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王慶來

圖 | 微博熱搜

最近《幸福到萬家》熱映,每集都讓網友們的血壓蹭蹭上漲,趙麗穎飾演的幸福已經在抖音踹門好幾天了,全網都在等著幸福和王慶來離婚,甚至已經登上熱搜。

不少沒看過的朋友也許會想,都說勸和不勸分,這屆網友勸人離婚是怎麼回事,未免也太過分了吧。

但事實上卻和常規情況大相徑庭。

王慶來和幸福結婚當天,遇上婚鬧,幸福的妹妹平白受了欺負,何幸福二話不說護著妹妹,王慶來卻忍氣吞聲,生怕得罪別人。

王慶來和幸福來到城裡打工,自己不努力只想要託關係,好不容易找到,卻又耀武揚威,四處吹噓,最後丟了工作。

原生家庭導致內心自卑 | pexels

幸福把王慶來介紹去律所工作,眼看著幸福在律所從清潔工變成前臺,工作越來越順利,薪水越來越高,王慶來卻開始懷疑幸福出軌老闆。

......

從一開場,和幸福結婚直到倆人去城裡工作,最終雙雙辭職回到萬家村,王慶來在一件件事情中慢慢展現出自己懦弱、自卑、容易嫉妒的性格,也逐漸從一個“老實人”變成了“討厭鬼”。

有些人的自卑是骨子裡的

在現實生活中,王慶來這種人並不是特別的個例,他可能是很多人的集合。他代表那些懦弱的、自卑的、難以自洽的成年人。

而關於他的一切,都和他的原生家庭緊密相關,他是一個“可恨”的小人物,也是一個無法逃脫原生家庭的“可憐”人。

原生家庭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學概念,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提出一個理論,“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多多少少也都會帶著父母的影子,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王慶來也是如此。

父母帶來的影響將伴隨一生 | pexels

王慶來的原生家庭很普通,他的父親王友德是一個老實巴交的村農民,平生見著最大的官就是村書記,他膽小怕事,被人欺負只會忍氣吞聲,臉上往往帶著“喪氣”,處處小心翼翼。

而王慶來幾乎百分之百的復刻了父親的性格,他看著父母在村裡生活的隱忍和卑微,習慣了每次被人欺負,但是父母也不分青紅皂白、不問對錯,就按著他去人家家裡道歉、賠不是,因此“得過且過”“忍氣吞聲”成為了王慶來人生的關鍵詞。

而這份自卑,也帶到了他和幸福的家庭裡,剛結婚的時候,幸福處處想要討個公道,王慶來卻處處只想息事寧人。

後來到了城裡,他又開始嫉妒別人能夠有文化學識,能夠給幸福帶來更多的價值,同時又敏感脆弱,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不論到哪裡,“自卑”成了一直纏繞著王慶來的陰影,難以消散。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遇到問題,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的這種做法源自於精神分析學派,其中是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成人的人格特徵是童年時期性本能活動壓抑的結果。

成人的性格很大部分組成來自原生家庭 | pexels

父母的否定是最大的傷害

別人家的孩子,可能是很多人學生時代的噩夢,不論怎麼努力也無法追趕上別人的自己,顯得那麼渺小無助。

“你看看別人怎麼學習那麼好,你再看看你!”,“別人都行,怎麼就你不行?”。父母的否定,就像紮在童年時期的一根針,而孩子們所有的努力就如同一個個氣球,還沒飛上天,就被一句句刺耳的打擊扎破了。

扎破了孩子的信心和希望 | pexels

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失去了內在的力量,他們不知道自己發光的地方,找不到自信的支點,在與世界抗衡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怯懦,只能選擇逃避。

過渡節儉讓“窮”成為人生的痛

為了讓孩子明白掙錢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思想,很多父母都習慣給孩子灌輸節儉的思想,而語言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家裡沒錢,買不起這個。”,“你要省著點用,家裡掙錢不容易。”諸如此類的話語,不斷使孩子深化“咱們家比不上別人家”的觀念。

對於孩子來說,物質上的匱乏和根深蒂固在思想裡的“窮”,會讓他們在生活中覺得永遠低人一等,甚至當他們失去對金錢的認知,樹立錯誤的金錢觀,最後釀成大錯。

父母的掌控感孩子的失衡器

但如同《小歡喜》裡喬英子的人生比比皆是,媽媽全面的照顧和管教,限制了她所有的選擇和愛好,那些所謂全心全意的“愛”實際上是沉重的“枷鎖”,精確到每分每秒,每個細節裡的“愛”是逃不脫、甩不掉的“桎梏”。

而對自己人生失控,會讓孩子永遠對外界感到恐懼,當他需要獨自面對社會時,缺乏自信會成為最大的難題。

從《狗十三》開始,我們終於透過一個人,看到了與她息息相關的家庭背景,我們意識到不論我們多麼努力都無法完全與“原生家庭”剝離開來。

“自卑”與“原生家庭”是一個不可割裂的課題,但我們不能讓灰色滲透進我們整個人生,我們要相信的是,那些負面的、暴力的、懦弱的、陰暗的,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

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難以消散 | pexels

我們都渴望成為何幸福,勇敢、積極、快樂,但可能卻在某件事上活成了“王慶來”,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盡力走出陰影,改變現在。

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對原生家庭的解釋:“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如何快速與人建立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