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76條生命隕落了。

但是誰應為烏克蘭航空這架客機的墜落負責卻陷入謎團。

此前,伊朗的導彈沒有傷及美軍士兵,這讓很多人長舒一口氣。但一夜之間,它又面臨來自數個西方大國對它擊落民航客機的指控。

他們聲稱,情報顯示,是伊朗防空導彈擊落了客機。但同時也說,相信這是誤擊。

但伊朗反駁說,這種指控既不科學,也完全不合邏輯。

雙方看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

對於西方來說,飛機上有63名加拿大人、10名瑞典人、3名德國人和3名英國人,相關國家對國民無辜殞命十分關切理所應當,掌握一些情報也並非難事。

而從伊朗方面看,這架飛機是在德黑蘭上空失事並墜落的,而且上面還有82名伊朗人和4名阿富汗人。

調查還沒開始,輿論戰已經火熱。

真相,到底是什麼?

1

當地時間9日晚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蓄著鬍鬚,滿臉悲痛地表示,“加拿大從多個訊息來源獲得情報,8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郊外墜毀的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錯誤發射的導彈擊落”。特魯多同時表示,這一襲擊可能並非伊朗有意為之。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天白宮記者會上表示,他懷疑“某人可能犯了一個錯誤”,但沒有進一步詳細說明。“有人說飛機失事原因是機械(故障)。我個人認為,那根本不是問題。”他說,“有非常可怕的事發生”。

英國首相約翰遜則迴應了特魯多的說法,也表示“有大量情報”顯示,這架從伊朗起飛的烏克蘭航班,是被伊朗導彈擊落的。約翰遜說,“當然,這有可能是意外”。

三個西方主要國家的領導人都提到,這是伊朗錯誤發射導彈釀成的悲劇。

但他們都沒有披露所提到“證據”的具體細節。

這段視訊顯示,監控鏡頭捕捉到這架烏克蘭航班在空中起火,亮如火球的畫面——起初背景是黎明前的黑暗,隨後一聲爆炸傳來,遠處發出一連串刺眼的光芒,接著便是燃燒的殘骸如風暴般散落。

《紐約時報》稱,經核實的這段視訊似乎顯示,一枚伊朗導彈擊中了德黑蘭機場附近帕朗德上空的一架飛機。導彈擊中飛機時發生了小的爆炸,飛機沒有完全爆炸,但機體已經起火。當時,這架已經燃燒的飛機似乎正調轉方向,掙扎著飛回德黑蘭機場。

有圖有真相,一切似乎對伊朗都很不利。

但是,伊朗一方面怒斥這是謠言,表示絕不會背上這口“黑鍋”。伊朗民航組織總幹事阿里•阿貝德扎德嚴厲駁斥了西方這些假設和“不合邏輯的謠言”。

他說:“導彈擊中飛機的說法根本不是正確的。這樣的謠言毫無意義”。

另一方面,伊朗主動邀請各方組建飛機失事調查小組。

政府發言人拉比耶在宣告中指出,已經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定組成委員會負責調查,將會在有關國家的專家參與之下,透明、精確、迅速地調查這起事件。

根據國際規定,飛機失事地點所在國家(伊朗)的民航主管機關、核發飛航許可國家(烏克蘭)的民航主管機關、飛機所有人(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飛機發動機制造商(發動機製造商CFM國際公司)可參與調查。

除了上述各方,伊朗還邀請所有有公民在這次悲慘事件中罹難的有關國家參與調查,它們包括加拿大、瑞典、德國、英國和阿富汗。

最出人意料的,是伊朗公開邀請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參與此次調查。而後者也稱,已收到伊朗的正式通知,並已經指派了一名授權代表參與調查。

伊朗總統魯哈尼還下令,技術調查結果須立即、定期公告,尤其是對喪失親人的家屬。

伊朗的態度鮮明而開放,又似乎不像是心虛的樣子。

烏克蘭方面表示,除了可能的技術故障外,仍不排除三種可能存在情況:與另一架飛機相撞、恐怖襲擊或防空導彈襲擊。

2

伊朗能洗清嫌疑嗎?

當很多人聽到,墜毀的是波音737機型時,下意識會想起之前暴露出的“波音致命隱患”。

但是,之前波音飛機發生的兩起致命墜毀事故,機型是737 MAX。而此次墜毀的烏克蘭航班機型是737-800,是MAX的上一代737機型。波音已生產了約5000架這款機型的飛機。另外,這架飛機是2016年製造的,從機齡來看還比較新。

機組人員的親屬在烏克蘭基輔郊外的鮑里斯波爾國際機場舉行悼念儀式

或許真的是發動機出現了故障?

但專業人士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低。波音737-800客機採用兩臺CFM56-7B渦扇發動機,如果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完全不能工作,一般機組都能夠憑藉經驗,安全駕駛飛機返回。而且,這架烏克蘭客機事發時剛剛從德黑蘭機場起飛,靠一臺發動機返回並不難。

如果說兩臺發動機同時都停止工作,這個機率非常非常低。不少飛行員、工程師和前墜機調查人員在內的民航專業人士表示,單純的引擎障礙無法解釋爆炸起火和墜機。在飛機引擎出現故障的情況下,飛機自帶的故障安全系統是可以確保飛機安全返回的。

而且,遇到這種情況,飛機機組成員會迅速與地面聯絡,而且雷達資料也不會突然消失。這架波音737-800客機的所有系統,似乎在一瞬間遭到了破壞,一下子就消失在雷達螢幕上,也中斷了所有的聯絡。一名加拿大前航空調查員表示,這一切都很難用常理解釋。

《紐約時報》那段視訊和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訊,靠譜嗎?

從目前看,視訊中建築與機場附近建築鳥瞰圖一致。而且,一些外國記者查證了視訊中的影象和聲音線索,與烏克蘭飛機墜毀地點附近的飛行路徑資訊和衛星影象相匹配。這些衛星影象是9日拍攝的,由太空技術公司Maxar Technologies提供給《紐約時報》,這有助於驗證視訊的真實性。

同時,被認為是導彈撞擊的閃光和爆炸聲,大約過了10秒才被攝像機捕捉到,聲音延遲表明飛機在被擊中時距離攝像機只有兩英里多一點。根據國際航班追蹤公司FlightRadar24的記錄,這個距離與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墜毀航班的飛行路徑也是一致。

美國和加拿大所說的“可靠情報”,有依據嗎?

雖然美加英的首腦對“情報來源”三緘其口,但是據美國情報部門內部人士透露,之所以能“確認是伊朗導彈所為”,是因為美國先進的間諜衛星捕捉到了伊朗防空系統雷達開啟的訊號,並探測到兩枚導彈發出的紅外訊號,以及隨後發生的一次爆炸紅外訊號。

據這位匿名情報人員透露,美國的天基紅外系統配備了紅外感測器和高解析度攝像頭,對伊朗主要軍事設施保持不間斷的監視,可以在幾秒鐘內識別出伊朗導彈發射場的位置、彈道和潛在攻擊目標。此外,美國在伊拉克設有雷達站,以探測來自伊朗的導彈和飛機。

甚至,美方情報官員表示,美國情報機構後來截獲伊朗的通訊,確認是伊朗的SA-15防空導彈系統擊落了這架烏克蘭客機。SA-15導彈可在中低空對飛機和制導武器進行攔截,它的最大射程為15.5英里,可以在高達32800英尺的高度攔截飛機。足以擊落這架烏克蘭客機。

而且,有多位專家通過這次墜機殘骸碎片的分佈認為,普通的墜機事故,殘骸碎片分佈較為集中。這次的分佈區域更大、更分散,顯示很有可能在空中已經發生區域性機體爆炸。另外,有墜機現場照片顯示,飛機身上似乎有穿透性的洞。還有影象顯示,飛機其中一個引擎上有參差不齊的洞。

伊朗防空部隊真的有可能誤射嗎?

許多防務專家評估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這架客機起飛前幾個小時,伊朗剛剛利用中短程導彈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而此時德黑蘭的防空部隊正處於緊張狀態之下,密切關注美國飛機是否會對伊朗展開突襲轟炸。

而且,當天美軍部署在中東地區的數架F-35A戰鬥機一度起飛昇空,準備投入戰鬥。但是,後來宣佈美軍沒有傷亡,F-35A又打道回府了。這些F-35A戰鬥機是否令伊朗防空部隊高度緊張,錯誤地摁下了發射鍵?

雖然情況非常不利,但是伊朗方面仍有自己可以據理力爭的底氣。

首先,伊朗表示,那架航班上伊朗乘客最多。伊朗怎麼可能冒著巨大風險,將本國人民置於災難性悲劇之中?

其次,航班在起飛和飛行階段都是依照固定的航線,這些航線都在軍方空域管理部門中有備案,事先知曉,發生誤擊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伊朗德黑蘭機場目前進出航班並不算多。

第三,如果是導彈擊中,飛機早就會在空中解體爆炸。另外,事發地也沒有找到導彈彈頭或者發射器的殘骸。

因此,一切懸念和祕密,可能只有找到飛機的黑匣子,才能有希望真正揭開。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也告誡稱,在正式的墜機調查完成之前,最好不要猜測“事故的可能原因”。

3

戰爭氛圍下的空難悲劇,這在波斯灣上空發生過不止一次了。

1988年,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正陷入僵局。

7月3日,伊朗航空一架A300B2客機從德黑蘭起飛,經停阿巴斯後準備飛往迪拜。

機長穆爾辛·禮薩揚是一名擁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老資格了。當地時間上午10:17,這架IR655航班從阿巴斯啟程。這比原定起飛時間晚了27分鐘。

雖然晚點,穆爾辛·禮薩揚還是輕鬆地按照塔臺導航往波斯灣前進,因為這一段航程只有200英里,不到半小時他就能結束飛行任務到達迪拜。

但他沒有想到,這半個小時的航程,是他一生再也無法越過的鴻溝。

就在IR655航班穿過波斯灣厚重雲層的同時,美軍文森尼斯號巡洋艦正在附近海域航行,它剛剛與伊朗炮艇發生了短暫交火。

演習中發射標準導彈的文森斯號巡洋艦

艦長威廉·羅傑斯三世是文森尼斯號巡洋艦的艦長。根據美方後來的說法,羅傑斯艦長此前接到友艦發來的提醒——注意空中威脅目標,隨後他發現,剛追蹤的一架海上巡邏機突然改變航道,正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

時間走到7月3日上午10:24。IR655航班距離起飛只有7分鐘,距離死亡也只有11海里。

羅傑斯艦長下令向空中鎖定目標發射兩枚SM-2MR地對空導彈,文森斯號艦上配備當時先進的神盾戰鬥系統,這兩枚導彈精準無誤地擊中了目標。

這架“巡邏機”上一共有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他們大部分是伊朗人。此外還包括38名非伊朗人、66名兒童和1名孕婦。

全部遇難。

直到伊朗電視臺播出這些屍體漂浮在波斯灣海面上的畫面,世界才真正相信了,美國軍艦真的擊落了一架伊朗民航客機。

每一個人為之震驚。這200多個家庭支離破碎。

這一嚴重事件引發伊朗和美國之間的激烈爭執。而時任美國副總統老布什在聯合國辯稱這純屬“戰時事故”,文森尼斯號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采取了“適當的行動”。

伊朗嚴厲斥責擊落事件是野蠻行徑,即便假設伊朗接受了事故原因的說法,這依然是一種嚴重疏忽和罔顧事實,構成國際罪行,而不是所謂的意外。

根據空難紀錄片《空中浩劫》,美國政府曾向記者書面回覆稱,他們相信事件可能因文森尼斯號18個艦員在高度壓力下的某種特殊心理狀態而造成,在這種狀態下,人員會執行訓練情景,並且相信情景正在真實發生,忽略了與情景相違的感官資料。

雙方陷入了長久而持續的扯皮中。

一直到1996年2月22日,伊朗撤銷1989年在國際法院提起的訴訟,美國最終向伊朗支付了1.318億美元,以賠償248名遇難伊朗人。其中,遇難者如果生前有收入來源(他們往往是家庭唯一經濟來源),每人賠償30萬美元,沒有收入的,每人賠償15萬美元。

雙方沒有披露賠償金之外多出來的7000萬美元的用途。輿論普遍認為,雖然美國不願承認自己對此負有法律責任,但這7000萬美元是用來賠償被擊落客機的當時價格的。對這7000萬,美國只是標明它是“特惠金”。

最終,伊朗也沒有等到美國的一句道歉。

美國只是表示,“我很遺憾”。而那200多個破碎的家庭,卻是很難修復了。

最新評論
  • 1 #

    加拿大憑什麼斷定就是伊朗擊落了飛機?

  • 2 #

    典型的美國陰謀詭計!這樣可以聯合其他國家攻擊你

  • 3 #

    美國和加拿大是什麼關心?任正非女兒還在加拿大綁票呢,加拿大總理說的話還能信?

  • 4 #

    找你爸老美負責吧

  • 5 #

    特魯多是不是特朗普的私生子啊?

  • 6 #

    若真這樣還用問,美帝用F一35誘惑伊射彈,用電子戰引導導彈同一區域波音客機,別忘了,以色烈引敘發彈幹俄機不就是上演那一幕,再利用興論戰抹黑伊朗!並不高明

  • 7 #

    一看型號波音737,必然是被擊落的,這個機型運營了五十多年穩如狗,目前仍是各大航空公司的主力機型,波音寧可墜機也要逮著這個爺爺輩的型號再猛操個max出來,就算有隱患,飛了半個世紀潛在的雷早都被踩的差不多了,該完善的地方都完善了,說機械故障誰信啊。

  • 8 #

    突然爆炸失聯,連求救都無法發出…完全符合導彈擊落特徵!關鍵是導彈誰打的?總之事故發生在伊朗境內,伊朗想甩鍋很難!

  • 9 #

    亂世冤魂安息吧,願世間少些爭鬥與殺戮吧……阿彌陀佛

  • 10 #

    貌似伊朗在這個節骨眼上沒有擊落烏克蘭客機的必要,而且做得這麼直白?

  • 11 #

    美國波音公司遠端程式控制,導致機毀人亡。這樣的情況還少嗎?

  • 12 #

    個人肯定擊落客機不是伊朗乾的,而是伊朗的敵人乾的。

  • 13 #

    這次伊朗的國際輿論壓力挺大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輿論轉移,加大對美軍基地的攻擊,甚至可以找個美國小弟狂揍,到時士兵死傷數以萬計,誰還會在乎這區區一場空難呢?

  • 14 #

    每次打戰都有飛機出事

  • 15 #

    米國心裡在想 我們軍事基地被炸小事,後面還有個飛機被轟、看你伊朗怎麼辦……

  • 16 #

    一箭三雕,一是伊朗二是美國盟友三是烏克蘭!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烏航客機墜落是被導彈擊中?伊朗擺證據: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