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每天為你講述公益與美好生活故事

善良和美好,自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總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一如曾經的小品中所言,

有人花錢吃喝,有人花錢點歌…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

竟然有人傾盡全部家產,

買下一塊寸草不生的荒地,

卻什麼都不幹。

買地之前,

他有著人人豔羨的官職,

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買地後,

他繁華富貴不再,

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冤大頭”。

他就是印度“地主”Aditya Singh,

1997年前,他是無數人羨慕的工程師,

並在政府機構供職,

過著體面的生活。

從天堂掉入人間,

一切只因為在荒蕪中多看了一眼…

從小,Aditya Singh就對自然和

野生動植物有著偏執的愛,

但縱然如此,

他也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

拿起相機與野生動物為舞。

只是每每有空,

他便跑到郊外去尋找大自然的氣息,

而印度唯一的一塊老虎保護區

Ranthambore,

就是他的常去之地,

幾乎身邊的人都知道,

如果在家和單位找不到他,

那他就在那片保護區。

本以為只是看老虎,

他卻被這片生靈打動,

看著它們無懼無畏的眼神,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寧。

更令他出乎意料的是,

在這片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之地,

遇見了他一生的摯愛。

情投意合讓他們走進愛情,

而志同道合,

卻讓他們走入生活。

對他們而言,

成為自然保護主義者,

是他們唯一的追求。

一個天馬行空的藝術家,一個嚮往自然的工程師,從Ranthambore回來後,只因為她一句“是否可以搬到Ranthambore”,他便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離開了繁華的德里,與她一起搬去貧瘠的荒郊與老虎為鄰。

要知道,臨近保護區周邊的所有土地,

都曾被老虎入侵過,

農民不敢在那裡種植,

普通人更是不敢靠近,

他們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驚呆了的決定:

傾家買地。

剛準備買地時,

所有人都告訴他們,

這裡村民濫砍濫伐、過度放牧,

又窮又破的,

買它無異於自尋死路。

他們仍不顧一切地相繼買下週邊的荒地,

只是用簡陋的圍欄圈起來,

不讓任何人包括自己踏足其中,

在長達20年裡什麼也不幹,

任其自由生長。

這20年裡,

閒言碎語從不曾少過,

人們對他們指指點點,

卻不知,

夫妻倆在保護區外經營著一間旅店的同時,

親自去把200多畝土地裡的

入侵物種去除乾淨。

甚至自己動手挖了兩個碩大的水坑,

讓雨水堆積成了池塘,

他們埋頭苦幹,

只為還動物們一片不被打擾的淨土。

就這樣短短兩年後,

荒地開始冒新芽,

最重要的是,

保護區的老虎不再入侵附近農地,

而是選擇這片冒出生機的地方。

1999年,BBC野生動物部

來到印度拍攝老虎紀錄片,

Aditya作為“地主”,

成了節目組的現場助理,

幫忙拍攝一些靜止的圖片

用以製作老虎的簡介。

跟著他們200多天在荒野裡

追蹤野生動物的足跡,

白天,他帶著他們尋找、觀察,

晚上,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攝影,

不辭辛勞只為了呈現它們特別的生命力。

這次特殊的經歷,

讓他從一個相機愛好者變成了

野生動物攝影師。

曾經的荒野逐漸長成了小樹林,

比起隔壁的國家保護區,

他的灌木林成了野生動物的最佳選擇地,

最初的人跡罕至,

到20年後的動物成群。

Aditya夫妻倆從不曾沾沾自喜,

而是靠著旅店經營賺了一點錢,

然後又去買地,圈地。

哪怕幾度面臨破產,

他們也未動過賣地的念頭。

這一切,

只為了還野生動物一個清淨的家園。

一如夫妻倆初識時的夢想:

擁有自己的荒野,

護它們一份周全。

古語曰,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養以成。”

大自然就是這萬物最好的代表,

荒地成林,

動物也隨之成群。

老虎、豹子、野豬、牛羚、黑鹿…

越來越多的動物光顧這片林子。

隔壁的國家保護區有50只老虎,

而在Aditya的林子裡,

竟有60多隻。

它們知道,

在這片森林中,

它們可以不受任何干擾地獲得

獵物、水和安全。

在這片林子裡,

森林之王儼然憨態大貓,

怡然自得。

一舉一動無不透露著愜意,

與生命本該如此的模樣。

隨著土地的擴大,動物的增多,

夫婦倆不得不把旅店關掉,

全身心投入荒野保護中。

誰也沒有想到,

曾經的不毛之地,

竟長成了現在鬱鬱蔥蔥的模樣。

越來越多的專案邀約也隨之而來,

更有人出高價買地,

甚至有人開出1千萬盧布,

Aditya通通拒絕,

唯獨接待了與他有著同樣信念的團隊,

向更多人傳遞保護自然與野生動物。

然而,

伴隨著森林與專案一起來的不是讚揚,

而是更多的質疑:

他竟利用老虎賺錢,

誰知道他有沒有捕捉動物…

面對質疑,

夫婦倆從不曾解釋,

他們不是堅信所謂清者自清,

只是從最初買地時便已做好心裡準備,

動物保護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

唯一的一次“解釋”,

鏡頭前的Aditya坦然道:

“我並不富裕,但對我而言,

這世上有遠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大自然和野生動物。”

“作為地球的監護人,

每一個平凡又普通的我們有責任去愛護、

珍惜和關懷所有生靈。”

對於Aditya而言,

最大的成就不是養出了一片樹林,

更不是成就了無數動物的家園,

而是影響了越來越多人,

向他“取經”保護這些生靈。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

就在前兩天:3月3日,

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每年的這個節日不僅為讓更多人

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如此多彩,

更為提醒人們:

人類與動物共存亡。

哪怕這世上有像Aditya這樣的人,

仍是遠遠不夠,

他生活的印度過去十年裡,

就消失了20多隻老虎;

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

平均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

每一個小時就有3個物種死亡…

不久前,長江白鱘因過度捕撈滅絕!2019年2月,在地球長存近200年的珊瑚裸尾鼠,因氣候變暖滅絕!

……

到2016年,用於糧食和農業的6190種馴養哺乳動物品種中有559種已經滅絕,約佔總數的9%,此外至少還有1000種受到威脅。

我們每一個人的活動或許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積水成淵的結果,又何可知?

人固然渺小如塵埃,但卻能夠聚沙成塔,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可積少成多的道理是我們每個人都明白的真理。

自然從來不是與己無關,更不是“發善心”之舉,而是一場我們給自己的救贖。

萬物之靈之首,應負萬物之靈之責。

-End-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奧巴馬:防“新冠”不用戴口罩!這話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