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這幾年,萬物皆可盲盒的潮流洶湧,同時,盲盒銷售領域可謂亂象叢生。8月1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徵求《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擬對盲盒銷售的內容、形式、銷售對象等方面作出規定。在盲盒熱導致糾紛不斷的大環境下,國家層面迴應公眾關切,可謂正當其時。

對消費者來說,盲盒如同一個深淵,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更在凝視你。它窺探著消費者以小博大的僥倖心理、虛榮攀比的從眾心理等等。同時,深淵處於暗處,消費者處於明處,信息不對稱,暗箱操控空間大,勢必導致買賣雙方天平傾斜,消費者權益受到不同程度侵損。

所謂“盲盒”,正如網友一針見血指出的:“你是閉著眼睛買的,但商家是睜大眼睛放的。”毋庸諱言,一些商家正是通過誇大宣傳、“飢餓營銷”等方式,來想方設法地引消費者“入坑”。古話告誡我們,只有買錯,沒有賣錯。這樣的買賣,這樣的利益,必須用法規來加以監督和制約。

正因為盲盒的“盲”,是消費者盲,而不是商家盲,市場監管總局的徵求意見稿針對性很強,著重要對盲盒銷售的內容、形式、銷售對象一一加以限定,讓監管的內容透明化。這是糾正盲盒銷售亂象最要緊的第一步。

至於具體的一些條款,公眾意見也有爭論,可通過舉辦聽證會等方式,修改得更為完善。比如,針對未成年人購買盲盒的問題,意見稿擬規定,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週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就有不少人提出,年齡段是不是還可定得高一點。不管怎樣,定好規範,就有望遏制盲盒銷售的野蠻生長。

5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曼聯進行恐慌性採購 滕哈格要替無能高層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