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2003年春節,大年初一,美國東部時間2月1日上午9時。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執行第28次飛行任務並結束了為期16天的太空任務之後,於返回大氣層著陸前在德克薩斯州上空解體,7名宇航員遇難。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太空梭,機艙長18米,能裝運36噸重的貨物。

2009年12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公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的最終調查報告,細述了"哥倫比亞"號解體前艙內的最後情況。哥倫比亞號發生意外時的飛行高度為203,000英尺,時速為12,500英里。

電檢視像顯示,解體的哥倫比亞號在德州的上空劃出了數條白色的軌跡。美東時間上午九9點(北京時間22:00),也就是在哥倫比亞號著陸前16分鐘,該機突然從雷達中消失。從"哥倫比亞"號艙內警報響起,到宇航員生命結束只有約1分鐘時間。太空梭翻滾著失去控制,宇航員威廉·麥庫爾按下數個按鍵,試圖控制太空梭。其他大多數宇航員也按NASA既定程式操作。此時,他們並不知道,噩運就要降臨,沒有花時間給自己做準備。

而17年前,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的失事,當時機上也是七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挑戰者號在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時,因為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上面的一個O形環失效,在升空後73秒時,爆炸解體墜毀。飛機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

幾十名學校的老師與學生們現場目睹了太空梭解體,無數碎片從十幾公里的高空落下,美國45%的中學生觀看了現場直播,他們難以相信這一悲劇的發生,掩面而泣。

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爆炸使太空梭的用途受到壓縮。在這次事故之後,調查人員得出結論認為,每78次發射就有可能出現一次空難。

14位探索者雖然已經離去,但新的英雄不斷湧現,在走向深空的宇宙探索活動中。1984年2月7日(當年正月初四),美國兩名宇航員成功太空行走。2004年1月25日(當年正月初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火星車機遇號於12:55在火星的梅里迪亞尼平面成功著陸。

並且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加入進來。先驅者雖然犧牲,後繼者卻會在他們的肩頭,奮勇前行,人類文明的發展永不會駐足不前。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蝙蝠:為何我長相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