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惑:在和孩子溝通時,到底應該由誰起主導作用?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在親子溝通時,家長應該起主導作用。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基於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效的親子溝通有三個要素:聆聽、非暴力溝通和鼓勵。也就是說,在親子互動中,家長不帶主觀判斷和評價地去觀察和了解孩子的行為,“超越”孩子的行為來探究其背後的原因,然後採用恰當的方法和孩子溝通。

一、用耳、用眼、用心去聆聽

有一天,兒子噘著嘴對我說:“媽媽我不想畫畫了。”當時,我有一點生氣,因為學畫畫是兒子自己的決定,並且他曾保證會堅持,現在怎麼突然不願意去了?待情緒平復一點後,我問兒子:“你為什麼不想畫畫?”他說:“我覺得畫畫有點難。學不會,所以不開心。”

在和兒子的溝通中,我做到了三點。第一,用耳朵聽。第二,用眼睛看。觀察孩子在說話時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如害怕時,身體會有點緊張,嘴角有點下垂。第三,用心聆聽。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需求,包括孩子不想去畫畫背後的真正原因:他可能有點害怕,覺得有點難,希望老師可以循序漸進,慢慢來。學會聆聽為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邁出了第一步。

二、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當孩子有了激烈的情緒,如因為難過、悲傷、害怕等哭泣的時候,家長可能會習慣性地說“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其實,人有情緒是十分正常的,情緒是不能“辭職”的,情緒需要被看到、被陪伴。

當家長遇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需要用恰當的方法即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去迴應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的情緒被看到、被陪伴的時候,就能感到被理解、被共情,這時候,再跟他講道理,他才容易聽得進去。

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包含了三個步驟:猜測情緒一接納情緒一替代方案。例如,“你的積木倒了,媽媽猜你是不是覺得有些淚喪、難過(猜測情緒)?沒關係,你可以感到沮喪、難過(接納情緒)。等你情緒平復一會兒之後我們再一起來搭(替代方案),你覺得可以嗎”

三、學會鼓勵孩子

第三個有效的親子溝通要素是學會鼓勵孩子。鼓勵使人成長,但要注意的是,應該避免泛泛而談,如“你太棒了”“你太聰明瞭”。這些詞句只能算是表揚,我們總是表揚孩子“你真聰明”,他內心對自己並不會特別認可,因為,他的自尊總是來自於外界的肯定,而這樣的表揚反而會使他缺乏自信。

所以,表揚就像糖果,偶爾吃吃可以,吃太多了就會有蛀牙。鼓勵是指去描述孩子的事實,肯定他的努力、刻苦和堅持不懈,這些品質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情商培養,而且是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實現的。

如“我看到你畫的這幅畫用了3種顏色,我覺得你很會配色”“我觀察到你搭積木搭了25分鐘,比上次堅持的時間更長了,你一定為自己感到自豪吧”“你這道題之前做錯過,這次做對了,真厲害”。

學會鼓勵孩子,對於孩子的內驅力和自尊的培養非常重要。很多家長希望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其實,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內驅力,如果家長對孩子說:“你趕快做作業,你怎麼還不去做作業?”這是一種外驅式的成長,孩子的動力是不持久的,他反而可能會覺得,做作業是為了爸爸媽媽,不是為了自己。

有了內驅力就不同,內驅力來自孩子的努力和意願。如“我搭積木原來只能搭20分鐘,現在能堅持25分鐘,我為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而感到自豪”。孩子會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是可以完成這個挑戰的。因此,內驅力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更加重要的。

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我們為何沒有3歲前的記憶?這段記憶去哪了?真相令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