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繪本閱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和接受了,所以我們會發現身邊不少寶媽,很早就開始給娃準備繪本了,親子閱讀也是很早就開始了。

不過,也有一些家長有些疑問,比如:

給孩子讀了很多本繪本,為什麼沒有效果?

天天陪孩子讀繪本,但是娃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還是不大,應該怎麼辦?

可見,繪本閱讀也不是如我們想象中那樣,拿起書來給孩子讀,讀完就算完事了的。

為了避免家長和孩子踩中繪本閱讀的誤區,最後變成無效閱讀,今天我們給大家整理了繪本閱讀的8大誤區,家長都來看一看吧,如果你中招了,一定要及時改正,不然和孩子讀再多繪本,都是沒用的。

誤區一:繪本閱讀能立竿見影

讓孩子讀繪本是有益於他們成長的,但是不少家長卻錯誤地認為繪本閱讀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比如,家長陪孩子讀了很多本繪本之後,就期望孩子的表達能力、識字能力等有明顯的提升。

但是閱讀的效果本就是潛移默化的,繪本閱讀也是如此,所以家長不要為了追求效果,而忽視了繪本閱讀的體驗,最終本末倒置。

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堅持讀下去,慢慢地就會發現孩子的變化了。

誤區二:繪本是給孩子讀的

很多家長都覺得繪本就是低幼寶寶的專屬讀物,其實不然,繪本是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以閱讀的。

只要大家對繪本有興趣,就可以去讀,完全不用被年齡限制。

誤區三:繪本閱讀的目的是讓孩子識字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錯誤認識,覺得繪本閱讀的目的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讓孩子收穫難忘的閱讀體驗才是目的。

所以,家長不要為了增加孩子的識字量,而去強迫孩子閱讀,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誤區四:認為文字比圖畫重要

繪本閱讀的重點是圖畫內容,其次才是文字內容,對於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

正是因為繪本閱讀的這一特性,決定了就算孩子不識字,也是可以閱讀繪本的,因為孩子的讀圖能力是很強的,所以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圖畫內容,去讀懂整本書。

誤區五:完全讓孩子自己去讀

早期閱讀中,家長還是應該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這樣可以適當引導孩子,這樣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有益處的。

此外,親子閱讀中,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也是繪本閱讀的一種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誤區六:要求孩子讀完後必須有感悟

家長和孩子讀完一本繪本之後,總是會問孩子:“寶寶,讀完這個故事之後,你有怎樣的感悟呢?懂得了什麼樣的道理呢?”

如果孩子回答不上來,家長還會斥責孩子沒有認真讀。

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繪本閱讀的目的也不是讓孩子懂得道理,而且如果家長總是這樣提問孩子的話,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甚至會讓他們對閱讀產生牴觸心理。

誤區七:認為繪本閱讀應該安靜地進行

大人在閱讀的時候,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所以想當然地認為繪本閱讀也應如此。

其實不然,繪本閱讀是需要動腦、動手、動嘴的,應該是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的,所以家長不需要要求孩子必須保持安靜。

誤區八:認為低幼寶寶不宜閱讀繪本

對於一歲半以前的孩子來說,繪本更像是一個玩具,所以孩子會撕書、咬書,於是家長就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只會搞破壞,沒有閱讀的必要。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為他們選擇布書,然後儘管讓他們去撕、去咬,這也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與書的聯繫,這樣也能為他們以後的閱讀打下基礎。

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恭喜!8月,桃花星來到,心之所向,迎來幸福的終點的四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