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至少在過去的一兩年裡,專業相機市場似乎過於專注於全畫幅相機市場。特別是去年,似乎是全畫幅微單相機大力擴充套件的一年,索尼擴充套件產品了產品線,佳能也加入了EOS R系列和松下S1和S1R相機也加入這個市場的發展。

今年,全畫幅微單相機趨勢並沒有放緩的跡象。現在有來自大多數主要相機制造商的多個產品,包括佳能、尼康和松下,它們現在都有多個全畫幅微單相機型號,價格不同,用來滿足不同的客戶群的需求。還有索尼今年推出了以影片為中心的a7S III。

隨著微單技術的成熟,與值得信賴的 DSLR 專業攝像機相比,這些更輕、更便攜的專業相機之間的特性和功能差距已大大縮小。憑藉更強大的硬體和基於軟體的新功能,如眼睛追蹤自動對焦(包括動物眼睛的自動對焦)、A.I.支援的拍攝物件檢測和高解析度影片功能融入中檔型號相機,因此,相機的能力和通用性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今年許多相機影片特性和功能成為了發展的中心,特別是佳能R58K拍攝和索尼S7S III4K功能都是吸引市場的亮點。

全畫幅相機

佳能 EOS-1D X MAKE III

佳能強大的旗艦數碼單反(DSLR)今年得到了更新,正如預期的那樣,新EOS-1D X Mark III的外觀和處理特性並沒有改變其造型和傳統的設計。依然是一個強大的粗壯的,抓握舒適的DSLR與一個完全的耐候結構,和那些早期的1D系列相機非常一致。同時,成像感測器和內部處理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1D X III 採用全新的 2000萬全畫幅感測器、更快的 DIGIC X 影象處理器和升級後的 191 點取景器自動對焦系統,該系統現在包括頭部和麵部跟蹤(DSLR 自動對焦系統的罕見功能,意味著對焦模組有很高的畫素很大的面積)。ISO 範圍現在更加廣泛,使用光學取景器,連拍速度達到了最高 16 fps ,如果選擇實時檢視,則可以達到 20 fps。實時取景的cmos對焦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升級與更好的雙畫素CMOS AF,幾乎覆蓋了整個感測器區域。

雖然大多數使用者可能對此相機的照片功能感興趣,但 EOS-1D X Mark III 提供了一組相當漂亮的影片規格。得益於新的影象處理器和更新的硬體,EOS-1D X Mark III 現在可以在內部以高達 60 fps 的佳能LOG格式錄製電影級 4K 影片,以及 5.5K 12 位 RAW 影片 60 fps 的速度錄製。該相機還支援 10 位 4:2:2 4K 60p 影片輸出,透過 HDMI 埠實現更高質量的素材。然而,儘管EOS-1D X Mark III具有相當醒目的影片規格,但它仍然令人遺憾的29分鐘59秒連續錄製限制。

但這是頂級的佳能單反相機,是拍攝運動場景,野生動物和新聞攝影師必備的一個十分可靠的相機,可以在幾乎任何條件下拍攝。但是,與之前的型號一樣,為了實現這種這種集耐用性、可靠性和高階功能性的相機並不便宜。佳能EOS-1D X Mark III的標價約為6,499美元,相當昂貴的價格。

佳能 EOS R5 和 EOS R

在佳能推出 EOS R 系列微單相機後,先是以中檔 EOS R相機開路,然後是入門級 EOS RP相機緊跟,後來又有訊息傳聞高階 EOS R 相機已經在試驗。佳能粉絲的願望終於實現, 不是一臺而是兩臺新的 Eos R 系列相機, Eos R5 和 Eos R6 。

EOS R5 和 EOS R6 採用幾乎相同的機身設計,均採用堅固耐用的機身結構和可定製的控制裝置。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模型現在都包括機身影象穩定系統。EOS R5 和 EOS R6 是提供機身穩定系統的首批佳能相機,這是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功能。到目前為止,佳能的陣容中還缺少這種功能。更重要的是,兩種型號提供的這一功能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達8檔的防抖效能(取決於鏡頭),這更加方便低光拍攝和手持影片錄製。

在相同的外殼下,這兩種型號的主要區別在於感測器。EOS R5 配備全新的 4500 萬畫素全畫幅感測器,而 EOS R6 則選擇更小畫素的 2000萬畫素的感測器。這兩款相機均採用佳能最新的 DIGIC X 處理器,提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效能規格,包括高達 20 fps 的連拍功能、巨大的緩衝容量以及適合人與動物的眼睛/頭部/面部自動跟蹤對焦效能。

除了純粹的影象解析度,EOS R5的4500萬畫素感測器比EOS R6的一個主要優勢之一是它能夠拍攝超高解析度影片,包括8K30p影片。得益於快速處理器,EOS R5 還可以錄製 8K RAW 和全感測器寬度的4K120p相機內錄。但是EOS R6 在影片方面也並不算太弱,儘管其感測器只允許 4K 60p,並且還有感測器的裁切。R5 和 R6 是兩個以拍照相機為主的 EOS 攝像機,不過和 EOS-1D X III 一樣,兩種型號都不提供無限的連續影片錄製。

EOS R5無疑是更專業,而且價格也因此而高。根據需要建立的影象或影片型別以及預算允許的,這兩款相機都非常適合專業攝影影片工作室的專業工作流程用相機。

尼康 D780

這是一臺效能很好的相機。外觀和感覺是一個純粹的經典的尼康數碼單反相機。人體工程學和操控方式與它的以前機身外型並沒什麼不同。它還具有全天候密封效能,明亮的光學取景器,使用與D750相同的51點自動對焦系統,在使用光學取景器時提供越來越快的7 fps連拍功能。

當切換到實時檢視時,從本質上講就從D780 轉換成為了 Z 6。D780 借用了與 Z 6 相同的 2450萬畫素背照 BSI 感測器,雖然與上一個型號相比的影象解析度並沒有升級,但 D780 現在能夠顯著更好地實現實時影象對焦。D780 是尼康在單反中首次提供感測器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事實上,它使用與 Z 6 相同的 273 點系統與面部/眼動跟蹤系統。此外,D780 還能夠提供 4K30p的影片、高達 120 fps 的 1080p影片錄製、10 位 N-Log 支援以及實時檢視中更快的 12 fps 照片連拍效能。D780 可以說是擁有尼康單反的最好的實時取景拍攝相機。

它是一臺混合相機,提供經典的尼康單反體驗,面向大多數照片的拍攝任務,但在實時取景的時候,它又轉化為一個相當豐富的多媒體微單相機。如果您是尼康單反的粉絲,但還沒有準備好完全投入微單系統,同時又需要更好的實時取景功能,尤其是在影片錄製方面,則 D780 是一款優秀的選擇。

尼康 Z 5

新的尼康 Z 5 僅以 1,399 美元的價格提供機身,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全畫幅微單相機的極佳選擇。雖然Z 5被銷售更多的"入門級"機型,當Z 5 仍包括與 Z 6 相同的 2400萬畫素全畫幅感測器,以及支援眼動自動跟蹤對焦、5 軸機身穩定、雙 UHS-II SD 卡插槽、全天候密封構造和高達 30p 的 4K 影片,273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系統。雙卡插槽本身是 Z 6 和 Z 7 相機的單插槽的升級才擁有的功能。

當然作為更經濟型的機型,在功能和效能方面必然會有一些妥協。連續拍攝每秒只有 4.5 幀,以今天的標準來說,這是相當緩慢的指標。在影片方面Z 5 沒有高階 Z 6 那麼強大的能力。Z 5 上的 4K 影片的裁剪係數約為 1.7 倍,但 1080p 時則使用全感測器寬度。該相機也不包括高階影片規格:如10位錄製,12位ProRes RAW影片或N-Log支援。

總的來說,Z 5 並不是功能最豐富的相機,也沒有特別強悍的效能。但是,如果想要進入全畫幅或想要在尼康相機中增加一個全畫幅備機,Z 5 可提供功能和價格之間的良好平衡的選擇。

松下LUMMIX S5

松下在去年以S1系列機型加入了全畫幅微單陣營,推出的都是高階的機型。而這次新推出的LUMIX S5以更低的價格提供一個全畫幅的微單新品。既更輕,更緊湊。還有一點就是 Lumix S5 令人驚訝的是,比 Lumix GH5M43相機還要輕。

雖然 LUMIX S5 是一個低端機型,但可不是"入門級"機型。松下為這款相機追加了諸多的特性和功能,包括與S1相同的2400萬畫素感測器,雙ISO,5軸IBIS,無限8位4K 30p影片和4K 60p30分鐘影片。其他高階功能包括 HDMI輸出4:2:2 10 位 4K 60p 影片、V-Log 配置檔案預安裝、雙 UHS-II SD 卡插槽和具有耐候性的密封和耐用金屬機身。

LUMIX S5 是一臺功能強大、效能良好的相機,無論拍攝照片還是影片。雖然不像高階機型那麼堅固,而且只有5 fps連續的自動對焦連拍。不過作為一般的拍攝已經足夠。

索尼 a7S III

對於更多以照片為目的的使用者,索尼去年釋出的 a7R IV 仍然作為索尼的高解析度機型,提供超高的效能。今年,索尼終於推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後續影片的 a7S 系列,a7S III。與之前的型號一樣,a7S III 保留了中等解析度(但全新設計的) 1200萬畫素全畫幅感測器,該感測器將注意力集中在更大的畫素上,從而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ISO 感光度效能和動態範圍。擴充套件的 ISO 可以攀升至 409,600,索尼聲稱透過 S-Log3 影片提供 15 檔的動態範圍。

當其他以影片功能為中心的全畫幅微單相機,如佳能EOS R5或松下LUMMIX S1H將影片解析度到新的水平,索尼a7S III依然堅持4K。索尼表示,他們使用 a7S III 的目標是打造最佳、最通用的 4K 攝像機。為此,a7S III 提供高達 120 fps 的內部 4K 錄製,全畫素讀出、位元率高達 600 Mbps、所有模式下的 4:2:2 10 位錄製、透過 HDMI 提供的 4K 60p 16 位 RAW 輸出等。全高畫質影片也提供高達 240 fps。

在其他領域,a7S III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有一個新的自動對焦系統與759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和實時眼睛跟蹤對焦,10 fps連拍與1000多個張圖片的緩衝,雙卡插槽,接受CFExpress A型和UHS-II SD卡,一個新的超高解析度EVF,一個變角LCD和完全重新設計的選單。a7S III 的標價為 3,499 美元。

索尼 a7C

雖然索尼開創了緊湊型全畫幅微單相機的現代趨勢,但與感測器更小的相機相比,這些相機仍然相當大。新的索尼 a7C 滿足了那些想要可互換鏡頭和全畫幅感測器,但又希望有高度便攜的外形相機的需求。

索尼 a7 III 本質上是一款裝在 A6600 尺寸的機身中,旨在為新客戶群帶來全畫幅影象質量和效能的相機。儘管 a7C 的外觀很纖細,但它仍然功能齊全,在效能方面並沒有真正受到太大的限制。它具有 2400萬畫素背照式 BSI 感測器、693 相檢測自動對焦點和 425 個對比度檢測點,包括對人和動物的實時眼動自動對焦跟蹤。還有快速 10 fps 連拍效能,4K 影片高達 30p,無限影片錄製時間和五軸 IBIS機身防抖系統,高達 5 當機身穩定系統,價格為 1,799 美元。

半畫幅和M43相機

看到了排在前面的相機,或許很多人會認為2020年像是又一年的"全畫幅微單相機"時代,但今年在"非全畫幅感測器"領域,APS-C和M43領域,仍有一些令人興奮和強大的產品亮相。以下是今年的頂級新款。

富士膠片 X-T4

乍一看"富士膠片X-T4看起來非常像X-T3,"對的。富士膠片對相機的外觀設計沒有太大的改變,同時成像系統內部也沒有大的升級。雖然如此,但X-T4確實解決了前身的主要缺乏功能之一:機內影象穩定功能。以前唯一提供機身防抖IBIS的富士膠片X系列相機是更大、更重的X-H1,但是這款相機使用的是富士的2400萬畫素舊感測器和上一代處理器,現在來看有些過時了。

新的 X-T4,可以獲得與 X-T3 類似的人體工程學體驗,以及 機身防抖IBIS 的好處:更好的低光拍攝多功能性和更好的手持影片。X-T4 確實調整了一些外部操控部件,即切換到可變角度 LCD 螢幕、稍微增加握把的大小以及新增照片/影片模式切換開關。富士膠片 X-T4 採用最新的 2600萬APS-C X-Trans CMOS 4 BSI 背照式影象感測器和 X 處理器 4 晶片。ISO 與 X-T3 中相同,整個自動對焦系統也相同,但低光自動對焦效能得到了改進。連續拍攝效能也略有提升,部分由於更新的快門元件, 可使用機械快門進行高達 15 fps 的連拍效能。

影片功能也令人印象深刻,就像前身一樣,X-T4 提供高達 60 fps 的 4K 影片,全高畫質高達 240 fps,還有高質量的位元率選項和高階電影攝影功能,如 F-Log 和 4:2:2 10 位機內錄製。

雖然對之前型號稍作更新,但 2,199 美元的富士 X-T4 以結構緊湊、重量輕、堅固耐用,能夠在各種方案中提供高質量的影象和影片。隨著IBIS的加入,這富士最好的微單相機。

奧林巴斯OM-D E-M1mark3

與富士膠片X-T4一樣,新的奧林巴斯OM-D E-M1馬克III與它的前身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一個增量的更新,有幾個改進。2019年,奧林巴斯首次推出其大型、緊握的OM-D E-M1X,這是一款以運動和野生動物為中心的OM-D,很好的握持效能。但這也是違背了奧林巴斯小機身的特色。這次奧林巴斯已經成功地將許多E-M1X的效能和拍攝功能融入到更小的E-M1外形中。

OM-D E-M1 III 與 E-M1 II 和 E-M1X 中的感測器相同,但與全新的 TruePic IX 影象處理器配對。該攝像機還透過使用 E-M1X 的高精度陀螺儀感測器,提供高達 7.5 檔的機身防抖 IBIS 效能,從而改進了其已經非常出色的影象穩定性。此外,E-M1 III 可以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拍攝 50MP 高解析度拍攝影象,並推出新的星空自動對焦模式,實現更輕鬆、更快的天文攝影拍攝。

對於影片,E-M1 III 包含與 E-M1X 相同的多功能影片功能陣列,包括高達 30p 的 4K 影片和高達 120 fps 的全高畫質或高畫質,以及透過 HDMI 輸出的影院 4K 4:2:2 未壓縮影片輸出。

從設計上來說,變化不大。後觸控式螢幕和EVF保持不變,這都感覺有點低檔和過時的感覺。然而,E-M1 III 和奧林巴斯 OM-D的M43系統的整體使用者體驗是令人愉快的,能夠對大多數主題和情況。對於像運動和野生動物這樣的超長焦拍攝,由於其2倍焦距放大係數,該系統具有一些非常優越的尺寸和重量優勢。如果你首先重視便攜性和多功能性,奧林巴斯OM-D E-M1馬克III值得考慮,只需1,699美元。

15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一張旅順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