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2013年12月,非洲大草原上,兩頭飢腸轆轆的母獅發現了一頭落單的非洲水牛,在前後的圍追堵截下,體力大量消耗的非洲水牛放棄了抵抗,任憑獅子啃咬自己。

正在水牛絕望之際,一頭水牛從灌木叢中殺出來,一頭撞向了正在啃咬的獅子,結果將獅子撞飛起2米多高,而另一頭獅子早已經不見蹤影,被頂飛的獅子落到地上後趕緊爬起來跑掉了。這是動物攝影愛好者在南非的一個保護區拍下的一組照片,刷新了我們對天敵的認知。

不過,這一幕被記錄下來之所以會引人關注原因就是少見,大多數情況下,非洲水牛在面對獅子時都會選擇落荒而逃,而即使有同伴被獅群抓住,其他的水牛也是離得遠遠地,然後冷眼旁觀。那麼,問題來了,水牛作為大型的群居動物,為何很少會在同伴遇到危險時出手相救呢?在什麼情況下,它們才會出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非洲水牛與獅子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五種野生動物的代表,它們並稱為“非洲五大獸”,而“非洲五大獸”中就有今天的主角:獅子和非洲水牛(剩下的三種為花豹、大象和犀牛)。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其他三大獸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衝突,但是獅子與非洲水牛就不同了,它們之間充滿了火藥味。

獅子是唯一一種高度群居的貓科動物,而且它們本身又是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所以集群后的獅子需要更大的獵物,因此在獅子的食譜中,獵物的體重通常都在200公斤以上。除了體重的要求外,獅子的主要獵物的數量還要多,畢竟集體狩獵去捕獵一些小眾的獵物的話,即使成功了,也不長久。

而非洲水牛就完美地滿足了這兩點,成年的非洲水牛平均體重在650公斤左右,這個體重除去骨頭,也足夠一個由十幾頭獅子組成的獅群食用了。

其次,非洲水牛是非洲數量最多的野生食草動物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非洲的野外至少生活著20萬頭以上的非洲水牛,要知道如今非洲獅的數量僅有2.2萬頭左右,所以,在獅子的食譜中雖然囊括了許多大型的有蹄類動物,但是非洲水牛依然是佔比最大的(約30%)

非洲水牛雖然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脾氣暴躁),但是它們從本質上說還是食草動物,面對大型且群居的食肉動物時,逃跑依然是本能,而正是這種本能給了獅子可乘之機。

為何在同伴被獅群抓住時,水牛群通常不會營救?

食草動物對天敵是有本能的恐懼的,而非洲水牛最大的天敵就是獅子,這是水牛群通常不會營救被獅群抓住的同伴的主要原因。其次,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優勝劣汰和事不關己

我們先來看優勝劣汰

在獅群捕獵水牛時,水牛群第一反應就是四散奔逃,那麼什麼樣的同伴容易被抓住呢?答案很簡單:跑得慢的,而這些跑的慢的水牛基本上都是有病的或者年邁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水牛群是默許這種自然的優勝劣汰發生的,因為這些生病或者年邁的個體已經對整個族群沒有正面作用,反而會在遷徙時,拖住整個族群,其實草原上一些落單的水牛,就是被整個族群拋棄的水牛。

因此,水牛群不去營救同伴,也是優勝劣汰的一部分,其實不止是水牛,幾乎所有的野生動物都遵循著這一法則。

其次是事不關己

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野生動物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就拿非洲水牛來說,群居並不是成員之間其樂融融,它們聚在一起只是為了提高生存幾率而已。而且非洲水牛群成員之間本身的關係也不密切,這與它們族群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

非洲水牛群是由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成員組成的,它們彼此都不認識,只是抱團取暖,到了繁殖期,公牛通過決鬥來決定繁殖權,然後開始繁育後代。

非洲水牛的妊娠期通常在11個月左右,之後小牛會跟著母親一起在族群中生活,度過10個月左右的哺乳期,等到小水牛長到15個月大時,它們就會被驅逐出水牛群自己生活,而不同的水牛群趕走的小水牛們會自發的組成衣蛾年輕的水牛群,這就是水牛群的由來。

在這樣的一個群體中,一旦有年邁的或者生病的水牛被食肉動物抓住,對於其他群成員來說都是無關痛癢的,因為族群裡沒有它的孩子,只有它的伴侶,而且即使是伴侶也不是固定的,這樣顯然就沒有水牛願意冒險去營救了,反而它們都成為了“看客”,因為它們知道獅群有的吃了,就不會威脅到自己了。

水牛群也會營救自己的同伴?

在開始我們就介紹了一個水牛營救自己同伴的例子,這代表水牛群在面對群成員被獅子捕殺時,也不總是袖手旁觀的,它們也會出手。那麼,水牛群在什麼情況下會出手相救呢?有兩個情況:

第一:壯年同伴被捕殺時。當獅群捕獵的對象是一頭壯年的非洲水牛時,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發狂的非洲水牛攻擊性極強,它們體型龐大,頭上還有兩個巨大的攻守兼備的牛角,一旦不小心,獅子就會被非洲水牛殺死,因此,非洲水牛是大草原上殺死獅子最多的野生動物。

除了壯年水牛本身的攻擊性外,獅群還面臨一個威脅,那就是水牛群的傾巢出動,因為壯年的非洲水牛在群中通常有配偶,當它遇到危險時,第一個趕到的往往是它的配偶,之後才是水牛首領帶領族群趕來。

因此,當壯年同伴被捕殺時,至少是它的配偶會前來營救,就像我們開頭舉的那個例子一樣。

第二:幼崽被捕殺。獅群有時候寧願捱餓也不願意去捕殺水牛的幼崽,這是因為一旦捕殺幼崽就會遭到整個水牛群的反撲,這其實是因為水牛幼崽一旦遇到危險,水牛夫婦是必然會去營救的,這樣就會激起整個族群的營救行為。

獵奇君曾經看過一個非洲野生動物紀錄片,在非洲一條河附近,一頭水牛幼崽去喝水結果偶遇了獅群,獅群看只有一頭水牛幼崽就衝了上去,結果聽到水牛的慘叫聲後,先是兩頭成年水牛趕來,之後一個上百頭水牛組成的族群也趕來過來,最終有一頭母獅被活活的頂死,其他獅子潰逃。

寫在最後

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是比較脆弱的,除了繁殖期的配偶或者子女外,其他成員之間只有合作關係,這就是遇到危險時,動物通常會扔下自己的同伴逃走的主要原因,非洲水牛也不例外,雖然它們體型龐大、性情兇猛,但是面對一群大型食肉動物,它們也會害怕,也會跑,而被捕捉的往往是老弱病殘,所以沒有水牛會去營救。

但是,水牛也有逆鱗,如果碰了族群中壯年個體和幼崽,那麼無論是多大的獅群,最終幾乎都會被水牛群趕走。

6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二胎得子後大寶突患白血病,她拋下兒子帶女兒治病半年精神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