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爆雷房企再次打破了投資人的心理防線。前幾天,華南城發佈海外監管公告,對旗下5只存續美元債的投資人尋求一攬子展期的同意徵求。這5只美元債存續的本金總額105.7億元,到期日最早的是今年8月,最晚的是2023年4月。憤怒的境外投資者,在報紙上發出了這樣的公開信——

我讀了一下,通篇都是對國企入局卻不兜底,反而“惡意逃債”的憤怒之情。Emmm……是的,這次展期的主體華南城,在年初成功抱上了國資大腿,一直是被視為“成功上岸”的標杆性存在。(關於華南城折價賣身深圳國企特建發的前情,可點《新一輪爆雷前夜,國家隊要入場撿筍了》瞭解)但即使如此,國資房企的境外債券展期終究剛剛開始,而早在6月底,以富力地產為首,不少民企們的境外債已經開始零星尋求“二次展期”了……這就讓人心裡有些打鼓了。這樣下去,錢還能回得來嗎?講真,展期與違約本質上還是有重大區別的。債務違約,就是外債直接不兌付了,俗稱爆雷。但展期,是開發商與投資人嘗試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協商出一個分期償還的方案。一般而言,只要企業不是資不抵債,面臨的僅是流動性危機,後續有持續經營能力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償付比例確實會比直接躺平、清盤破產要略高一點。從企業角度出發,也可以爭取到寶貴的喘息時間,避免金融機構扎堆抽貸、債券間交叉違約。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國並沒有針對公司債務展期的懲戒措施,也並無投資者救濟機制——換言之,就是企業對於債券展期的次數、年限、前置條件均沒有明確的要求。一切,都是靠談出來的。在實操中,房企會先拋出一個較差的方案,將持有人的預期降低,留出後期適當“優化”的空間,從而取得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展期結果。就像我們此前在《投資人的心態,崩了》所寫的那般——看到一個本息一起展期18個月,還從展期的第9個月才開始兌付本金的極差方案,從一個資產還不錯的房企出來後,龍光投資人的血壓立馬有點上頭。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為了保住資產,投資人最後居然還是卑微地,讓這個方案通過了……但展期不是終點,也沒有確切的終點。換句話說,如果公司本身的造血能力沒有恢復,債權人無論怎麼選,都是錯的。我們發現,此前上市公司東旭光電發行了一筆5年期債券,早在2020年5月到期,歷經兩次展期方案到期後,還是沒能償付本息。這不,在6月初的公告中,東旭光電錶示會積極迴應訴求,至於後續的違約處置方案嘛,仍在商討中。總之,投資人想拿回本金,恐怕是遙遙無期,只有一個字,。而“19渤海租賃SCP002”的持有人,似乎更剛一點。今年初,在持有人拒絕第三次債務展期的議案之後,渤海租賃正式宣告債務違約,剩餘的本金也只有一個“拖”字了。畢竟,普通債權人,真的太弱勢了,倘若欠錢的公司進入清盤重組環節——按照清償順序,他們的受償權順序排在最後。以房企為例,資產要先保障購房者、施工企業的債權受償,然後是有資產的金融債權,就是我們熟悉的持有質押、貸款項目的銀行、信託類機構。最後,才輪到普通債權,就是拿著債券、理財和商票的投資人。但如此冗長的流程走下來後——保交樓在先,輪到二級債券手裡時,財產基本被瓜分完了,這幫投資人還擁有什麼呢?再回頭看看房企們。最近一年內,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20家房企的30多筆債券,宣告展期。無論是融創、恆大這種曾經的房產巨擘,還是陽光城、龍光、金科這種中小房企,都在展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而新的償債潮即將來臨。就境內債務而言,今年下半年,將會是房企第一個展期後的兌付高峰。而境外方面,前期展期的美元債下半年陸續將面臨兌付的大限之日,2023年為償付的最高峰

面對壓頂的債務,目前房企們集體面對的,卻更像是一個混沌的狀態——企業看不清楚現金流啥時候會有明顯改善,投資者不知道,也沒有能力維護自身利益。而展期,和後續可以預期的二次和多次展期,更像是一種被動的等待——大家一起苟著,再續幾個月的命,看能不能等到銷售和融資好轉的曙光。那麼,這一天,還有多遠才來呢?
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2015年前出生的“獨生子女”,可領這筆“專屬補貼”,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