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新華社聖彼得堡12月12日電據當地媒體報道,正在維修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12日起火,事故已致1人死亡、12人受傷,另有2人失聯。

從報道的畫面可以看出,整個航母的燃燒面積非常大,媒體統計燃燒面積高達600平米,現場火勢非常大,整個航母都能見到燃起的熊熊大火。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俄羅斯唯一現役航母,於1991年正式服役。航母長306米,寬72米,最大吃水深度約10米,最大排水量為6.139萬噸,最高航速達29節。

雖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還沒到退休年齡,但是也已經接近30歲了,近幾年經久失修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經常爆出冒黑煙的現象,其中2016年,在執行“遠征太平洋”的任務途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突然冒出熊熊黑煙,這件事已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經典的笑柄之一,至今被歐美和俄羅斯網友自己群嘲。

為了徹底解決冒黑煙的問題,從去年開始,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航母開始進入大修時期。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去年的10月30日,承擔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維修工作的一座浮船塢因故障沉入水中,上面的塔吊把航母甲板砸出一個大洞。

洞還沒補上,這次又失火,這將讓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航母的維修時間大大延長,本來計劃維修工作將於2020年結束,航母於2021年重返北方艦隊服役,現在看,這個計劃是泡湯了。

目前,大火造成的損失我們還沒法估量,但經過多次重大打擊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會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我覺得還是存在這個可能的,因為,如果傷勢嚴重,再斥巨資進行修復,已經沒有必要了。與其把大量經費花在一個老古董上,還不如重新修建一個新的航母。

如果真是這樣,俄羅斯要告別航母時代,徹底淪為無航母國家。

想當年,前蘇聯全盛時期,航母多達9艘之多,但現在這些航母只剩下唯一的一艘“庫茲涅佐夫”航母還在服役,其他的退役的退役,賤賣的賤賣,其中有2艘賣到了中國被改造成主題公園,供遊人遊覽。1艘被當成廢鐵賣給南韓,1艘賣給印度,也就是印度現在服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1艘分家產時分在了烏克蘭,也就是瓦良格號,現在已經重新煥發生機,也是9艘航母中命運最好的1艘,其餘的都已經退役。

俄羅斯航母的遭遇,不禁令人唏噓不已。看來,未來俄羅斯的海軍實力將大打折扣。

航母,對一個國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想當年,中國在沒有航母的情況下,我們的海軍被人家死死鎖在第二島鏈之前,而無法前出太平洋。為了讓中國海軍走向深藍,我們是想法設法、費盡心思地建造我們自己的航母,先是購買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空殼子,人家都不讓賣,在破壞了船上所有先進裝置後,我們成功購買了瓦良格號,但沒想到在回家途中,卻遭到了土耳其的敲竹槓,又損失上億美元。

後來,經過千辛萬苦,瓦良格號航母終於迴歸,在這個空殼子的基礎上,我們成功將瓦良格號升格為遼寧號,但這談何容易。為了新中國這第一艘航母,無數科學家費勁波折、嘔心瀝血,其中艦載機的總設計師羅陽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他是累死在了遼寧艦上。

得益於無數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奮鬥,現在中國的中國產航母已經下水,第二艘中國產航母也即將誕生,中國即將擁有3艘航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航母國家,我想現在可以告慰羅陽的在天之靈了。

但即使我們是世界第二大航母國家,但我們還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航母水平和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母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僅在彈射系統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世界主流航母很早就使用了彈射系統,而我們到現在還在使用滑躍式起飛。艦載機上的差距就更大了,F35艦載機型已經能夠實現垂直起降。

因此,未來中國的航母還需要無數科學家進行接力研究和探索。

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將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而中國現在在科技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想當年中國老一輩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李四光、竺可楨、鄧稼先、錢偉長等已經先後逝世,只剩下袁隆平袁老和楊振寧楊老了。據統計僅在2019年,中國就去世了31位院士,居歷年之最。而從中國院士的年齡結構看,中國80歲以上的院士佔到了40%多,如果新一代科學大家不產生,中國未來的科技將岌岌可危。

因此,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每一位家長人人有責。而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素養。提起培養中國人的科學素養,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當年回國時,國家問他有什麼書可以提高國人的科學素養,楊振寧思考良久回答道,有一本雜誌叫《科學美國人》。

《科學美國人》是《自然》雜誌的科普版,為它寫稿的都是當今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從創刊起,一共有一百五十二個諾貝爾獲得者給他寫過稿子。可以說,這是世界第一流的科普雜誌。

正是通過這個雜誌,中國具有科學能力的普通工程技術人員才知道了超弦理論、宇宙學、分形與非線性數學。後來,國家引進了這本雜誌,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讀了後,受到啟發才寫出看《三體》這樣的鉅著。

而《美國科學人》還有一個少年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在美國,成年人就看《美國科學人》,孩子就看《How it works》。

而去年,為了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中國也引進了《How it works》,名字叫《萬物》。每一期都會講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而且是身邊的科技,比如機場安檢分解:

未來海上城市的解剖:

超音速賽車內部:

火箭拆解圖

還有生物學知識,比如一條鯊魚的內部是什麼樣的:

人類的眼球:

腸道細菌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地質內容也有講,大滅絕的時間軸:

核冬天的形成:

天文學也有:

還有歷史知識,比如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的對比:

古羅馬軍隊強大的祕密: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雜誌圖片對知識的呈現讓人驚歎,能在紙面上呈現出三維的效果...

大開本,讀起來眼睛舒服!比一般的雜誌都大,也比A4紙還大點兒,印刷品質精良...

這套書非常適合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

馬上就要踏入2020年了,給孩子送新年禮物,送上一套雜誌,要比什麼玩具、遊戲啊什麼的好太多,而且這套雜誌,每一個月一期,孩子每月收到一期,就會想起送禮物的人。

讀雜誌相比讀書來說,要更加有趣的多,想一想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是不是家裡很多書籍都不感興趣,偏偏幾本雜誌非常流行,經常在班級裡傳著看。而且,這麼精美的雜誌,沒有孩子不喜歡的。

現在中文版《萬物》2020年徵訂季開啟!現在僅需298元!即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訊集(50集,每集6分鐘每週更新)

別看,總價接近300元,但其實也就是孩子一個大型玩具的錢,現在少買一個玩具,多買一本書,孩子少玩一會,但卻受益終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下面的橫條參團。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一個叫“中國”的女嬰,一封用尿布寫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