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航母作為海上軍事基地,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二戰時期,航母在海戰中便體現出了巨大優勢。日本自詡強大的海軍,在美國龐大的航母艦隊面前,被打的節節敗退。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正式誕生。70年後的今天,隨著第二艘航母的下水,第三艘航母正在建造,中國海軍的發展也邁入了新的篇章。

經過那一次戰鬥,各國都意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開始大力發展這一戰略性軍艦。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但我們並沒有放棄。

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經歷可以說是非常坎坷,很多國家都對這一研究方向進行封鎖。

1985年,澳洲“墨爾本”號是中國第一次接觸的航空母艦。那時的局座張召忠33歲,當他第一次登上這個航母,他就夢想著有一天中國航空母艦能夠建造出來。

就在這時,烏克蘭要出售瓦良格號航母的訊息,給了我們機會。

1998年,中國成功買下了瓦良格號

1999年7月,一艘拖船帶著瓦良格號踏上了回國之路。

但是這趟回國之路卻沒有那麼簡單,中途不僅經歷了土耳其以及某些“黑暗勢力”的故意刁難,再加上趕上當時的特大風暴

直到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終於回國。

在經過一系列維修、測量後,2005年,瓦良格號改造工作正式啟動

2012年9月25日,中國擁有了第一艘航母,該艦在大連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為“遼寧”號航空母艦。

2012年11月24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完成艦載機起降訓練。

殲-15起飛時,有兩名身穿背部印有“起飛”字樣黃色馬甲的起飛助理同時指揮。這個姿勢在2012年火遍中國,被稱為“航母Style”。

由於遼寧艦是中國改造而成,因此不能稱為自主研發航母,相比之下,中國產航母對中國意義更加重要。

經歷過很多坎坷,中國的中國產航母終於來了。

2013 年開工、2018 年海試,中國首艘中國產航母僅用了不到 5 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全部建造過程。這背後可不只有造船一個行業,而是對一個國家材料、電子、動力、機電等方方面面,以及大型工程專案組織能力的一次大考驗。

在此期間,很多的科研人員,軍工人員,他們為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感謝那些幕後的英雄。

據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介紹,11月17日,中國第二艘航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這次組織中國產航母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

而從公佈的影象資料來看,第九次海試不同以往,可以看到數架殲-15艦載機排列在甲板上,並且帶有中近程導彈武器,這說明中國產航母早已進行過艦載機起降試驗,完全具備了載戰機執行任務的能力。

2019年下半年進行的第七、第八次海試以及此次海試 ,海軍專家認為都已經是海軍艦員主導,而跨海區航行足以證明對其技術水平和狀態的認可。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目前中國產航母海試工作正在按照計劃進行,沒有出現較大意外。如果接下來的工作穩定進行,中國產航母服役時間也就不遠了。屆時中國將邁入雙航母時代,在中國產航母的加持下,中國國防實力將大幅提升,正式成為一個海軍大國。

除了中國產航母將要服役,我們國家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系統也不斷的完善,目前,中國北斗系統在軌衛星已達39顆,明年全面完成建設,隨著“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服務,它可提供米級、亞米級、分米級,甚至釐米級的服務,屆時,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相信北斗系統都能夠給我們提供方便而安全的服務!

北斗系統和GPS系統有什麼不同呢?

“北斗女神”徐穎舉了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大家應該都知道《魯賓遜漂流記》吧,如果說有一天一個人因為意外漂流到了孤島上,他應該怎麼辦呢?

可能有朋友會說用GPS看一下自己在哪啊?

那如果這個時候他選擇的是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無法通知別人,所以他還是隻能在荒島上求生。

但是如果用的是中國自己研發的北斗系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不僅可以知道自己位置在哪裡,而且還能夠把位置傳送到幾十公里、幾百公里之外的人。

除了可以為日常生活提供準確的衛星定位,在抗震救災、金融系統、電力系統、動物保護、森林救火等等方面都能夠發揮作用。

“相信我,如果你選擇了北斗定位系統,你很快就可以在救援船上和你手持GPS的小夥伴說拜拜了。”徐穎在演講中這樣解釋。

這位發言的美女博導徐穎,出生在四川,因為其突出的天賦,從4歲就開始上小學,16歲就來到北京讀大學。她自小就表現出對科學的喜愛,尤其是物理、數學等科目。

2006年,徐穎在導師的帶領下她開始參與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的研究工作。三年後,她博士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訊號與資訊處理專業,正是進入中科院進行工作。

2015年的時候,僅僅只有32歲的徐穎,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而現在的她,正領導中科院一支科研團隊研發北斗衛星系統的地面導航增強技術。

其實剛開始的徐穎是一直在室內搞科研的,很少對外發聲。之所以現在選擇去做福斯科普,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偶然走上了這條路。

前幾年的時候,因為北斗系統發展迅速,逐漸的開始傳言一中說法,就是說美國的GPS系統是正版,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是高仿,歐盟的伽利略系統是低仿,而中國的北斗系統充其量只能算淘寶“九塊九包郵”級別的產品。

這一說法讓徐穎意識到,科研工作者和福斯之間還是有著一道深深地屏障,這道屏障必須要打破,即使是一項在生活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

隨後在2016年5月,徐穎應邀參加中科院舉辦的SELF格致論道公益講壇。她以《來自星星的燈塔》為主題,就自己參與研發的北斗系統作了演講。

靠這場演講,福斯知道了北斗系統,她也隨之爆紅,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北斗女神”。

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科普作家王大鵬說,徐穎能用公眾理解的語言把深奧的科學研究傳達出來,讓人們對科技有更理性的認識。“她是一位罕見的在科研和科普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年輕科學家。”王大鵬說。

記得之前媒體採訪徐穎的時候對徐穎講,根據調查顯示,現在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們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明星和偶像”佔到很大概率,而“成為科學家”的榮譽感似乎已經消失無蹤。

徐穎隨後說過:“我們那個時候,科學家是挺榮譽的一個職業,還是希望以後的孩子們至少也有這種認知,雖然不一定都能做。”

徐穎小時候也夢想過成為科學家。中學時代,她是標準的“好學生”,學習成績常年排在年級前十,理科尤佳,經常受到老師誇獎。徐穎的母親是數學老師,父親在農技站工作,兩人對於孩子的選擇很少干涉。

而徐穎能夠有現在的成就,離不開她對於科學的喜愛,對於科學的憧憬。

作為第一位拿到諾貝爾獎的華人,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道:“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青年人的強大;而青年人要強大,就必須學好數學,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楊振寧提出要“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就是用數學來研究物理。

1983年,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在很多場合上,楊振寧都會提起年輕時候啟蒙他的數學大師——劉薰宇,他表示做過很多劉薰宇的智力數學文章,更是從中明白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非常重要的數學概念,可見一個好的數學啟蒙,對於數學方面的成就很有幫助

中國著名的美術大師豐子愷曾經說過:“有次薰宇發表了一篇文章,我正患眼疾,醫生叮囑我燈下不可看書,而我接到雜誌,竟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醫生。”

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每次想,假如從前有這樣的數學書,也許我不會拋荒數學……

為此,我特意找了劉薰宇的書籍給我家的小孩看,沒想到5年級的他卻看得津津有味,並且明顯的感覺到他沉浸在書籍中,平時的時候寫10分鐘作業恨不能都要站起來走走,這次竟然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

平時,他是坐十五分鐘就要挪屁股的,所以我感到非常欣慰,既培養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也提高了孩子的數學成績。

我給孩子看的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式、連續、誘導函式、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演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六年級,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88,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連結參團,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

最新評論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真的,都怪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