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佳能EOS R5在長達一年多的rumor和吹風之後終於在2020年登場,誇張的引數刷爆了整個攝影圈,大量攝影愛好者紛紛表示“take my money,and buy buy buy”。不過華麗的引數也不過是引數而已,在使用了一段時間EOS R5後發現有很多情況並不如大家所想的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其效能與宣傳上所說的有一定的水分。所以在這裡就給大家整理一下,從攝影和攝像兩個方面,分析一下EOS R5的優缺點,把這些點都想明白了再考慮購買也不遲!

畫質

對於攝影來說,無非就是“拍好”和“拍到”兩個方面,“拍好”自然說的是畫質。目前在佳能產品線中,EOS R5的畫質可以說是第一毫無疑問,雖然在總畫素數上略輸EOS 5DsR,但在低感光度下寬容度方面已經跟上了主流全畫幅高畫素機身。但如果進行橫向對比,由於佳能EOS R5是目前高畫素機身中唯一一款保留低通濾鏡的產品,並且在低ISO拍攝RAW格式下仍然強制開啟降噪,儘管寬容度資料十分漂亮,但在畫面銳利度清晰度上勢必要弱於其他去除了低通濾鏡的競爭對手。所以即使EOS R5擁有目前行業中數一數二的高規格鏡頭群,但在最終成片的效果上,也只是全畫幅第一梯隊的末流。如果你本身不是佳能使用者,為了高畫素高畫質入手EOS R5,真的大可不必。

防抖

佳能這次的機身+鏡頭協同防抖聲稱有8檔的防抖效果,這在宣傳之初我就頗有疑問。因為這是佳能首次搭載機身五軸防抖,第一次實現機身+鏡頭協同防抖,不進行測試怎麼知道效果究竟如何。所以好奇之下我對EOS R5進行了一次防抖測試,在辦公室裡進行大量的連拍,每一輪測試都換一人進行手持拍攝,儘量還原實戰中的情況,最後計算某檔快門速度下的拍攝成功率。

由於長焦端防抖更加依靠X和Y軸的作用,作為一個生產鏡頭防抖的廠商,佳能在X和Y軸的防抖能力上應該經驗豐富。所以我們先測試200mm端的效果,在室內拍攝近距離物體,這對於拍攝無窮遠的風景來說更考驗防抖能力。

除了能夠實現8檔防抖的佳能EOS R5搭RF 70-200mm F2.8 L IS USM之外,我們還透過EF-RF原廠轉接環,轉接新老兩代具備IS光學防抖的EF鏡頭以及兩支副廠鏡頭。同時,之前業內最強防抖的奧林巴斯OM-D E-M1 MarkIII搭配12-100mm F4 PRO組合作為參考組,接下來就是資料環節,由於測試樣片拍攝數量巨大,無法一一放出,因此用圖表形式為大家呈現:

首先要說明的是,200mm端的8檔防抖快門速度應該是1.3s,高畫素機型+近攝確實會降低拍攝成功率,但實際資料和佳能宣稱的資料差距有點多。接下來我們還測試了具備5檔防抖效果的RF600mm F11 IS STM,差距依然不小。

而對於廣角端來說,橫縱向位移軸和旋轉軸特別能夠影響畫面邊緣的防抖效果。所以我們再使用佳能EOS R5搭RF 28-70mm F2 L在28mm端,與具備機身+鏡頭協同防抖的奧林巴斯與松下進行了一場PK。結果如下圖所示:

這樣的結果出乎了我的意料,雖然佳能EOSR5+RF 28-70mm F2L的組合僅有機身參與防抖,但佳能官方依然表示具備8檔防抖。這是我們的拍攝場景:

佳能EOS R5+RF 28-70mmF2L,曝光時間0.5s

松下LUMIX S1H+24-105mmF4,曝光時間1s

奧林巴斯OM-D E-M1 MarkIII+12-100mm F4PRO,曝光時間1s

尼康Z 6+Z 24-70mm F4S,曝光時間0.5s

那麼佳能EOS R5憑什麼能夠吹到“八檔防抖效果”呢?原因很簡單,因為CIPA標準只測試XY兩軸的防抖效果。如果CIPA標準需要測試五軸防抖效果,那麼所有帶光學防抖的鏡頭都難以進行有效的測試,整個行業都不會同意這樣的改動。這次佳能EOS R5所達到的“八檔防抖效果”,自然是依靠自身對XY兩軸多年的技術積累,在CIPA標準下做到了極致,而對其他三軸的效果離目前的主流水平還有一定距離

對焦

我們都知道,光圈越大進光量也就越大,對焦也就越容易

與“拍到”不同的是,“拍好”是由多方面決定的,首先我們談談對焦。EOS R5在常規的對焦和追焦方面都相當的完備,尤其是在畫面中存在臉部的情況下,拍攝體驗非常好。需要好好提一提的是暗光對焦,EOS R5支援-6EV的暗光對焦,但這是在使用F1.2光圈下才能做到的,而其他品牌的資料大多都是使用F2光圈測試的資料,所以標稱-6EV實則大約-4.5EV,存在一定的水分。經過我的測試,在類似星空的暗光下,EOS R5的自動對焦已經無法自動對焦,而在同樣環境下,奧林巴斯OM-D E-M1 MarkIII和尼康Z 6都可以以較慢的速度完成自動對焦。而在影片下,佳能EOS R5的暗光對焦效能會降低到-4EV,也同樣是F1.2光圈下的資料。如果使用的是類似RF24-105mm F4L IS USM這種非旗艦鏡頭拍攝夜晚的影片素材,自動對焦的體驗將會相當糟糕。而當使用RF600mm F11 IS STM與RF800mm F11 IS STM時,別說是夜景了,在室內燈光甚至是陰雨天拍攝影片,對焦就已經能夠讓人抓狂。

連拍

而在連拍方面,機械快門下的12張/秒連拍和電子快門下的20張/秒連拍看似非常亮眼,實則一言難盡。首先機械快門下的12張/秒連拍是大約值,如果直接錄製連拍時的影片,以快門聲計算每秒連拍,準確的連拍速度為11.4張/秒。並且這個11.4張/秒連拍的啟用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室溫(23°C)

2.電池電量(LP-E6NH):至少為約60%(或使用另售的電池盒兼手柄BG-R10的情況 下,使用兩枚LP-E6NH時的電池電量至少為約60%)

3.快門速度:1/1000秒或更高

4.Wi-Fi連線:未連線

5.防閃爍:無

6.使用RF鏡頭或相容的EF鏡頭時,設為最大光圈。

佳能EOS R5對於連拍速度的的要求頗為苛刻

如果其中有一個條件沒有滿足,那麼連拍速度就立刻降低到9.2張/秒的第二檔,同時連續自動對焦與效能較差電池(比如已經用了好幾年的佳能電池)也會進一步降低連拍速度。

其次是電子快門下的20張/秒連拍。在這個模式下,取景不會有明顯黑視,連續跟拍體驗會明顯好於機械快門下的連拍,但依然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支援的鏡頭不夠多,另一個是果凍效應明顯。

目前支援20張/秒電子快門連拍的RF鏡頭僅有5款,分別是:

RF 15-35mm F2.8 LIS USM

RF 24-70mm F2.8 LIS USM

RF 24-105mm F4 LIS USM

RF 24-240mm F4-6.3IS USM

RF 28-70mm F2 LUSM

目前RF鏡頭中的幾款長焦,比如RF 70-200mm F2.8 L IS USM、RF100-500mmF4.5-7.1 L IS USM、RF600mm F11 IS STM與RF800mm F11 IS STM均無法開啟20張/秒連拍。如果真的想要使用長焦鏡頭進行20張/秒的高速連拍,只能透過轉接EF卡口的大白炮們實現。

果凍效應十分嚴重

第二個問題就是果凍效應,如果拿EOSR5開電子快門去拍攝跟隨物體高速運動的題材,比如拍飛行中的鳥類,比如拍賽車,會有明顯的果凍效應。如果我用後期手段把一張明顯有果凍效應的照片修復回來,那麼我也會損失掉大量的畫素。比如這張照片,就讓本來有4500萬畫素的照片,降低到了2800萬畫素,EOS R5高畫素的優勢就明顯的降低了。

過熱

這恐怕是佳能EOS R5最廣為人知的短板了,不過在這裡,我們要給EOS R5正名,這臺相機在拍攝時散熱表現比人們印象中要好得多,事實上這臺相機的過熱問題根本不是散熱設計導致的。瞭解EOS R5的朋友可能知道,這臺相機內部有一個溫度感測器,用以探測相機的溫度並控制相機進行過熱保護,但問題就在於,EOS R5將溫度感測器的閾值上限設定得非常低,以至於相機還不是很熱的時候就會提示相機過熱,要關機冷卻。被人廣為詬病之後,佳能更新了一版韌體,將溫度感測器的閾值上限稍微調高了,以延緩它的過熱提示。

過熱提示出現之後,會要求關機冷卻以恢復正常使用,然而這時候,相機並不是繼續使用溫度感測器來監測機內溫度,而是觸發一個計時器來進行倒計時,也就是說一旦出現過熱提示,無論是處於炎熱海島還是冰天雪地,無論相機摸起來是燙手還是冰涼,都要耐心等待計時器的倒計時結束才能繼續使用。該設計嚴重影響攝影師的正常拍攝,我們或許只能理解為這是佳能故意的限制,是為了讓EOS R5和高階的專品攝影機有所區分。

寫在最後

佳能EOS R5的資料十分美麗,一臺能拍8K RAW影片、每秒20張連拍、8檔防抖、-6EV對焦的4500萬畫素的相機,誰能不心動?我都心動!但是心動過後,如此優秀的引數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在這華麗引數的背後,廠家又做了多少取捨呢?而對於上述提到的這些問題,我們將會在今後的欄目中為您一一進行詳細測試,並且提示大家,在購買愛機的時候,理性消費,不要陷入廠家的宣傳話術中。

5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新春佳節買點年貨犒勞自己 尼康攝影器材大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