樣的狀態,她想著老公會替自己去實現自己所有的理想和願望。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他們結婚的第四年,老公出軌了。她的幻想一下子破滅了,從此陷入了抑鬱至今三年了,還走不出來 。

看完之後真的讓人唏噓,所以再一次告訴我們,在恩愛的夫妻,都有可能變心,人性是變化的,是喜新厭舊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一個男人身上。

沈從文說:“人生是一本大書,內容複雜,分量沉重,值得每個人翻到最後一頁,而且必須慢慢翻。”你永遠也猜不到中間會發生什麼,永遠也不知道有多少插曲和意外等著你。

4.放棄“處處計較,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們常聽說真正智慧的人,其實是大智若愚。人生難得糊塗,生活中倘若一個人處處精明,太清醒,一定有很多煩惱。

太過清醒的人容易較真,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心就會很累。如果在一段婚姻中處處充滿計較,爭鋒相對,誰也不肯讓誰,最後就只剩彼此傷害,家裡整天雞飛狗跳的,根本沒有任何幸福可言。

我的大學最好的同學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她跟我抱怨,丈夫做事是個比較嚴謹有調理的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苛刻,而我同學就是那種比較隨意的人,因此她丈夫經常因為我同學的“隨性”而非常不滿。

一次,兩人因為鞋子的擺放發生了爭吵。

丈夫是個不喜歡隨便亂放東西的人,看到我同學總是把物品隨處放,他就非常生氣。

我同學說,有一次我把房間的書桌挪動到了另外一邊,老公回來看到了,硬是把它搬回原來的位置,一分一毫都不差,他的鞋子永遠要放到那個固定的位置,如果誰把鞋子放到他的位置上,或者擺放得不整齊,他一定會很生氣,並未會因為這件事而吵很久。

夫妻之間的相處,有時候可能糊塗一點會比較好,處處那麼計較,只會讓別人累,讓自己更累。

其實,很多事情都沒有必要計較的那麼清楚,兩個人是要在一起過一輩子的,總是在斤斤計較,不會對兩個人的生活有任何幫助,只會讓兩個人陷入牛角尖的絕境,一直繞不出來。

亦舒在《薔薇泡沫》裡,有這樣一句話:

做人要含蓄點,得過且過,不必斤斤計較,水清無魚,人清無徒,誰又不跟隨一輩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

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裝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為玉帛,這樣家庭才能和諧,其樂融融。

那些表面上的糊塗,不計較的人,其實潛藏著無限的溫柔與包容。平淡時光中的相濡以沫,噓寒問暖,看似尋常,卻散發著溫情和魅力,抵禦著流年的侵蝕。

婚姻是一場修行,也是一面鏡子,看到對方,也要看到自己!

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焦慮症:緩解焦慮症狀的一個小小的方法,踐行起來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