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農民伯伯把握好節氣節令,啟動春耕,為的是有好收成;同樣,春季對於孩子也很重要,新學期,預示著新的氣象,以一種良好的狀態全力以赴的投入學習中,才會在學期末取得好成績。

有的孩子一上課就犯“困”,尤其是在家上網課很不專心;有的孩子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落,多愁善感,往往因為一句玩笑話而偷偷掉眼淚;還有的孩子還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上課愛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其實,這就是所謂“春季抑鬱”的表現,我們在這個季節很容易有精神緊張、焦慮、軀體不適等表現,還常常會有哀愁、憂鬱、煩躁、焦慮、頹喪、擔憂、倦怠等各種不良情緒。

對於孩子也一樣,孩子也有各種各樣的感受與想法,只不過由於年齡偏小,很多時候不知如何表達訴求,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情緒會以一種比較激烈、衝動、簡單甚至粗暴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這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問題——孩子的這種躁動也是一種變相的“抑鬱”。

究竟是為什麼?美好的春天讓我們變得如此脆弱?

01.春天的力量是怎麼影響我們的情緒呢?

首先,春天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較低,耗氧量20%的大腦極其敏感,所以,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心煩意亂,不安躁動種種不良反應。當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責怪他,要想想春天環境對其的影響。

第二,春天生物的代謝進入旺盛期,周圍的生物體在這個季節會發出一種次聲波,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導致人體內分泌的激素紊亂,從而進一步促進情緒問題的產生。

第三,春季氣溫波動大,特別是早晚溫差大,有些人對氣溫、溼度等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極易生病,進而影響情緒波動,一些本來不起眼的事情,趕上這個季節就會被無限放大,特別容易誘發情緒中的不穩定因素,導致抑鬱等各種精神疾病的發生和復發。

第四,春季,是人們的壓力比較大的季節: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病毒爆發以來,我們每個人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尤其是來到春季,畢業生開始找工作就業;各行各業的人們也都在春節後懷著美好的願望開始奮鬥;孩子在新學期也有了新的學習任務,需要重新適應和調整。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由寒假散漫的生活狀態快速進入快節奏的緊張學習狀態中是不小的挑戰……

面對這些變化,面對我們的努力,面對依然毫無轉機,性格內向、暴躁、不自信的人在這時就容易焦慮、失眠等,易引發不同程度抑鬱。

當然,抑鬱的其他高危因素,無一不與社會環境的劇烈變動密切相關。現代人抑鬱主要還是因為快節奏生活、各種壓力以及自身的因素而導致心情不爽、內心鬱結。

世界衛生組織曾釋出的關於全球抑鬱症的研究資料顯示,現在全球超過3億人受抑鬱症困擾,約佔全球人口的4.3%。同時,近80%的人,在一生中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中表現過抑鬱現象。而且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抑鬱人們的表現呈上升趨勢。季節性因素加上社會環境因素,加劇了抑鬱的發生。

對於孩子而言,學習上的壓力,同伴關係之間的矛盾,有時候父母的不理解,被壓抑想玩遊戲的衝動……孩子也有在這個時代下他們的壓抑或困惑。或許我們有時候會無意識的忽視了他們的感受,漠視了他們的煩惱,更忽略了春季對孩子的影響。

兩點心理學建議,幫助孩子預防春季抑鬱

第一招:和孩子一起運動起來

學生“自殺”頻發案例中,“體育生”卻是個例外!這告訴了我們運動對情緒的重要作用。身體的運動,往往可以緩解腦力過度的思考;可以緩解壓抑導致的大腦功能降低;可以舒緩神經,重塑大腦。

運動不僅僅是一種體魄上的鍛鍊,更可以磨練人的心智、培養堅持、忍耐和抗挫折能力,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轉移注意力和發洩情緒。所以,在春季,應該讓孩子運動起來,把集聚在內心的壓抑釋放出來。

就像有些事,孩子永遠不會說給我們,但一定會通過“動”的方式玩給我們看,只不過“動”的方式有時令人崩潰。退後一步,仔細觀察孩子正在“動”的內容,就會發現,孩子正在訴說心中的喜悅、好奇、疑慮、失望、悲傷甚至恐懼。讓孩子運動起來,也在和孩子一起運動的過程中去了解孩子。

第二招:升級家庭作業系統

如果孩子抑鬱了,不要只是把孩子當做病人,不要給他找最好的醫生和最好的藥物,不要只是把療愈的希望寄託於藥物治療,而是要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語行為,反思自己的家庭關係,反思自己的家庭氛圍。

孩子本身不是問題,抑鬱本身不是問題,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才是問題,父母與抑鬱的關係才是問題,孩子與抑鬱的關係才是問題。

如果我們總是要求孩子不能哭、不能有抑鬱、不能有害怕,總希望孩子像成人一樣,自我控制,孩子就會經常自我攻擊、自我挫敗。

如果我們過分控制孩子,孩子就沒有了發自內心的動機與意志,沒有了自己的價值和自尊感。如果我們總是用這些僵化的規則系統操作孩子的行為,孩子的行為反應模式就會是一味地順從或不行動,或者逆反衝動。

所以,緩解孩子抑鬱情緒最好的“藥物”是家庭對待孩子的方式升級,不管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作息的規律,注意每天的飲食、睡眠、運動習慣,還是和孩子一起玩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都可以緩解抑鬱情緒。看似漫不經心的關懷和理解,它的作用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哈佛心理學家:孩子若出現這3種情況,代表父母正養育自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