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推開窗就能看見綠色、出了門就是公園、社區裡就有文體運動中心……近年來,市民張萍除了感受到藍天越來越多、生態越來越好,還深刻體會到在家門口就能健身、休閒的幸福。近年來,我市大力新建公園、廣場、社區文體中心、小區運動健身場所,完善市中心城區“15分鐘健身圈”設施體系,打造服務居民健身休閒的大民生。目前,全市體育場地人均面積已達2.1平方米、超過了全省2.0平方米的平均水平。而隨著《亳州市快樂健身行動實施方案》的實施,到2025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2.6平方米,實現城市“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基本形成“城鄉有統籌、健身有地方、運動有技能、活動有氛圍”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15分鐘健身圈”初步形成

運動健身說走咱就走

每到夏日傍晚,市民黃豔紅總會帶著孩子來到市區陵西湖公園徒步健身。“健身設施規劃越來越完善,在秀麗的風景中行走或騎行,不但洗去了一天的疲憊,還使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活力滿滿。”黃豔紅說。陵西湖公園只是我市打造“15分鐘健身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先後建設了市體育公園、市體育館、10個室外標準化游泳池、20個社區文體中心等;結合城市東進南擴和美好鄉村建設,完善了市政公園、陵西湖公園等公園綠地健身路徑、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場地等。家門口的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還為周邊居民搭建起了體育健身的平臺、文化交流的“橋樑”。在市區溪桂山莊小區,曾經閒置的區域被增設的漫步機、扭腰器、太極揉推器、腹肌板、單槓等健身器材“填滿”,成了周圍居民的休閒健身好去處。“有了鍛鍊娛樂的場所,大家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這裡,既實現了家門口鍛鍊,也增進了鄰里感情。”家住溪桂山莊小區的居民劉先生說,這塊健身小場地成了大家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據市文化旅遊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291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已開工167個,全市體育場地人均面積已達2.1平方米、超過了全省2.0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全市中心城區“15分鐘健身圈”已初步形成,在公用地塊、閒置用地上建有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門球、氣排球、網球、五人制足球場等420多片場地,在小區內外安裝735套健身路徑,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建設50家室內健身俱樂部,建成投用10個室外標準化游泳池,新建78個社會足球場,規劃20個社區文體中心已有12個對外開放,市級完成中型體育館、中型體育場、中小型游泳館、綜合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體育公園“五個一”建設。

營造全民健身良好運動氛圍

更多人參與“快樂健身”

每週六週日傍晚,四五十名和市民張素梅一樣的五禽戲愛好者都身著統一服裝,在市區華佗廣場習練五禽戲,他們抬手、邁步、出掌,用優美的姿態展現虎、鹿、熊、猿、鳥戲,前來遛彎的市民和過路者止步觀看、眾多攝影愛好者紛紛舉起手機,拍下這美好的場景。“我練五禽戲有十來年時間了,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在華佗廣場和大家一起練,有了這麼一個好地方,一群興趣相同的人聚集起來互相討論和切磋,我非常開心,每到週末最盼望的就是和大家一起練五禽戲的時候。”張素梅說。現在的華佗廣場不僅是市民鍛鍊健身的場所,更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每到週六週日晚上,除了五禽戲愛好者,還有不少市民坐在場地旁邊的休息廳內觀看五禽戲習練。“好多市民開始只是在旁邊看,覺得練習五禽戲真不錯,索性參與進來和大家一起練習。”來自亳州市古本華佗五禽戲俱樂部的華佗五禽戲第58代傳承人王三華說。我市開展了華佗五禽戲養生大講堂,進行五禽戲線上教學,吸引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快樂健身”中來。不僅是華佗五禽戲,近年來,蒙城縣連續舉辦7期“莊子養生功”教練員培訓班,累計培育教練員一千餘人,輻射帶動愛好者近萬人。“我每天都會到廣場晨練,後來參加了‘莊子養生功’教練員培訓班,對於‘莊子養生功’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動作也更加規範了。”蒙城市民馬淑燕告訴記者,從學會“莊子養生功”後,她組建了一個小型的習練團隊,每天早晨和廣場上的市民一起習練,把自己在培訓班學到的標準動作教給想學習的市民,帶動更多的人習練“莊子養生功”。除此之外,我市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開展了“2022年全國新年登高”亳州徒步活動、全民健身運動會線上賽等活動。據瞭解,今年下半年,我市還計劃開展市社區運動會、國際健身氣功博覽會、馬拉松賽事、全國象棋快棋錦標賽等,營造全民健身、快樂健身的運動氛圍,吸引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快樂健身”中來。

推動全民健身“四進”活動

讓市民健身更科學除了完善身邊的健身場所、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讓市民健身的時候受到專業性的指導,我市還積極推進“四進”活動,帶動更多的人“科學健身”。今年六月,我市開展了為期十天的“快樂健身行動”科學健身指導進機關——市直機關工間操培訓班活動。在培訓活動中共有健身氣功五禽戲、八段錦、跳繩和第九套廣播體操四種健身運動,共有八位資深社會體育指導員現場教學。舉辦市直機關工間操培訓班是我市積極推進科學健身指導“四進”(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中的內容之一。 全市8個體育類社團,100餘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健身操舞類、健身健美類、傳統項目類等多種項目志願服務,服務內容包括技能展演、現場教學、健身指導等方面,引導群眾科學化、日常化、規範化開展健身活動。據《亳州市快樂健身行動實施方案》,到2023年,我市將全面完成全市居住小區和行政村現有健身設施的維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設施小區的配建工作,基本實現城鄉居民身邊健身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260公里,實現城市功能、體育元素、文化旅遊等公共空間連點成線、互聯互通,實現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基本形成“城鄉有統籌、健身有地方、運動有技能、活動有氛圍”的全民健身新格局。據市文化旅遊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預計2022年完成全市國民體質監測9000人監測樣本量,同時做好科學健身“四進”活動,確保每年參加各項賽事活動人數不少於32萬人次。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超過4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1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5名,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超過92%。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奮鬥在“滇中引水”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