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搭載著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的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北京時間2016年9月15日22點04分12秒,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隨後,天宮二號的太陽能帆板也成功展開。按照計劃,天宮二號在經過幾次變軌後將最終進入到高度約384公里的執行軌道,在哪裡靜靜等待計劃於2016年10月發射的神州11號載人飛船,所有這一切的工作以及後續幾年的發射任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建設中國空間站。

空間站又名太空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營,可供多名航天員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空間站是前蘇聯於1971年發射的“禮炮一號”,之後前蘇聯相繼發射了“禮炮”系列六個空間站,該系列空間站在服役了14年之後,1986年“禮炮號”空間站的後續專案“和平號”空間站發射成功。

不同於之前的“禮炮號”系列的單艙室,“和平號”空間站採用的是多艙室積木式結構,這就使空間站後續能追加更多的功能式模組。在它服役期間,許多國家的宇航員都曾在上邊工作。2001年服役了15年的“和平號”空間站受控進入大氣後燒燬。

國際上最後一個,也是最知名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他的前身實際上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組成部分,原名叫做自由空間站計劃。波音、通用電氣、麥道飛機等公司本都已經接到了參與建造空間站的訂單。無奈,在布什執政期間,星球大戰計劃被擱置,自由空間站專案也隨之擱淺。不過冷戰結束後,在美國副總統戈爾的推動下,自由空間站重新啟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始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接觸,以探討建設空間站的想法,並且該想法也得到了歐空局、加拿大航天局和日本航空宇宙開發機構的支援和參與。

其實在當時國際空間站的籌建過程中,中國提出也要參與進來,只是美國認為空間站的技術可能會涉及軍事用途,所以反對中國的加入。那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中國在1992年9月確定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當時就提出要建造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該階段已經通過2003年發射的神舟五號和2005年發射的神州六號,以及2007年發射的神州七號完美實現目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實現宇航員短期空間工作和居住,同時實現載人飛船和空間站的相互對接。為了實現該階段的目標,中國首先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成功發射了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之後又與2011、2012、2013年分別發射了神州八號、神舟九號和神州十號載人飛船,並都成功實現了對接。天宮一號已經超期服役了兩年多時間,並在2017年墜入大氣層焚燬。在服役期間,天宮一號在空間環境探測和對地觀測等方面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和應用成果,同時為空間站的建設、運營和載人航天成果的應用、推廣積累了重要經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宇航員長期居住、工作的空間應用問題。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目標飛行器,可以說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第一步。天宮二號裝載了空間冷原子中的14項應用載荷,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未來,中國空間站將由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貨運飛船、核心艙、實驗艙一、實驗艙二五個模組組成,

每個模組都是獨立的飛行器,具有獨立的飛行能力,同時又可以與核心艙組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這些模組中,除了2016年9月發射的天宮二號,2016年10月發射的神州11號貨運飛船,其他的核心艙與兩個實驗艙將於今年左右發射,並且在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整體將超過90噸,並計劃在軌執行10年以上。此外據相關人透露,未來將很可能發射一個十幾噸的光學艙,它將與中國空間站保持共軌飛行狀態,而光學艙裡計劃將架設一個口徑2米的望遠鏡,其解析度與哈勃望遠鏡相當,計劃在軌10年,可以對40%以上的天區進行觀測。

如果國際空間站於2024正式退役的話,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為一個空間站。目前,除了中國空間站已經在實施,俄羅斯在推進一個獨立空間站之外,其他各國還沒有建立新空間站的計劃。

不過美國一些私人企業卻在這方面積極籌劃,2015年4月,來自美國華盛頓,名叫聯合太空結構的公司,釋出了一座空間站的概念圖,該空間站外觀呈蘑菇型,將環繞垂直軸旋轉,每分鐘旋轉4.22周,從而形成人造動力,此外他的直徑達到100米,長約400米。據估算,建造一個這樣大型結構,需要大約30年時間,成本接近約3000億美元。很顯然,這僅僅這能是一個概念設計,不過另一個太空站計劃或許可以實現。

2016年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與另一個公司簽署協議,宣佈將聯手打造大型充氣式太空站,首個艙段將在2020年升空,與傳統太空艙相比,充氣式太空艙重量輕、便於運輸、發射費用較低,

2016年四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除了成功在海上回收火箭,它此次發射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美國宇航局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太空艙。這個名叫Bigelow的太空艙就是由一家美國公司研發製造,兩個月後,國際空間站上Bigelow太空艙在經歷了一次嘗試開啟失敗後,第二次成功開啟。據悉,這個太空艙以後將在國際空間站上服役兩年時間,已測試他在太空中長時間使用的情況,未來,該項技術可能還將用於建設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這一代人有可能將見證更多的科學鉅變的發生過程。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一塊龍型紋隕石隱藏的祕密,老人說它有神奇的魔力和無數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