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請現在的15後、00後、90後們不要笑話我們當年的土氣,這些老照片不僅僅是我們的回憶,也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不知道怎麼搞的,在起筆之前,我已經淚流滿面了。

如果你也是80後,你還記得這些小時候過年時的這些回憶嗎?

1、“慌得跟拾炮類上”

能聽懂這句方言的朋友,就已經暴露了你的故鄉了!

對於70、80後的絕大多數男孩子來說,春節最大的願望不是穿新衣服,而是擁有一大盤屬於自己的鞭炮。

在春節的頭天晚上,很多小孩子是不睡覺的。我們或窩在一起看一晚上電視(春節這天是不停臺的),或滿莊子到處跑,那時的大人也不管(治安相對安全)。其實,除了興奮之外,幾乎每個男孩子都在算計著搶在別人頭裡去拾炮。

那時家裡都窮,春節下餃子要放鞭炮。有錢的家裡弄個10000響的就很牛了,普通家庭2000的也有、1000的也能湊合。早晨起來,比誰家院子裡的炮皮多,那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對於我們小孩子,我們一聽到誰家放炮了就會立刻跑過去去撿啞炮。如果幸運的話,還能搶到幾個帶捻子的。為了搶炮,炸傷手的事兒很多。幸運的是那時候“大雷子”幾乎沒有,幾乎都是“麥芒炮”,威力是很小的。

撿了這些炮之後,有捻的就自己放,沒捻的就剝開之後將裡面的火藥儲存起來充當“鏈子槍”的彈藥。

2、賽炮

這不僅僅是小孩子們的遊戲,更多的是成人的參與,對於50/60/70/80後的人都記憶猶新。

“喝過湯”拜過年之後(春節這天我們這裡管吃餃子叫喝湯),大人們會聚集在村頭的大土堆哪裡,各自拿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心愛比賽用品(各種口徑的“火炮”)和道具(各種鐵罐)齊聚賽場。

隨著老爺們兒的起鬨聲、嬉笑聲、羨慕聲,一個個稀奇古怪的大炮仗都從大人們的軍大衣中一一漏了出來。當大人們給這些大炮或蓋上鐵罐或糊上牛糞之後,小孩子們躲得遠遠的,睜大眼睛捕捉一個個驚天動地的爆炸場面。伴隨著鐵罐上天、牛糞四散,前來圍觀的老少爺們兒會發出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叫好和讚歎!

不錯,還是二叔的炮響;三孬,你個龜孫今年慫了嗎?別藏著了,快拿出來你的炮點上;四爺,還四爺牛,去年您設計的“炮頂鐵鍋”已經博得頭彩了,今年您又把四奶奶剛買的鋁鍋蓋拿出來了,您這是絲毫不給我們這些小輩們機會啊?

隨著轟的一聲和飛起後炸成碎片的鋁鍋蓋,四奶奶“撕心裂肺”的叫罵聲緊追而來!四大爺已經不知啥時候早已逃之夭夭了,留下的僅僅是一群怕老婆爺們兒們的一團團愉快的笑聲。

3、割豬肉嘍

我清晰地記得,在1989年的春節,我家過了一個特別喜慶的日子。因為這一年,我家過了一個“肥年”,我爺爺割了1斤4兩的“血脖子”和3斤火紅髮亮的厚豬血。

那就是哪一年,我家用這些肉加上一鍋粉條、三顆白菜、一捆大蔥包了滿滿的五大鍋“大包子”,那次真吃過癮了。

在此強調一點,北方殺豬和南方殺豬有著很大的不同。別看很多南方山居之地的經濟依然很差,但人家每年都會殺兩頭“年豬”,北方人是絕對不捨得的。

北方人殺豬陣勢很大,每次殺豬一個村子的人都會去圍觀。看看嗷嗷亂叫的大笨豬,孩子們都等著搶豬“指甲”和“膀胱”呢!

豬指甲用來做油燈,豬膀胱那時是扔的,我們搶回來吹成氣球曬乾之後當足球踢,絕對是上好的真皮球體。

北方殺豬要請師傅,先敲悶棍再放血,接著就是吹豬和腿毛,最後才是分割。

說到吹豬,這可是一個技術活,除了師傅,一般人還真做不來。

啥叫吹豬?就是在豬殺死後,為了退毛時方便,會用一個鐵棍在豬皮和豬肉之間捅幾個洞,師傅用嘴將整個豬吹得像一個皮球一樣又大又圓,我們孩子看著即好玩又搞笑!

南方殺豬後直接用稻草燒,這樣就不用退毛了。而且南方很多家庭都是自己家殺豬的,分割好之後,將整隻豬做成臘肉、燻肉、臘腸這些東西,能常年儲存。

不得不說,由於文化和地理差異,北方人即沒有南方人那麼敢吃,也沒南方人吃的那麼豐盛和講究,這是因為南方多山多水,餓死人是時候很少,食材也豐富!

4、南北差異

像燻肉、臘腸、臘肉、火腿這些東西,原本是四川、貴州、雲南、兩江、兩廣等地的產物。但隨著打工浪潮的新起,南北習俗分別越來越不明顯。

在現在北方的集市和家庭中,越來越融合了南方的生活習俗和口味,特點是南方沿海城市家庭特點備受北方人模仿和羨慕。

5、蒸大饃和青米果

“大饃”和“青米果”是春節時孝敬老人或祭祖時的一種禮儀性的東西,現在幾乎成了塑造年味的一種樂趣。

不得不說,在麵食方面,北方有著成千上萬的花樣。

相對於米食,麵食有著極其豐富的製作種類和手法,這點,南方是無法比擬的。

以前村裡有個特別會做飯的爺爺,他當了一輩子的廚師,每到春節,他都能做上百種各類不同的面花和油炸。其靈巧程度,方面十里無人能比!

對於北方的80後來說,很多家庭過年時蒸饅頭要蒸兩種,一種是白饃饃,一種是“糰子”(用玉米麵摻和麵粉做成的黑饅頭)。

當時家長規定,先吃糰子,春節那幾天才能吃大白饃。我兒子好奇地問我糰子什麼味道,我告訴他,放學後餓了就吃半個糰子,一邊吃一邊掉渣,又生硬又噎人,不吃還餓!兒子問我那你為什麼不吃麵包和香腸,我看著他啥也沒說!

有時我們也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在缸里弄一個白饅頭出去吃,那味道真美!

6、小時候過年格外好玩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感覺小時候特別冷。

也許是那時的教室沒有玻璃和電燈,我們每個人的手都會被凍得稀巴爛。記得有年有人還專門演了一個小品,反應的就是一位農村幹部去鄉里為學校要玻璃的事,名字我忘記了,只記得最後是一串“瞎扯蛋”!

那時候我們雖然很窮,但卻很快樂。看看現在的孩子,滿眼的金錢和世俗。

那時的我們,也許是因為接觸的資訊太少,一個個都很傻很天真,如同那時的冰雪一樣,潔白無瑕!

那時的我們,幾乎每到春節池塘裡都會上“實凍”。我們會在大冬天玩“拉拖車”、“打疊溜”、“滑冰”、“鬥雞”、“堆雪人”和“打雪仗”。

記得有一次因為“焊陀螺”(用柏油和廢棄墨水瓶做陀螺),一不小心將滾燙的柏油滴到了手上,至今還有一個瘢痕。

為了“鬥雞”和“打四角”,不知搞爛過多少次棉褲。爛了就補,補了再爛。反正那時大家都穿帶補丁的衣服,誰也不笑話誰!

7、過年了

那時的對聯一般都是村裡有學問的老人寫的,其內容也很樸實,比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三頭毛驢兩口槽”之類期望收成和家畜來年更好的對聯。

請現在的00後們不要笑話我們那時的土,這身衣服在當時絕對堪稱第一前衛和時髦的了。每到春節,女孩子兩朵假花,男孩子一盤50響的小鞭炮,這幾乎成了一般家庭的慣例。

像大叔家這樣,男的西裝革履,女的絲襪皮鞋的絕對是少之又少!

8、小時候拜年的大智慧

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我們這兒過年這天幾乎整個村裡同姓的人都會相互去拜年。

以前不懂,就知道跟著大人挨家挨戶地去拜年,順便弄點好吃的!長大了才發現,這裡面其實藏著農村人的大智慧。

在農村,鄰居之間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偶爾拌嘴吵架的也屬正常。為了面子,平時大家可能會一直慪氣。藉著春節拜年這個良機,不管以前兩家是否打過罵過,你今天既然到我家了,以前的事就都一筆勾銷了。

嬸子大娘,喝湯好,孩子們給您拜年了!

春節隨禮,年已過去了,下次再拜!

拜年的不會去真磕頭,受拜的人也會及時地打一個哈哈!

這樣一弄,其樂融融,大家都開心!

如果春節這天你有乾爹或乾孃,你一定會在春節這天去拜乾爹的!除了乾親,在北方,春節這天幾乎是不能走親戚的,這中間有著很多禁忌。但隨著是時代的發展,這些禁忌越來越被淡化了,作者認為這是好事!

與其保守原來的落後和愚昧,不如繼往開來,去融入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中去!

9、壓歲錢

即便到了今天,北方依然有很多保守家庭的女人是不主動上桌的。

在走親戚時,一個男人不管平時有多怕老婆,這個時候都會坐在桌子前吹牛喝茶。而女人忙裡忙外之後,吃飯時卻回聚集在廚房裡湊合,男人則坐在大廳內大吃二喝。

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序的快速發展和融合,男女平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事情。

對於我們孩子來說,過年最期盼的事就是壓歲錢了。雖然絕大部分會上交,但也能從中撈一點油水的。我們那時的壓歲錢,有的給五毛,有的給一塊,甚至還有給一毛兩毛的。

如果你給現在春節給現在的孩子一塊錢,不知道他們會在心裡怎麼罵你,呵呵!

另外,聰明的讀者會發現。在這些花花綠綠的小紙片上,最開始印的幾乎都是各民族的勞動人民……

10、過年時的精神糧食

那時我們很幸福,除了葫蘆娃之外,還有《包青天》、《渴望》、《都市放牛》、《籬笆女人和狗》、《陸小鳳》、《射鵰》、《灌籃高手》、《足球小子》、《一休》、《功夫小子》、《櫻桃小丸子》、《佐羅的傳說》、《三眼神童》、《變形金剛》等電視。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看的幾乎都是日本的動漫電視。

而像《包青天》這樣上鍘天子下鍘駙馬的電視劇,恐怕再也拍出不出來了!

不知道是因為長大後更喜歡看書了,還是怎麼回事,已經十多年沒看過這個類節目了。

那時覺得這兩人真有意思,啥也不管不顧,就是為了搞笑而搞笑!即不談意義,也不張揚崇高的“理想”,就是為了博得大家一笑!

等長大後才覺得,這樣的節目才是好節目!

關於以上10條80後的記憶,讀者您如果不是或者不是80後的人,您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14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嬰兒攝影缺乏靈感,怎麼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