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過去一年,富士推出了X-T200、X100V、X-T4、X-S10、X-E4等相機新品。現在,是時候更新下富士X系列產品線的梳理文章了。

產品大類

富士數碼相機主要有GFX和X兩個系列。其中,GFX是44×33畫幅的中畫幅無反系統,X系列中則包含了高階便攜相機(目前主要是X100系列)和APS-C畫幅微單系統 —— X100不能更換鏡頭,並不能稱為無反或微單

兩條路線

X系列微單可以分成類單反類旁軸兩大產品線 —— 類單反就是取景器位於機身中上部,而類旁軸則是無論有沒有取景器都是平頂的。

雖然產品分支很多,但富士X系列微單的條例很清晰,升級路徑也很明確。

類單反線

旗艦:X-T4

前旗艦:X-T3 / X-H1

中端:X-S10 / X-T30

入門:X-T200

類旁軸線

旗艦:X-Pro3

中端:X-E4

入門:X-A7

成像核心

X100系列相機與X微單相機均採用APS-C畫幅CMOS。

X100V、X-E4、X-Pro3、X-S10、X-T30、X-T3、X-T4全部採用約2610萬畫素的背照式CMOS和第4代X影象處理引擎。這些產品擁有相同的畫質基礎,也都具備1/32000秒電子快門、最高20FPS電子快門連拍、預拍攝、超取樣4K影片等特性,是ET推薦大家優先考慮的型號

對了,上述產品全部採用了富士特有的X-Trans型CMOS。X-Trans曾是富士相機的主要賣點之一,但在今天其實已經很少再被拿來宣傳了。順便說,APS-C畫幅的約2600萬畫素與全畫幅約6000萬畫素(索尼α7RIV)、44×33畫幅約1.02億畫素(富士GFX100 / GFX100S)具有相同的畫素密度,工藝和技術也是同代次的。

而X-A7和X-T200則採用具有銅佈線的2420萬畫素CMOS(和索尼的α6300 / α6400應該是同型號)。X-A系列和X-Tx00系列並沒有使用X-Trans陣列CMOS,也沒有在介紹中提到處理器型號,對焦效能和拍攝體驗都要遜色一些。

* X100F / X-E3 / X-Pro 2 / X-T2 / X-H1採用約2400萬畫素背照式CMOS(帶X-Trans陣列)和X-Processor Pro影象處理引擎

選擇策略

X100V、X-E4、X-Pro3、X-S10、X-T30、X-T3、X-T4擁有相同的成像核心,但售價卻從5699元到11790元,相差近一倍。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判斷下自己是否需要可換鏡頭。X100V是等效35mm焦距,可以透過附加鏡達成28mm或50mm,總體上說與手機主攝像頭視角接近,拍攝題材相對固定。其他相機是可換鏡頭,可以透過搭配不同鏡頭來拓展拍攝題材,實現不一樣的畫面效果 —— 當然,這也意味著你需要後期持續投入。

如果你覺得X100V目前的價格(約9000元)比較高,也可以考慮選擇X-E4的XF 27/2.8R WR套機(6999元)。雖然操控性和鏡頭規格都要差一些,但勝在更輕巧,同時還有180度翻折自拍屏。

然後,判斷下自己是否需要機身防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在售型號中只有X-S10(6999元起)和X-T4(11790元起)可供選擇。它們的最大差別在於機械快門、4K 60p影片、雙卡儲存與全天候特性 —— 自娛自樂選X-S10,專業拍攝選X-T4

如果並不需要防抖,可以關注下取景方式與膠片模擬

- X-T30顏值好,但缺少經典負片和更完備的影片功能;

- X-E4輕薄小巧又有經典負片,但操控性上相比前代有一些妥協;

- X-Pro3擁有旗艦級的拍攝效能與獨特的光電混合取景器,但隱藏式液晶屏註定它無法成為一款大眾產品。

最後,如果不在意防抖和“經典負片”,同時又不滿足於X-T30的拍攝效能或影片記錄能力,前代旗艦X-T3也是眼下值得考慮的。

進一步瞭解

取景器:

X-A7沒有內建取景器(也不能擴充套件)。

X-E4、X-T200、X-S10、X-T30配有0.39英寸約236萬點OLED EVF(放大倍率約0.62x)。

X-T4配有0.5英寸約369萬點OLED EVF(放大倍率約0.75x)。

X100V和X-Pro3配有富士獨特的光電混合取景器,具有0.5英寸約369萬點OLED EVF(放大倍率約0.66x)和95%視野率OVF(放大倍率約0.52x) —— 這裡的OVF屬於旁軸取景(所以X100V和X-Pro3也可以被稱為數碼旁軸相機),並不能提供準確的視野範圍和所見即所得的對焦,近距離拍攝時還會有較大的取景偏差。

膠片模擬

談到富士相機,自然少不了膠片模擬,這幾乎可以稱為富士相機的真正靈魂了。截止到2021年1月,富士共推出了19種膠片模擬效果。其中,X100V、X-E4、X-S10、X-Pro3和X-T4這幾款產品具備大家最關注的“經典負片”(Classic Neg.)模式。

19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最貴最便宜最輕便 全幅微單的多維度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