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很多財富大師都建議那些想要發財致富的人,在還沒有真正變富之前,首先要讓自己像一個富人。

用富人的方式思考,用富人的心態看待問題,用富人的思維方式武裝自己,行走坐臥,都讓自己按富人的標準來做。

有的人會認為這不過是空想,怎麼可能自己給自己畫一個大餅就最後實現了。

但是如果你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種做法非常高級,因為它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終極力量——心理建設。

詹姆斯·克里爾曾經在《掌控習慣》一本書中描述過這樣一個規律,如果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可以通過三個層次。

可以通過身份、過程、結果三個層次來進行努力,而這三個不同層次的努力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簡單來說,而三個層次中,從身份做出改變要比從過程和結果改變容易和輕鬆。

首先你需要給自己一個可以認同的身份。

按照這個身份來規範自己的所有行為,只要你能從身份的層次來做出改變,那麼所有的改變都會變得順理成章,簡單輕鬆。

要知道不論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們在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都會對這件事情進行一個判斷。

事先判斷事情的發展趨勢。

就算你從來沒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事實上你的內心都始終有一個固定身份存在。

當你在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默認身份就會悄悄地起作用,會由它來告訴你,如果你選擇做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成功。

可是真正當投資機會到來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卻是我手裡並沒有多少錢,如果投入進去虧損了怎麼辦?

還是維持現狀,把錢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安全的。

如果你始終認為投資是有風險的,害怕失去自己原有的財富,那麼即便有很好的投資機會擺在你面前,你也終究不會願意嘗試。

僅僅通過牢牢掌握原來就有的金錢的人,又要如何獲取其他財富呢?

按照詹姆斯·科利爾所描述的規律,如果一個人想要變成富人,他就需要在行為上做出改變的時候,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做,可以從身份、過程、結果這三個方面改變。

三個不同層次的改變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如果是從結果的層面,那麼想要變富有的人會要求自己每天或者每一週都儘可能的多賺一筆錢。

他理所當然地認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逐漸擁有財富。

可是事實上這只是盯著最淺層的結果去行動。按照這種方式,他永遠關注的都是如何多賺一筆錢。

至於這筆錢金額大小並不重要,付出回報是不是合理,也不一定會考慮。

逐漸發展下去,甚至於可能會為了賺錢而賺錢,不會再在意賺錢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合適和正當。

而少部分人會把注意力放在過程這個層面。

他們不僅僅要滿足賺錢這個行為,同時也想要探索怎麼做以及為什麼要做。

他們會願意花時間寫下創造財富的意義,並且不斷搜索最佳的途徑,讓自己有機會獲取更多等更好的財富。

能做到這一點,其實他們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即便是這樣,他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去不斷堅持這樣的行為。

最後只有極少數人能從身份這個層次改變。

他們會首先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富有的人。

他們會願意花大時大量時間去思考我到底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創造財富到底是為了實現什麼樣的更好的目標?

我的財富能不能通過幫助別人的同時來同時獲取財富?

我樂於探索願意助人,財富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種價值體現,我希望自己創造財富的過程更加有意義。

如此一來獲得財富本身對他而言,只不過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結果而已。

而他在這個過程中已經獲得了比財富更加重要的價值體現,也會以創造更多價值為別人服務的觀念來約束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會斤斤計較,並且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財富?

想要一個專注於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內心非常強大,是不會與貪心浮躁,不擇手段,自私自利為伍。

當遇到困惑和困難的時候,他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讓自己的言行都和更高的價值相匹配。

因此,自然會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走出更加傑出的軌跡。

如果一個人想從結果向身份層面改變,這將是一個由下至上,由外到裡的過程。

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消耗巨大,而且不一定能確保成功。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先從身份層面改變,給內心建立一個身份的存在。

為自己樹立一個更加遠大而傑出的目標,那麼你就會自上而下、從裡到外地改變自己的所有言行。

讓自己去和傑出的目標相互匹配,這個過程非常自然合理,能夠有效地推動你的改變。

因此,無論你在哪個領域想要做成什麼事情,都請事先進行心理建設,給自己建立一個傑出的身份,內在身份。

並且以這個身份為準,來自然而然地約束你的所有言行。

要不斷地在潛意識裡加強這個身份的存在。

潛意識的力量非常強大,如果你能善用,則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助力。身份信念從來都不是空泛的,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力量,只要你意識到它的存在,並且願意遵循它的規律,那麼你就會體會到他力量的作用和效果。

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回顧:結婚七年遭七年家暴,沒有地位只是生育工具,妻子怒提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