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前言//

隨著疫情的不斷髮酵,澳洲的情況也變得不太樂觀。

從上週末開始,澳洲政府就宣佈正在制定緊急計劃,呼籲民眾提前做好準備。

於是,一股“囤貨潮”就席捲了全澳。

各大超市被搬空,貨架全都空空如也!

而平時都堆得老高的大米也所剩無幾。

廁紙、大米一夜之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商品,遭遇瘋搶!

就在所有人都熱火朝天的搶貨時,一位華人藥劑師卻表示,大家都搶錯了!

應對疫情,我們應該優先考慮囤積的並不是大米,而是藥品!

1.別囤米先囤藥

這位華人藥劑師名叫許春菊,她最近呼籲,所有人最好儘快儲存三個月份的藥物用量!

最近這段時間,有不少人找到許女士詢問,新冠疫情來襲,是否需要先儲存糧食、瓶裝水等物品。

她都回答說,"你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服藥,就不要搶米搶水了,趕緊先去預拿三個月份的用藥存著,因為可能很快藥房就會因為中國疫情無法正常供應原料,而使藥品短缺"。

她表示,如果原先使用的日常服用藥物缺貨的話,一般藥局會提供成分相同的替代性品牌藥物給患者,但這樣的話,一些人會出現服用新藥物不適應的情形。

所以,建議大家儘快補充日常用藥,"最好一次備齊三個月的用量"。

她表示,只要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就應該儘快囤藥,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她還建議家長為在外地求學的孩子準備"疫情包"。

“疫情包“中應配備約10個口罩、乾洗手液、維他命C補充劑、止痛劑、化痰藥、Tylenol等常備消毒與日常藥品。

另外她還建議孩子儘量自備餐具,同時準備足量的電解水飲料,

她說,目前新冠病毒對年輕人的致命機率不高,如果真的出現症狀,可使用"疫情包"先緩解病徵,不過,一旦出現呼吸困難時,務必儘快就醫。

除了華人藥劑師之外,最近,維州的首席衛生官也表示囤貨可以優先考慮藥品。

2. 囤貨應按需

維州首席衛生官Brett Sutton表示,瘋狂囤貨並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而是應該制定計劃並了解自己的需求。

“大家可以在未來的幾周準備一些重要物品,比如藥品、食物以及其他必需品,但是不要因為聽到超市這個要賣光了就盲目跟風。

“所有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計劃,然後進行購買和儲存。”

早前,美國國土安全部就曾建議,如果有疫情爆發,民眾應該準備好以下物品:

01

提前續取處方藥

如果家裡有慢性病患者,需要日常用藥的話,建議確保家裡藥物分量足夠。

藥房通常一次能開30~90天分量的藥,可以的話最好確保家裡有30天分量以上的藥量,萬一要隔離不方便外出的話,也不至於停藥影響健康。

而且澳洲的藥物有很多都是由中國製造,在疫情大爆發期間可能也會影響到藥物供應,需要日常用藥的小夥伴們一定要注意提前refill

02

準備好常用的非處方藥

OTC非處方藥也需要準備好。

心冠病毒暫時還沒有確定的特效藥,西醫主要還是採取支援性治療,而且大部分人也只是輕症,不一定會患上肺炎,在家裡準備一些“對症下藥”的非處方藥還是有意義的。

比如,確定自己有沒有發燒的探熱針。

03

準備好醫療記錄

準備好醫療記錄副本或電子版本,萬一需要去其他醫院就診,可以讓醫護人員儘快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

特別是本身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士和老年人士,統計資料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對患有健康問題的老年人影響最嚴重。

04

準備好家庭應急計劃

做好最壞的打算,跟家人商量好,萬一有人不幸生病了,要如何互相照顧,要不要在家裡準備一個隔離區域,怎樣做可以降低互相傳染的機率等等。

最後,

最近這段時間,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

這種情況,也是讓許多海外華人憂心忡忡。

未雨綢繆雖不是壞事,但各位在囤貨的時候也要注意,應該按照實際情況購買物資,而不是一窩蜂的瘋搶。

畢竟,充足的物資保障,才是各國打贏防疫戰的根本。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大選遭遇疫情,白宮是否真的做好了準備?美國新冠肺炎病例已破百,衛生部“吹哨人”稱疫情防控“部署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