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治>

近日,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介面新聞11日致電廣東省教育廳,對方回覆稱,《規劃》屬於內部檔案,全文目前沒有在網上公開。

《規劃》重點提出五大任務:突出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學校+”辦學模式,建設高等教育辦學創新試驗區;突出互聯互通,探索建立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體系,加強協同育人;突出創新引領,強化大灣區高校科研協同創新,服務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突出高階引育,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攜手建設世界一流師資隊伍引育高地;突出互學互鑑,打造高等教育對外交流合作樞紐。

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充裕、特色鮮明,體制先進、機制靈活,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知識溢位效應顯著,成為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湧現出若干具有強烈的前瞻性、創新性和國際眼光的戰略科學家群體,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發展和創新發展先進典範。

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三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在教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緊密合作,加快融合。

就高等教育融合這塊來看,目前在大灣區內已經有3所和香港合作辦學的高校,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各個地市也在和港澳各大高校共同推進合作辦學。據廣東省教育廳網站的公開資訊顯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獲教育部批准籌設並動工建設,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來粵合作辦學已簽訂框架協議或已有基本思路,目前正抓緊推進。

2016年11月,中山大學協同香港中文大學和澳門大學牽頭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目前已有40所高校加入,其中廣東24所,香港9所,澳門7所。據統計,聯盟各高校每年組織校際師生交流活動200多項,參與人數4000餘人。

2018年11月,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11所高校聯合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線上開放課程聯盟,現有粵港澳三地入盟高校63所,其中港澳高校5所,課程數1606門。聯盟已在成員高校中間開展課程學分共享試點兩批次,共享課程近200門。

近年來,港澳高校和廣東高校在招生渠道上也愈加暢通。目前有15所香港高校和6所澳門高校透過單招或統招的方式招收廣東學生。港澳高校錄取廣東考生人數逐年增加,2019年,香港高校錄取廣東考生人數增長愈40%,近2000名廣東考生被港澳高校錄取。

同時,廣東高校透過全國聯招、香港文憑試招生、澳門保送生等方式招收港澳考生,2019年共錄取1000多人次。

18
  • 天翼雲躋身前三,移動雲仍委身others,二者終有一戰?
  • 動因體育:運動是為了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