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和跟我們每天形影相隨的愛人,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我們不妨想象這樣幾個場景。第一個場景,一個不到兩歲的嬰兒正在玩耍,媽媽有事要出門,這個孩子不想讓媽媽離開,表現得很不高興,但媽媽離開後,他又能開心地去玩耍。媽媽回來後,他能很開心的和媽媽擁抱。

第二個場景,媽媽要離開之前,第二種孩子哭的歇斯底里,拉著不讓媽媽走,當然媽媽還是出去了。當媽媽回來後,孩子既想靠近媽媽,而面對媽媽的擁抱又很生氣地拒絕。但他重新做自己的事情時,還是會不時地看向媽媽。

第三個場景,媽媽要離開時,第三種孩子沒有任何反應,媽媽回來時也無所謂。

有沒有從中隱隱發現,這似乎有些像和戀人相處的一部分感覺。

這幾個場景其實就是著名心理學家做的人依戀形成的場景試驗。結論是把人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安全型依戀,這類嬰兒佔65%-70%,第二種是反抗型依戀,也可以說是矛盾性依戀,這類嬰兒佔10%-15%。第三種是迴避型依戀,也被稱之為無依戀嬰兒,約佔20%。

而這些依戀性質取決於母親的行為,那些對嬰兒需求不敏感、不能非常關心嬰兒狀態的母親,常常培養出不安全依戀型孩子。

好的消息是,如果母親能及時在孩子2歲前調整教養方式,還有可能轉變依戀性質,不好的消息是,依戀類型有代際遺傳性,即孩子成人後,很容易養成有同樣依戀類型的下一代。

那麼為什麼說男人找對象就是在找媽,顯而易見,不光是男人,女人也是,不過不同之處是女人會隨著自己成為母親,可能會發生一些較大的變化。

我們從小在和媽媽這最親密的人相處過程中,關於親密感情的部分,其處理方式如同五官一樣,自然長成。也不自覺地會使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愛人,他所形成的依戀方式有可能會伴隨一生。

安全型的戀人,能夠理解支持對方的需求,跟他在一起心情會很舒暢,你既能擁有跟他在一起的親密時光,也會有自己的空間。而不安全的戀人,你很難把握他的心情節奏,很難和他心情共鳴,與其說很需要你,不如說他本能上不能對這份感情充滿信任。這也是有的男性會經常換對象的原因,因為感情的一開始往往充滿激情和信任,但是很難經過時間的考驗。

如果你是個安全型的人,那麼恭喜你擁有很健康的成長時光,也希望你能保得住自我,因為很多安全型的人碰到不安全型戀人,沒有任何警惕,過分的遷就對方,導致自己變成患得患失的人。

如果你是不安全型的人,要去慢慢的認識自我,和愛人制定一些溝通機制,讓對方理解你的感受。同時,你也要自我成長,努力給對方以信任,努力改變自己,為了你們的感情,為了下一代健康的依戀。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乘風破浪3最新一期:謝霆鋒意外出鏡,於文文團隊淘汰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