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央視3月24日報道,中國將在今年年內進行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試驗任務,目前新型載人航天飛船的地面測試工作正在文昌發射中心全面有序的開展。根據設計目標,全新的載人航天飛船不僅體型更大,同時還能夠兼具貨運能力。而隨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兩者相結合可以為中國的空間站發展事業以及之後的深空探測工作作出巨大的貢獻。中國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最重要的是航天人的艱苦奮鬥,同樣也離不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拒絕和封鎖。

中國曾經非常想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

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就曾想與西方國家在航天領域進行深度的合作,這其中就包括了國際空間站計劃以及歐洲的全球定位系統等重大專案。雖然西方國家在發展國際空間站時對各國標榜該專案屬於全人類,這也是為什麼叫“國際空間站”的重要原因。早在2000年年底,參加國際空間站就是中國五年計劃中所設立的國際科技合作專案。當美國向英國、法國、日本甚至巴西這樣的國家發出邀請後,當中國向美國提出請求時,美國卻直接拒絕了中國的合作意向。

根據美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禁止與中國進行此類合作以及對“中國太空專案與軍方關係密切”的擔憂,是美國拒絕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專案的重要理由。而一直以來西方就對中國進行著非常嚴格的技術封鎖(巴黎統籌委員會),即便是到現在這樣的技術封鎖也沒有放開。加上《瓦森納協議》等協議的存在,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是全方位的、持續性的。

北斗導航衛星

而一直以來中國就秉持著獨立自主的原則,但凡是西方國家封鎖的越厲害的技術,中國往往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當中國為歐盟的“伽利略”系統投資了數億歐元之後,歐盟卻將中國阻擋在核心技術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選擇了繼續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截止到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共計發射了54顆衛星,表明“北斗”三號系統的建設非常順利,而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已經進入了尾聲。而此前拒絕中國的歐盟,其“伽利略”系統卻因為種種技術原因而無法順利進行,在去年甚至出現了崩潰的事故發生。

已經發射成功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

而此次中國的新型載人飛船同樣在西方的嚴密封鎖之下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新型載人飛船不僅更大、更安全,甚至還可以進行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了返回艙+服務艙的兩艙設計,將大部分有價值的產品都集中放在返回艙內,這樣一來,當返回艙著陸地面後,飛船上大多數的裝置就都可以進行重複使用。

設想中的中國空間站

等到中國空間站計劃進入正軌,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就可以滿足整個空間站的人員往來和貨物運輸。而中國在建設空間站的過程中並不會選擇封鎖任何國家,哪怕是曾經封鎖中國的西方國家,中國也會敞開大門歡迎前來合作。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恐龍滅絕之後的地球霸主,主要以鱷魚為食,至今後代仍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