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毛主席視察唯一石油企業

1958年3月8日至26日,“成都會議”在成都召開。3月27日上午,毛主席與會議人員合影後,乘專列駛向重慶方向,李井泉、柯慶施、王任重、陶鑄等省市領導陪同、省公安廳及成都鐵路局領導及工作人員隨行。

01

到達內江

到資陽車站後,毛主席獨自下車問了成都鐵路局局長鬍景祥不少當地的事,還到一位職工家裡問了些生活情況才回到專列邊。火車離開資陽,柯慶施得知車站不對群眾開放,說領袖不能脫離群眾,讓相關人員通知車站對群眾開放。

下午2點多到達內江站,胡景祥介紹:“內江是產糖名城,西南面的自貢市不僅產鹽,還有天然氣。”毛主席表示想去看看天然氣,胡景祥建議:“前面隆昌縣聖燈鄉有碳黑廠,也有天然氣,到那裡去看也行。”主席說:“那也好。”

與此同時,聚集在站外的群眾進入站臺,高興萬分地高呼“毛主席萬歲!”場面十分動人。下午6時許,專列到隆昌車站,找不到一個負責人!毛主席、李井泉和各省市領導與工作人員都在等待汽車。

後來內江開來一輛又小又難看、破舊不堪的小車停在主席身邊,剩下的柯慶施等領導怎麼辦?情急之下,把運煤的一輛車開了過來。一行人這才去往10多公里遠的隆昌氣礦。

02

視察隆昌氣礦

下午6時40分,礦行政科副科長馮佔海做夢都沒想到是毛主席來視察!他把主席一行人請進招待所會議室,隆昌氣礦礦長劉選伍也跟著,毛主席笑容滿面地伸出手來,緊緊握住了劉選伍的手,問了氣井的位置,得知有四公里,但碳黑廠就在不到一里路的後山坡,毛主席起身說:“走,看看碳黑廠去!”

到碳黑廠車間,車間副主任樑錫遠引主席一行進火房,工人們看見主席很激動,但均堅守崗位。毛主席看了壓儲氣桶,得知因缺裝置無法回收硫磺,天然氣中的硫化氫經脫硫塔脫出排到空氣中了。

到生產碳黑的1號火房,風雨大看不清,又毛請主席到露天的21號火房,見火嘴密排噴射黃焰,燒成碳黑粘在火頭移動槽鋼上,刮板抹下,螺旋輸送器送進包裝車間。主席笑了,在風雨裡撩起大衣蹲下觀察,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侯波照下了主席一生唯一的一張蹲式照片。

得知碳黑一年有1000多噸,佔全國四分之一時,主席說:“好!”,起身問老柯的看法,柯慶施說:“與自流井燒鹽一樣,用天然氣熱能燒鹽,熱能沒利用起來。”主席說:“自流井的天然氣燒鹽跑掉了碳黑,這裡又跑掉了熱能和硫化氫。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進一步搞好天然氣的綜合利用。”

主席又問:“這個礦是不是外國人設計的?什麼時候建的?”工人安增彬自豪地說:“都是中國技術設計與施工,在建國後建成,現供墨粉及橡膠等行業用……”主席點頭稱讚。

天更黑了,雨更大了,但主席還想去看幾公里遠的氣井。李井泉看到主席的衣帽都被雨淋溼了勸說道:“天不早了,路不好走,就不去礦井了。”主席這才轉身回去。礦區的道路旁,遠遠的山坡上和田坎邊,兩道橋街道里,去火車站的公路間,人山人海,正夾道歡送主席。

晚上7時55分,專列將離開隆昌站,車站放開了,群眾激動萬分,爭先恐後與主席握手,為了安全,胡景祥不得不站在車門擋住群眾。

開展“川中石油大會戰”

01

四川發現石油

1958年2月11日,任命餘秋裡為石油工業部部長。上任不到半月,3月10日那天,四川省南充地區武勝縣金光鄉石坪2組的山頂上就傳來一聲高呼:“女2井出油了!”當時正是春節期間,大家都在走親戚,鑽井隊卻還在鑽井。

只見霎時間,黑黑的石油噴向了空中,又流向了下面的田裡,田裡裝不下,順著田溝裡一塊田一塊田的漫漫流動,一直流到山下河溝,流進了山下幾十米深的嘉陵江。

這時,四鄉八鄰的村民知道了,都去山上看,石油隊的蘇聯專家和羅馬尼亞專家也去了。經初步計算,日出原油量58.1噸,有的農民還拿了原油回家點燈。

3月14日,南充3號井又出原油了,流量300多噸。3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以“第二個克拉瑪依”為題,報道四川出石油了!就在當天,蓬萊1號井再出原油了,流量100多噸。聽說(注意:是聽說)毛主席眼笑眉飛,欣然題詞:“四川大有希望!”

武勝出油了!南充地區出油了!四川發現石油了!這一訊息迅速傳播到全世界,在南充人朱德、羅瑞卿,廣安人鄧小平,內江人陳毅,江津人聶榮臻,萬縣人劉伯承,在南充工作多年的胡耀邦等領導心中,在國內外的四川人心中,在中國石油人心中……都異常興奮!朱德最先向四川石油管理局發電祝賀,分管石油的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此後還專門到四川調研了石油建設。

後來,關於“女2井”的原油如何處置,蘇聯專家與羅馬尼亞專家意見相左。蘇聯專家建議關井,羅馬尼亞專家建議一直噴。兩者都有道理,但最後還是關了井。

4月5日,石油工業部在南充召開全國石油工作會,確定井隊設指導員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和石油建設策略。為加強力量,成立川中礦務局,調玉門油田領導秦文彩和李德生任局長和總地質師,增加力量投入川東。8月,石油工業部並教育部,在南充建立了中國第二所石油院校“四川石油學院”(現更名為“西南石油大學”)。

當時全國開始了“大躍進”,石油部與冶金部打擂“一噸鋼一噸油”,“形勢逼人”。對石油人來說,國家發展嚴重缺油,千斤重擔壓在石油部班子及石油領導、科技幹部與工人們的心上!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爭分奪秒追趕形勢。

但出油的3口井出了狀況,“女2井”關井後再開井沒有油了,在旁邊又打一口也沒油,加進27桶原油引採也採不出油,27桶油不知蹤跡。南充井油量嚴重減少,蓬萊井沒有油了。

經半年時間,打井70口,23口井噴出了工業原油。原定20口關鍵井打了19口,噴油6口,噴油量懸殊。有一口井噴油28天,每天50至80噸。10月,石油工業部在克拉瑪依現場研究情況後認為:川東雖情況複雜,但有一批工業原油流,建議加大力量拿下大油田。

但川中礦局長秦文彩和總地質師李德生等說情況複雜,資料不齊,許是屬裂縫藏油,建議觀察後再說。這句話一說出,如同在熱油鍋里加水,一下就炸了!每個人各抒己見,誰也不讓著誰。

02

石油會戰開戰

10月26日,石油工業部宣佈:“川中會戰”開戰,今年最後兩個月,從玉門、新疆、青海3個管理局各調優秀鑽井隊和試油隊,由一名局級幹部帶隊急赴川。一時間,廣元、綿陽、成都、重慶等省、市、地區的運輸公司汽車及總後勤部軍車,日夜奔忙運輸裝置到各處。四川省南充地區及相關區縣堅決修通公路、保障後勤!

▲支援“川中會戰”(圖源遂寧日報)

1958年5月,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批評了對懷疑高指標、大躍進的人的“觀潮派”、“秋後算賬派”,說他們舉“白旗”,號召各地區各部門要“拔白旗、插紅旗”。石油系統內有人準備將李德生作為“白旗尖子”,列入“漏網右派”。

1959年3月止,川中會戰又鑽井37口,情況好的僅有9口,大量都不穩定,變化大,油層薄,夾層多,產量低,下降快。開採地區是石灰岩裂縫和晶洞,屬裂縫藏油型,沒有發現連片產量高品質穩的油田,川中會戰沒有成功。石油工業部宣佈“川中會戰”結束。新疆、青海、玉門勘探隊伍撤川,歸還建制。

03

超深勘察井

1959年4月2日至5日,上海中共第八大七屆全會上,毛主席問及四川情況。餘秋裡沉重報告:“四川情況不好!經過勘探,發現那裡油層薄,產量低,下降快,沒有發現大的油田。”主席說:“找不到就到別處找,東方不亮西方亮,中國這麼大的地方,總會找到油的。”

餘秋裡說:“我們遵循小平同志的指示,將石油勘探的戰略重點從西部轉移到了東部,我們將加強對東北、華北、蘇北等地區的勘探。”主席又問四川,餘秋裡答:“四川也不放棄,請四川石油管理局繼續勘探,有油要油,有氣要氣,有水要水(當時鑽的一些井只出了水),淡水澆田,鹹水熬鹽。”

這種現象在中國石油地質界引起了深思。1971年8月起至1976年2月27日,在武勝萬善鎮旗井村,又打了一口深6011米的中國第一超深勘察井(現是第二超深井),名叫7002井,以勘察四川最全、最完整的地殼結構,了解到有18個層位可採天然氣,除天然氣外,鹽滷、黑滷、黃滷多,對巖性、厚度、古生物、火山岩同位素年齡、地球物理引數及各種深部地質資料收集也很全。

故事存疑的公案

以上故事中有一段存疑的公案,關於毛主席題詞“四川大有希望!”。這多是石油系統的說法,原件沒有查到,又說是毛主席視察唯一的石油天然氣企業隆昌氣礦時的題詞,但細節皆未提及題詞,其它回憶文章也沒提到,這是一種說法;1968年6月2日,四川成立“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時,《人民日報》中提到:“四川很有希望!”但無更細說明,也未看到原件,這是另一種說法。

因此,弄清楚毛主席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蔘與、針對什麼事情而題詞或者口頭表示的“四川大有希望!”或“四川很有希望”,就有意義了。

“四川大有希望!”也有電視劇《奠基人》、電視記錄片《中國石油雄師》佐證,許多回憶錄中也有所提及。當然,我作為四川人,“四川很有希望”對我有很大的慰藉。但未弄情實情,不能說是弄懂了主席的意思,更怕以後誤傳。誠求知情人指正!

主要參考文獻:

1、陳道闊,《餘秋裡與石油大會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

2、葉有明,《毛主席深入基層視察隆昌氣礦》,《四川檔案》,2013年第五期。

文:閒人餘緒

編審:趙霞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信陽息縣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