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抑鬱症比較明顯的有“三低症狀”。在臨床上主要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就像一條黑狗,總是在患者身邊縈繞不散、似乎緊盯著你,直至將你拖入深淵。

患者在社會上面對著很多的汙名化和誤解,通常有口難言。

比如說,有人認為,抑鬱症就是想不開,所以張口安慰就是“你想開點就好了。”有人認為抑鬱症是失眠引起的。但是實際上,失眠是抑鬱症的後果。有人認為,得了抑鬱症,是因為性格脆弱。但是實際上,性格脆弱只是因為他們得了抑鬱症,康復後,患者通常能夠重拾堅強。比如說,有人認為,換個環境就好了。其實換個環境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正因為有著這麼多誤解,導致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拒絕就醫、拒絕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拒絕向家人和親戚朋友尋求支持。而通常,如果沒有專業的支持以及堅定的內心,抑鬱症的反反覆覆可能是患者們需要經常面對的一個難題,甚至被嚴重的抑鬱症剝奪生命。

不過,抑鬱症其實是一種可以被治療的、可以被有效干預的、可以穩定控制的心理疾病。

當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和幫助的時候,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很好地迴歸社會,適應學業、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也並不存在傳說中的“吃一輩子藥”或者“一定會把疾病遺傳給下一代”之類的情況;如果抑鬱症患者能夠在疾病控制時看向自身與內心,實現自我成長,那麼患者將和任何一個普通大眾一樣,擁有樂觀積極的良好心態、主動自發的行動力、收穫幸福快樂的生活。

抑鬱症的表現

抑鬱症比較明顯的有“三低症狀”。在臨床上主要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在 2013 年發佈的最新版本——DSM-5 上面的診斷標準來看,抑鬱症(重性抑鬱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

1、情緒持續化低落,覺得空虛,沒有價值感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失去興趣

表現為對過去喜愛的活動失去了興趣,提不起勁,也沒動力去做,即使勉強去做也體會不到以前的愉悅感。

比如曾經很喜歡打籃球,現在卻對籃球一點興趣沒有,而症狀典型的人會表現出對所有事都失去興趣。也可以理解為快感缺失,即患者體驗快樂的能力下降,不能從日常從事的活動中體驗到樂趣,即使是做很喜歡的事,也體會不到任何快感。

3、食慾激增/喪失,體重明顯變化

7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食慾現象,對食物的想法變得很遲鈍,就是有點心情不好,不想吃飯。

有一些人會是反的,就是暴飲暴食。會感覺味蕾失去了知覺,不香不臭的,吃一頓飯,也想不起來什麼是好吃的,即使原來很愛吃的人,對食物的想法非常遲鈍,也就是對這種快感缺失。

4、睡眠出現問題,失眠/嗜睡

87% 的嚴重抑鬱患者有睡眠紊亂問題,包括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早醒,或者嗜睡。

5、行為發生改變(煩躁/行動緩慢)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

6、疲勞,沒精神

感覺整個人異常疲勞,怎麼睡都睡不醒,每天無精打采,身體缺乏活力,沒有力氣去幹任何事情。有些抑鬱症的患者一天睡22個小時,仍然覺得很疲憊。

7、自我評價低,消極思維

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錯,自己這不好那不好,對自己完全的懷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看待一切事物都是悲觀的、消極的,看到任何事物都會因此聯想到自己的不好,總是思考一些或讓人焦慮不安的、或充滿懷疑的、或讓人憂愁的事情。

看到別人快樂也會嫉妒,心裡會想,為什麼人家能那麼快樂,而自己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隨之感到自己很失敗,一無是處。

8、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大腦一片僵硬,思考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注意力下降,反應時間延長,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做任何一件簡單的事都異常困難,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思考很久,哪怕是看電視、看書、吃東西這類日常放鬆休閒的事情,也無法專注。無法做任何一個決定,無論怎樣決定都覺得不妥,總是不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工作學習效率下降,抽象概況能力下降,學習能力降低以及語言流暢性變差。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9、有死亡的念頭

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是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長期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

10、持續兩週以上

這是個更關鍵的標準。倘若你出現以上很多症狀,每天如此,持續超過兩週。請一定尋求專業的幫助。

形成與陷入抑鬱症的原因

儘管我們有時候想為患者尋找到陷入抑鬱症的究極原因,但是實際上的確抑鬱成因錯綜複雜。抑鬱症是一個複雜的疾病,我們可以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個角度來詮釋患者形成和陷入抑鬱症的原因。

1、生物化學方面

抑鬱障礙患者存在神經遞質水平或神經遞質相關神經通路的功能甚至結構的異常,如腦內去甲腎上腺素或5-羥色胺水平下降等,也是常見的抑鬱症的原因。

神經內分泌和神經免疫學方面,醫學家也發現了對抑鬱症患者的多重影響因素。在遺傳學研究領域,多方面的遺傳學研究顯示,抑鬱障礙的發生與個體的遺傳素質密切相關。

有時候環境也會導致抑鬱症或抑鬱情緒。比如,在環境因素中與抑鬱症的原因關係密切的是日照不足。季節性抑鬱症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冬季日照時間短、日照不足和天氣變冷時人體內分泌變化有關。這時候增加日照事件,就會改善抑鬱症狀。

所以這就是很多時候,一個人想要憑藉意志來“戰勝”抑鬱症是不太做得到的原因,因為身處抑鬱之中,影響我們狀態的,不僅是抑鬱情緒本身,還有體內改變的生物化學因素。

2、心理方面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個性、認知思維模式、情緒和行為應對方式等多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徵。

人格特徵中具有較為明顯的焦慮、強迫、衝動等特質的個體,易發生抑鬱症,也是常見的引起抑鬱症的原因。

比如,完美主義者就是心理意義上的“高壓力人群”。他們過度自我責任感,目標遠大,意志堅定,善於自我苛求和自我挑剔,缺乏自我內在的認同感,把人生目標和意義過分綁定在事業的功成名就上面,很少有自我滿足,在人生不斷的拼搏中,特別容易受到情緒疾病的困擾。

造成抑鬱症的心理因素還包括:親人死亡、家庭破裂、失戀、嚴重的軀體疾病、學習和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等應激事件。主觀判斷這些負性社會應激事件的危容程度越大,個體可利用的應對方式越缺乏,則抑鬱情緒越嚴重。

而對於已經診斷為抑鬱症的患者來說,拒絕面對和接受抑鬱症的現實,可能是另一個把他們拉入泥潭的重要因素。很多患者迫於生活或者他人評價和要求,強迫自己儘快擺脫抑鬱狀態,不願意給自己一點“休息”和調整的時機、要求自己無視已經存在的症狀和已經下降的社會功能,依然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這樣容易引起進一步的焦慮和痛苦。

實際上,接納疾病本身、把它當成與其它任何一種疾病一樣,給予時間和支持,與症狀共處,和自己和解,正是邁向康復的重要一步。

3.社會方面

不利的社會因素對於抑鬱症的原因有重要影響,缺乏社會支持的人群的抑鬱症康復效果會更為緩慢。經統計分析,家庭中,婚姻狀況的不滿意是發生抑鬱的重要危險因素,低經濟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員易患抑鬱症。

另外,以下原因也是引起抑鬱症的重要社會因素:

第一,社會階層:有研究發現低社會階層的患重症抑鬱症的概率是整個社會的兩倍,郊區比城鎮的居民更容易得抑鬱障礙。社會狀況好的人群,雙向障礙的患病率將高於平均值。

第二,經濟狀況:經濟狀況差的容易患抑鬱障礙,經濟狀況好的人群雙向障礙的患病率比較高。

第四,種族因素:種族間的那個患病率沒有明顯的差距,但國外的研究發現,這個抑鬱發作患病率是白人比黑人要高。

第五,職業:在一些職業當中很容易患這個抑鬱症,比如:社會工作者、醫護人員、教師、地勤人員、理財人員、財務人員、銷售人員等等。

第六,重大災難:經歷了惡性環境,如自然災害、社會災難後,50%以上的人會出現這個抑鬱,自殺率是普通人群的六、七倍。

第七,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比較差,不僅是抑鬱症的發病的高危因素,而且它影響到抑鬱障礙或者是抑鬱症的一個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 :張屠瑩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中級社會工作師

尤其擅長兒童、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群體的心理支持工作

常年跟從名師接受專業心理學習

個人風格開放包容,富有親和力,給來訪帶來力量和支持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和田玉應該如何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