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孩子從出生開始,真是肉眼可見的一天一個樣,作為家長,你是不是既高興又煩惱呢?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作為父母,我們無疑是欣慰的。同時,隨著孩子的長大,每個時期都會遇到不小的挑戰。

前不久,朋友跟我吐槽,她的女兒脾氣越來越大了。準備吃飯了,朋友收起了孩子的玩具,讓她吃完飯再繼續玩。誰知孩子立刻站起來一邊拍打朋友一邊說:“你這個壞媽媽,不準拿我的玩具,我打死你。

朋友瞬間怒火中燒,“誰教你這麼說的?”隨後打了孩子兩巴掌。

聽了朋友的描述,我表示她當時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她的行為確實欠妥。

《兒童性格色彩心理學》中提到,情緒猶如人心裡的病毒,不能壓下去,一定要把它“排”出來,但一定要有合適的排放方式。

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因為情緒是大腦相對自動化的反應,孩子不懂理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會情緒大爆發。

然而父母通常也會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採取情緒壓制情緒的方法,非但不能緩解孩子的情緒,反而使孩子更加激烈地發洩情緒。

人們都說:孩子的臉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關鍵,家長要做的就是逐步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1.家長保持平靜,堅守原則和底線

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長很容易被帶入其中,從而打罵孩子。就像我的朋友一樣,面對女兒說的狠話以及拍打,她頓時很生氣,因此出手打了孩子。

只有家長先平靜下來,才能理智地去引導孩子認識和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每當無法控制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先做深呼吸,如果在孩子足夠安全的情況下,家長也可以在角落呆上幾秒,以此緩解自己的憤怒情緒。

不用去壓制孩子的情緒,或者用獎勵的方法去哄孩子,家長的退讓只會讓孩子更加頻繁地鬧情緒。

有一次我送孩子上學,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小朋友不願意去幼兒園,因此一直面無表情地站在那裡。媽媽在一旁好說歹說都不起作用,最後媽媽說給他買零食,孩子瞬間露出笑容,超不遠處的超市走去。

如果孩子每次鬧情緒,家長都以退讓和妥協來收場,那麼孩子下次只會變本加厲。

2.離開事發地,轉移注意力

雖然說孩子鬧情緒並不奇怪,但是也不能放任孩子一直撒潑打滾。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角落,換個場景,藉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安靜下來。

當孩子安靜下來時,家長可以試圖讓孩子說出感受。往往很多時候,不管怎麼憤怒與不開心,只要說出來了,心裡就會舒服一些。

孩子有情緒,一定不能壓制,要引導他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撒潑打滾、摔東西或其他較極端的方式。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很難過呢?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告訴媽媽。

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是在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一味地哭鬧、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可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是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

《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讓人恢復理智。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只會讓孩子情緒上揚。

在生活中,父母應該做好榜樣,因為良好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情緒示範。當我們能夠冷靜地處理孩子犯的錯時,孩子的態度會更冷靜,也更能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更多精彩:

“媽媽,你再講一遍,再講一遍”,學渣變學霸,媽媽感到累並快樂

孩子被打,應該教他打回去嗎?孩子常被欺負,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

選擇大於努力,這三種工作儘量別讓兒女做,與錢多錢少無關

4歲男孩吞下整包乾燥劑,奶奶巧用一招及時處理,獲醫生連連稱讚

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孩子厭學期,問「為什麼要讀書?」,怎樣為孩子解釋讀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