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拍攝前準備

1.時間選擇

拍攝星軌的時間和拍攝普通星空一樣,都要求天色完全黑透再進行拍攝,可以透過手機上的天氣App來檢視日落時間,通常日落後1個半小時以後天色就完全黑透了。

當然,拍攝星軌也需要注意月亮的升落情況,建議在月亮升起前或者落下以後來拍攝,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亮度較低的星星被月光遮住,只有零星幾顆可見的星星拍出星軌也不好看。

2.地點選擇

光汙染程度低的地區當然是首選,咱們可以透過“Light pollution map”這個網站查詢到光汙染情況,綠色的區域就足夠咱們拍攝星軌了。

3.地景選擇

拍攝星軌的照片地景一樣很重要,這一次我還是選擇了之前拍星空的機位,因為之前拍攝星空時發現北極星正好在兩個建築的中間,位置很合適。

說到這裡,就要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要找到“北極星”了。

天上的星星是近似以北極星為圓形來運動的,找到北極星,就可以拍到“同心圓”型別的星軌照片了。

想要在茫茫多的星星中找到北極星不難,只要找到咱們非常熟悉的“北斗七星”就可以了!

4.器材選擇

因為有提前踩點,發現在拍攝星軌時拍上水面也沒有很明顯的倒影,索性放棄大廣角鏡頭,我自己的索尼的35 F1.4的定焦鏡頭就可以HOLD住,且有更大的光圈;機身方面則是選擇了A7R3。

因為星軌連續拍攝+間隔拍攝功能的啟動,耗電量比較高,A7R3可以使用充電寶供電的功能很貼心,杜絕了可能會因為更換電池導致的星軌斷裂問題。

當然了,三腳架作為風光拍攝的最佳搭擋,當然是不能缺席的。

實際拍攝操作

1.拍攝引數怎麼設定

有些同學應該會問了,上一次在拍攝操作開頭說了600法則,這次使用這個法則嗎?

答案當然是不需要了,拍攝星軌最終的訴求就是要求星星連成線,不需要再按照600法則來設定拍攝時間了。

我這一次選擇的引數是F2.8的光圈,30S的快門,感光度為100。

沒有開到更大的光圈是因為開始拍攝前兩張的測試中發現,F1.4的光圈再曝光30S時建築就有點太亮了,畢竟不是荒野環境,周邊還是有一些燈光的。

2.如何準確對焦

咱們是需要對準星星來對焦的,但是自動對焦在這時就很不好用了,對焦精度、速度都很差,咱們還是需要切換到手動對焦,利用螢幕放大10倍來進行對焦操作。

調整鏡頭的對焦環,星點最小的時候就是成功對焦了!

星點大,邊緣模糊,未對焦。

星點小,邊緣清晰,對焦成功。

3.設定間隔拍攝

設定間隔拍攝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使用帶有間隔拍攝功能的快門線,另一種就是使用機身內建的間隔拍攝功能來實現了。

兩種方法各有優勢,使用快門線的優勢是給相機省電,而直接使用機身自帶的間隔拍攝功能當然就是省錢了~

下面我用相機內建的間隔拍攝功能給大家講解一下這些設定都是什麼意思。

(1)拍攝開始時間就是按下快門後多久開始拍攝,可以看作自帶的延遲快門,可以消除手指按下快門時帶來的抖動。(2)拍攝間隔就是和前一次快門的間隔時間。

我的快門時間是30秒,這裡設定了31秒的快門間隔,是因為索尼內建的間隔拍攝功能是兩次快門開啟的時間間隔,而不是上一次快門關閉到下一次快門關閉是時長。

有些快門線的拍攝間隔則不同,大家在使用的時候需要先行測試一下,避免出錯。

(3)拍攝次數就是設定拍攝多少張照片了。

(4)AE跟蹤靈敏度是在Av、Tv這些模式下調節曝光引數的自動調整的靈敏性。

4.關閉不需要的功能

有些相機功能對我們的拍攝無用,可以直接關閉,有長時間曝光降噪、高ISO降噪,通常在風光拍攝中這兩個功能是可以始終關閉掉的。

設定好間隔拍攝之後,就可以按下快門進行拍攝了,全程處於自動狀態,但是千萬不要去觸碰三腳架和相機!

在相機拍攝的時候可以自由活動,大家也不要閒著,掏出手機可以開始吃吃雞、打打王者來放鬆一下。

後期製作

大家拍完幾百張素材照片之後,有些同學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下面我就和大家說一下如何製作星軌照片的後期。

(1)首先在資料夾中確認好照片的順序,刨除拍攝前的測試曝光的照片。將剩下的照片匯入Lr,在Lr中勾選一下鏡頭矯正。

(2)在基本綿中對第一張進行處理,強化一下星空,可以使用漸變濾鏡對天空進行強化。

(3)第三步全選所有照片,右鍵單擊,選擇“修改照片設定”——“同步設定”。

(4)然後咱們就可以把照片全部匯出了,匯出到一個單獨的資料夾,照片格式記得選擇Jpeg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進入PS的處理環節了。

咱們這一次要利用的是PS的堆疊功能

我建議大家一次載入10張照片,這樣電腦的負擔輕,處理速度快。

這裡要注意,一定要勾選上“載入圖層後建立智慧物件”的功能!

(2)電腦自動處理完之後在圖層面板中就會剩下一個智慧物件了。

這一步的操作就是會讓電腦自動識別出每張照片中最亮的部分,並把它們合併到一張照片中。

這一步處理完之後就可以把10張照片中的星星軌跡合併到一張照片中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10張照片合成後的效果。

(3)接下來就是把其他照片按照10張一組的標準進行堆疊合成,按照步驟5、6進行重複操作就可以啦。

(4)這就是最後一步了,把10張合成的照片再次進行合成,在堆疊模式中同樣選擇最大值,這樣就可以得到咱們最終的星軌照片啦!

後期操作其實不難,90%的工作都是電腦來自動完成的,是不是很輕鬆呢?

10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在iPhone12 Pro上拍攝人像照片時如何使用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