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電磁彈射上艦是未來數十年內,輔助航母艦載機快速起飛的趨勢所向,更是擁有航母國家難以觸及的尖端技術。隨著中國第三艘航母電磁彈射上艦的呼聲越來越高,反觀世界各國卻有著不同的聲音。美國就福特號核航母上新安裝的電磁彈射系統,是否要進行拆除而猶豫不決。而日本在升級出雲級航母各項裝置時,則是直接放棄電磁彈射上艦,採用從美國引進的F35B垂直起降戰機作為艦載機。中國國寶級院士馬偉明早在12年前,就攻克電磁彈射全部關鍵技術,並在隨後技術反超美國時,為何個別國家開始了電磁彈射下艦呢?

出品|國器

美國福特號航母電磁彈射上艦和各種高能裝置裝載讓其遙遙領先

美國花費130億美元打造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是美國造艦史上最貴的一艘航母。由於新應用了完全資訊化的整合電力系統,外加提供艦用電力的A1B核反應堆。13500伏的配電系統可為航母提供高達20萬千瓦的電力,極大程度上保障了福特號航母艦載裝備的效能,其中就包括電磁彈射。福特號上安裝的四個電磁彈射,其效率是原來蒸汽彈射的10倍之多。電磁彈射上艦和各種高能裝備讓美國航母的發展水平與世界各國拉開至少十年的差距。

航母艦載機兩大傳統起飛方式的優缺點以及今後須待解決的問題

航母艦載機不同的起飛方式有著其獨到的優勢所在。滑躍式相比於彈射起飛來說,滑躍式起飛不依賴航母的動力系統。艦載機可直接在航母跑道上滑躍起飛,但其最大的缺陷則是,有限的跑道限制了艦載機的載量,而且不能起飛大噸位的預警機,所以彈射起飛是航母發展的一大趨勢。而蒸汽彈射雖然解決了戰機載量問題,但其龐大的燒水鍋爐維護成本很高,同時啟動階段可瞬間產生的高達6g的加速度,對艦載機的結構和壽命是一個挑戰,而且飛行員的身體也要承受極大的壓力。

馬偉明院士的三大貢獻其中一大關鍵當屬電磁彈射和攔阻技術

彈射起飛的最高水平則是電磁彈射,其起飛戰機效率極高,不像蒸汽彈射瞬間爆發起步,加速度可減低至3g,要求更低,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中國航母彈射起步則是直接向著電磁彈射邁進,該領域重要人物當屬馬偉明院士。其為中國航母艦載技術作出了三大貢獻,一是攻克了十二相整流發動機,二是名揚海外的中壓直流發電系統,解決了航母供電問題。最後就是攻克了電磁彈射和電磁攔阻技術。馬偉明院士僅用5年時間攻堅克難,讓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電磁彈射的國家。

馬偉明院士曾表示中國電磁彈射技術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只待上艦實踐

美國電磁彈射技術發展到現在也不太成熟,其電磁彈射和攔阻技術均未達到設計標準,其電磁攔阻技術並未通過試驗標準就直接上艦,造成現在每20次阻攔就失敗一次的現狀,不成熟的技術和成本極高的電磁彈射是美國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領先就領先美國“,馬偉明院士曾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彈射技術已經非常完善,掌握的技術較美國更為先進,完全有信心在實踐中接受檢驗。中國第三艘航母是否會採用電磁彈射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有實力有技術。相信電磁彈射上艦也是指日可待。

最新評論
  • 1 #

    領先就領先美國,馬院士

  • 2 #

    指日可待半天,反正現在還沒有全電的艦艇。

  • 3 #

    應加大對科研人員的獎勵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軍艦後面為什麼總有鯊魚跟隨?專家:世界性難題,至今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