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罷胡惟慵,廢除宰相制度,從而行程了內閣制度,內閣是建文帝四年(1402年)設立的皇帝諮政機構,此後權力日益增大,“仁宣”時期地位備受推崇,至明中期成為實際的宰相。

首輔指首席內閣大學士,稱之為首揆,、,元輔。首輔主持內閣大政,權力最大,首輔有宰相之權而無宰相之名。 今天聊聊明朝的六大首輔。

一、明初期治世賢相-楊士奇

楊士奇名寓,字士奇,號東里(1365-1444年),楊士奇出生在江西泰和縣秀溪的一戶普通人家,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三楊”之首,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官,楊士奇文采出眾,為人寬厚,能薦人之長,容人之短,顧大局,識大體,有非凡的氣度涵養。

“三楊”之一的楊榮遇事機敏,善於謀斷,但也有縣毛病如:恃才傲物,心胸狹窄,難容他人之過,生活作風比較奢靡,經常在仁宗的面前說楊士奇的壞話,而楊士奇並不在意,總是向仁宗陳述楊榮的長處,楊榮也被楊士奇寬厚大度所折服。“三楊”性格、才能上各不相同,但他們能夠性格互補,精誠合作,形成著名的“三楊輔政”局面與楊士奇寬厚大度,容人之量是分不開的,所以明朝賢相首推“三楊”。

晚年楊士奇的兒子楊稷犯下殺人罪,太監王振令人彈劾楊士奇,此後臥床不起,正統九年(1444年)一代賢相楊士奇病逝,英宗追封太師,諡號文貞。

二、力挽狂瀾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 ,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65]明朝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

三、傑出的政治家楊廷和

楊廷和生於大明天順三年(1459年),卒於大明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歲中舉人,十九歲中進士,可見楊廷和聰敏好學,正德二年(1507年)入閣,七年(1512年)晉首輔,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任首輔九年,為穩定正德、嘉靖權力真空時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楊廷和為官清正廉潔,匡扶痺症,除舊革新,實為明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楊廷和因大禮儀之爭,得罪世宗皇帝,被削籍為民,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楊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有一次嘉靖皇帝問大學士李時:“太倉所積幾何?”李時回答說:“可供數年之用,這是陛下初年下詔裁革員所致。”嘉靖皇帝感慨說:“這是楊廷和的功勞,朝廷至今仍受其惠。”隆慶初,楊廷和被平反,復原職,贈太保諡號文忠公。

四、三任三邊總制楊一清

楊一清(1454年-1530年),字應寧,號邃庵,別號石淙,漢族,雲南安寧人。明代名臣。

成化八年進士,曾任陝西按察副使兼督學。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頭銜出任督理陝西馬政。後又三任三邊總制。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官五十餘年,官至內閣首輔,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才華堪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他一生三起三落,屢經風險,最終沒有避開含冤離世的命運。

張璁等人誣陷朱繼宗等入獄,並稱楊一清接受張永弟張容的錢財,為張永寫墓誌銘等要求其連坐。楊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卻被這些孺子給欺凌玩弄!”之後背部疽發而死,留遺疏,死而不瞑,時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明世宗於是下令對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數年後恢復楊一清官職。後贈太保,諡文襄。

楊一清不愧楚地三傑之一,另外兩人是劉大夏、李東陽。

五、改革名臣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漢族,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生於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故稱之“張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代高拱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萬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諡文忠(後均被褫奪)。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死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

張居正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扭轉了明代中後期日子衰敗的局面,使明朝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被譽為“中興宰相”。

六、末世名臣葉向高

葉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進卿,號台山,晚號福廬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朝大臣、政治家,萬曆、天啟年間兩度出任內閣輔臣。

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授職庶吉士,隨後提升為翰林院編修,歷任南京國子司業、太子左中允。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升為太子左庶子。上疏請求取消礦稅、撤礦稅監,被沈一貫排擠出京,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升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後,一人主持閣務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連上六十二道奏疏請求致仕,獲准回鄉。天啟元年(1621年),二度入閣為首輔。由於閹黨勢力過於強大,葉向高不甘受誤國之罵名,又連上六十七道奏疏請辭。天啟四年(1624年),葉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

天啟七年(1627年),葉向高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崇禎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葉向高為人光明磊落、有德量,為政剛正廉潔,善處大事。他忍辱負重,盡力協調各派勢力,苦心經營,匡弊時政,為延緩明末政局的惡化做出了貢獻。更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明末政局的主要影響者。

6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如何挽回一陰山法壇陰山派挽回感情挽回愛情和合術回心轉意茅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