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蔣介石戰敗後之所以會逃往臺灣,主要是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戰略地位和經濟條件。一九四九年四月,解放軍通過渡江戰役突破了長江的防線。到了九月份,解放軍們就已經解放了湖南湖北等地方。當時蔣介石早就選好了後退的地方,一是西康,二是海南,三是臺灣。但是當蔣介石發現四川的軍隊已經不行了,沒有抗爭的可能性了。靠這些無用之人,遲早自己會被拖累,所以蔣介石就放棄了西康這個地方。那就只剩下海南和臺灣這兩個地方了,地勢情況和地理情況基本都相似,那為什麼蔣介石選擇臺灣而不是海南呢?

原來是臺灣海峽明顯比瓊州海峽寬了很多,而且孤零漂泊在海外,有明顯優勢。而且當時中國的海軍和空軍不是很強大,所以臺灣海峽帶來的難度實在太大了,解放臺灣遠遠比解放海南來的困難。又因為臺灣臨近日本、關島、菲律賓,都有美國的勢力在裡面,而海南臨近的大多是英國和法國的勢力,相對而言,還是臺灣好守。

再加上,臺灣被佔領那麼久,經濟實力和工業基礎相對於海南早就高出很多。尤其是二戰以後,日本方面在臺灣這個地方發展重工業,導致軍事這方面的實力也比較強大。為蔣介石撤退到臺灣這個地方增加了很多助力,又相比經濟、工業、軍事都十分落後的海南而言,真是多出太多了。更為重要的是,海南桂軍的桂系與蔣介石有矛盾,而臺灣則是沒有其他複雜的勢力,沒有共產黨。還有一點,臺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北方面通東海和南海兩大海域,是我國尤為重要的要道。

臺灣的位置,形成了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防護,阻礙了敵人想要探入沿海城市的方向,對我國東南海防方面真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因為這點,美國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大陸解放臺灣,這樣的話有利於美國實現對中國的封鎖。蔣介石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因此成功的退守在了臺灣這個地方。還有一點,臺灣離南京也很近,可以節省時間撤退。綜上所述,蔣介石選擇了臺灣作為最終的退守點。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周揚青閨蜜喊話羅志祥 閨蜜放話她心軟我不會放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