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日前,物流巨頭DSV Panalpina資料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過去一週里亞洲—北歐航線取消了大約60%的航次。另據Alphaliner估計,在過去的四周裡,亞洲-北歐的航線上大約有33航次被取消,另將有17個航次將在未來四周裡被取消。

航線的取消、中國製造業的停頓延長,迫使歐美等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但中國之外並沒有現成的替代,導致部分消費品的生產被推遲。那麼新冠疫情到底對全球運輸、貿易影響多深?新冠疫情撞上限硫令,又會產生哪些疊加效應?

對航運業的影響

海洋貨運資料公司Alphaliner估計,自1月底以來,中國市場上約有170萬標準箱的集裝箱運力被取消,並且在此期間從中國港口出發的所有越洋航行中,有近一半被取消。資料統計,2月份各航線空班率如下:

東南亞線(含新馬越泰印菲港臺) 空班率 25.50%;

日韓線(含遠東)空班率 14.52%;

中東紅海印巴 空班率 32.77%;

歐地線(含北非)空班率 35.57%;

美加線 空班率33.39%;

拉美線 空班率 29.13%;

非洲線 空班率 39.69%。

澳新線 空班率 34.42%;

詳情參考《各大船公司停航計劃最新訊息!》

全球航運業知名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集裝箱航運公司的收入可能損失高達17億美元。

另外諸多航班的取消也影響到了港口和碼頭。如果集裝箱運輸公司取消了相當於170萬標準箱的航行,碼頭將損失總計600萬至680萬TUE的吞吐量。

對國際空運影響

OAG最新資料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進出中國的國際航線中有三分之二的航班被取消。

如下圖所示,從1月20日到2月10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每週從中國出發的國際航班座位數量平均減少了約140萬個,超過了整個法國市場同期的規模。

IATA表明,預計今年全球航空旅行需求將出現自2009年以來首次下滑。國際航協估計,疫情對需求的影響將使全球航空業損失293億美元,其中278億美元將發生在亞太地區。

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根據美國知名研究機構IHS Markit釋出的最新預測報告,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比2003年SARS疫情更嚴重。報告預測,新冠病毒爆發的長期經濟影響將取決於中國國政府的管控措施。

在這種情勢下,整個2020年,新冠疫情及相關措施將導致全球GDP減少0.4%。IHS Markit同時預測,在2021年防控措施的解除將釋放此前壓抑的需求,這預計將促使全球實際GDP增加0.4%。

歐美貨架空了,多國原材料告急

據估計,歐洲對華貿易有可能減少五分之一,英國的零售連鎖店和時尚品牌也面臨貨源短缺的危機,很快就會出現“貨架空空”的尷尬。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英國多家零售連鎖店都面臨著貨源供應不足的問題,不少商場將面臨貨架空空,無貨可上的地步。

不僅如此,多個英國高街零售品牌,包括Primark、Halfords、ASOS、B&M等很可能將很快出現缺貨無貨的情況。Shore Capital的格雷格·勞利斯舉例說,電視、烤麵包機等電子產品可能會在未來6周開始出現缺貨現象。

英國著名汽車製造商積架路華公司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現在各工廠已經改用緊急的空運渠道為配件帶貨了。而且他們剩下的由中國製造的汽車零配件可能會在兩週內用盡。尤其是中國的湖北是全球汽車零部件生產的一個重要地區。

同樣,美國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然而,在許多工業生產領域,供應鏈高度細化和專業化,中國之外沒有現成的替代。專家說,這尤其可能導致汽車和蘋果手機等消費品的生產被推遲。

供應鏈受影響多數是在製造業,更具體地說是許多技術零部件,如半導體和汽車領域。現代汽車公司上週因中中國產零部件供應中斷而關停南韓工廠;飛雅特·克萊斯勒也警告稱可能被迫停工。

疫情與限硫令產生疊加反應

根據此前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報告,限硫令實施的第一年,班輪公司將多花費100億~12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從2020年1月到2023年期間,額外成本合計250億~300億美元。而海運費或將上漲20%左右。

新冠疫情+限硫令,對航運業的影響包含五個主要方面:

1、由於中國製造業人員復工和國內交通受到嚴重影響,工業製成品貿易受到直接衝擊,國外採購商訂單押後,集裝箱班輪船期大量取消或跳港;

2、製造業停滯嚴重影響上游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貿易需求量萎縮,幹散貨運輸市場運價驟跌,限硫令使得船東成本大幅上升,入不敷出;

3、港口經營、船員派遣、貨運代理等人力密集型產業,因受疫情影響復工,導致服務能力大幅下降;

4、部分國家因為檢驗檢疫要求,導致掛靠中國港口的船舶需要在檢疫錨地停留14天等待登輪檢查後才能進港,嚴重降低船舶運營週轉率,加重船東負擔;

5、原本預計的低硫油井噴市場需求被限制,上游動員的低硫油產能短期過剩,不僅有可能錯失原本燃料油供應發展的大好良機,還可能引起煉化產業鏈內的惡性迴圈。

馬士基談新冠疫情、低硫燃油對業績影響

馬士基執行長Søren Skou日前接受彭博(Bloomberg)電視採訪,就新冠疫情、低硫燃油等對公司的業績影響做出了回答。

向上滑動閱覽

問:新冠疫情影響了馬士基2020前景預期,請問這對馬士基業績影響究竟有多嚴重?

答:我認為這取決於疫情在未來幾周的發展情況。在過去的兩週半時間裡,我們看到新增確診病例持續下降,這是非常正面的訊息,在此態勢下,未來幾周疫情可能會迎來拐點。如果這樣,可以預計,二月、三月我們的業績表現會比較疲弱,但四月、五月會有較大的反彈。不過目前還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還要看中國的外來務工人員返崗工作的進展情況。

問:你看到中國貿易下降,但其他地區貿易上升的情況嗎?

答:我們看到從歐洲出口的貿易量有較大程度的增長。很顯然,有很多公司都在重組其供應鏈。但重組供應鏈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中國對供應鏈的影響比多年前非典時期要大得多,尤其是對於在東南亞的工廠而言,他們需要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零配件。新冠疫情並不只是影響中國的成品出口,還影響原材料及零配件的出口,進而影響東南亞地區的成品出口。

問:你們會考慮從中國減少航線運力麼?還是說考慮到貨量會反彈會有所準備?

答:在過去兩週中,我們取消了從中國始發的50多班班輪航次。事實上,每年中國農曆新年前後,受到工廠春節假期停工影響,馬士基都會取消一些航次,但今年疫情爆發導致中國工廠關閉時間是以往的兩倍,而且返崗的工人需要隔離兩週時間,生產恢復相對緩慢,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減少運力應對該情況。

問:這對運價的影響如何?

答:集裝箱運價有傳統性、季節性的特點。在中國農曆新年之前會有所上升,之後會呈下降態勢。今年也是如此,遵循了以往的特點。相信其他船公司也如馬士基一樣,進行了裁撤運力等舉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保持運價的固有態勢。

問:根據新規,整個航運業都在轉向使用低硫燃油,這使得燃油價格飆升,您預計這會增加客戶成本還是船公司會吸收這些成本?

答:首先我要強調的是,使用低硫燃油是非常正確的選擇,減少排放對環境有利。但低硫燃油價格確實很高,我們會盡可能減少其對成本的影響,但也需要客戶共同承擔。

問:你預計燃油價格會繼續波動麼?該市場情況如何?

答:在新年及一月,新規剛開始執行的時候,燃油價格波動非常大,現在低硫油的價格有所下降,但還是高於我們之前所使用的燃油價格,目前低硫油價格日趨平穩,我們希望可以保持這種態勢。

問:馬士基倡導綠色航運,積極減排以應對氣候變化,你認為這長遠來看對你們業績有什麼影響?

答:馬士基此前也設定了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 自2018年以來,我們就一直致力於尋求多種解決方案以實現該目標。我們認為航運業脫碳需要尋找到新的可持續能源,比如探索使用酒精、生物甲烷和氨等燃料的可行性作為整個行業脫碳工作的起點。我們需要決定未來使用什麼樣的環保燃料,而且在全球範圍內推行相應的政策去規範環保燃料的使用,即使這種燃料會比較昂貴,就像現在規定使用低硫燃油一樣。

問:航運業此前有一波併購潮,比如馬士基收購了漢堡南美,你預期接下來因運力過剩還會有進一步行業整合麼?

答:我認為我們的行業可能還會再有一輪的整合。但馬士基已經完成了這方面的收購,在戰略層面,我們也沒有計劃在海運業務部分進行更多的收購,從市場份額層面,現有規模使我們能在未來多年保持競爭力。我們的重點會放在發展陸側物流、碼頭業務上,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在2月20日馬士基釋出2019年報時,對2020年業績前景預期有如下表述:

"2020年的前景預期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當前在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影響,讓我們無法立即對2020年發展預期做出準確判斷。因為中國新年及新冠病毒導致中國工廠比往年關閉更長的時間,我們預計今年開局會比較疲弱。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2020年中國將發生三大件令人振奮的事!美國擔心,聯合國不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