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00架飛機突襲伊朗

2008年6月16日,德國《明鏡》週刊報道,以色列就攻打伊朗核設施行動已達成廣泛共識。這種共識認為,如有必要,以色列應當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軍事打擊行動。以色列工黨議員、前總理拉賓的軍事顧問亞託姆稱:“我們已不再相信制裁的有效性。如果世界想制止伊朗(發展核武器),那麼就有必要採取軍事行動。”

以色列、伊朗地理位置

以色列前國防部長、現任副總理兼運輸部長的莫法茲6月11日也發表過類似言論。他公然表示,“如果伊朗繼續進行核計劃,那麼襲擊伊朗不可避免。”這是迄今為止明確由以色列對伊朗動武的最不容置疑的表述。以色列官方和媒體事後稱莫法茲此舉不代表政府立場,指其言論是為了謀取總理職務,這其實是在玩弄欲擒故縱、欲顯故隱的把戲。

德國前外長菲捨爾注意到,在2008年5月以色列建國60週年慶典前後,以色列輿論不同尋常地集中談論戰爭問題。他列舉了六條:政界談論針對伊朗的“制止綏靖”行動;國防部長巴拉克談到“生死存亡的軍事對抗的可能性非常明顯”;即將退役的以空軍司令稱,空軍有能力完成任何艱鉅使命,並稱國際社會對襲擊敘利亞核設施一事未作反應可被視為默許以色列攻擊伊朗;以色列向到訪的美國總統提交了一份採購清單,購買用於空軍、具有強悍精準攻擊能力的武器;聯合國制裁行動毫無希望;布什即將離去後的不確定因素導致美國對伊動武的視窗開始逐漸關閉。

最令人震撼的一個事件發生在2008年6月第一週,以色列在地中海東部和希臘附近空域舉行軍事演習,演練的科目是攻擊伊朗核設施。這次演習有別於往年的夏季例行性演習,超過100架F-15和F-16戰鬥機參演,而往年參演飛機的數量最多不超過30架。引人關注的是,曾經參加過空襲伊拉克巴格達核反應堆的以色列空軍F-16中隊,也出現在這次演習中。演習環境與攻擊伊朗的實戰如出一轍,參演飛機和空中加油機飛行航程設定在1450公里左右,而這恰恰是以色列到伊朗納坦茲核設施之間的距離。

不過,美國官員表示不相信以色列已經做好打伊朗的準備,也不覺得戰爭立即來臨。以色列軍隊舉行這樣的訓練,目的就是要向外界顯示,以色列空軍裝備優良,訓練有素,一旦需要出擊,那麼它可以首戰必勝。

以色列空軍的此次演習可謂是一箭多雕:一方面,以色列空軍確實需要磨練其飛行戰術、空中加油熟練程度,以及如何對付來襲導彈等等;另一方面,以色列要向美國和其他國家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如果外交手段不能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那麼以色列將不得不動用軍事手段來摧毀核設施。五角大樓的一位官員說:“在此次演習舉行之前,以色列向五角大樓和情報機構通報過演習簡況。以色列人想讓我們,想讓歐洲人,當然也想讓伊朗人明白:他們有能力打擊伊朗的核設施。”

大中東戰略棋局中的以色列

談論以色列是否會單挑對伊朗動武,不能就事論事,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到整個大中東戰略格局中去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

從戰略上看,大中東地區包括三個主要地區:沿蘇伊士運河狹長的非洲東部和亞洲西部地區,波斯灣兩岸的阿拉伯、伊朗和中亞地區,地中海東岸的阿拉伯、猶太人和庫爾德人居住區。在這三個主要地區內,阿拉伯人無論是從人口數量還是從土地面積上來講都處於絕對多數,佔據主流。

從歷史傳統上來講,這個地區也一直是阿拉伯人控制的地區,儘管歷史上經歷過十字軍東征、納粹德國侵略等短暫的佔領,但並沒有形成主導局勢。長期的外來勢力侵略擴張與保家衛國反佔領之間的鬥爭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是摻雜進去一些民族、宗教、意識形態的因素之後,鬥爭就更顯得複雜激烈和難以調和。

40年冷戰時期,大中東地區基本上全都是蘇聯的勢力範圍,美國針插不進、瓢潑不進,不僅軍隊進不去,連張像樣的軍用地圖都難以繪製出來,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進攻伊拉克時使用的地圖居然還是旅遊地圖!1991年伊拉克戰爭的勝利,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向大中東地區進軍的一個轉折點和里程碑,從此之後,俄羅斯的勢力全部撤出大中東地區,撤走了軍事專家,撤回了軍事基地和駐外設施,美國及北約軍隊迅速填補真空,並建立了一支專門看管石油的第五艦隊常駐中東,當上了那個地區的片兒警。

1991年曆時42天的海灣戰爭,戰役行動實際上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空襲,持續了38天;一個階段是地面進攻,持續了100個小時。在100小時地面戰中,美軍50萬大軍席捲伊拉克中南部地區,就在地面部隊挺進巴格達,準備活捉薩達姆的時候,老布什總統下令停戰,並且立即無條件撤回到沙特和科威特境內,在伊拉克境內不留一兵一卒!對於這道命令,後來人們長期不理解,認為如果當時抓住了薩達姆,佔領了伊拉克,不就沒有後來的伊拉克戰爭了嗎?

反思當時老布什的戰略考慮,主要是擔心,在整個大中東地區,只有伊拉克這個號稱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中東地區龍頭老大的地頭蛇才能震懾中東,美國還沒有開始經營自己的勢力範圍,當地人是否歡迎美國自己還說不清楚,在那裡不僅缺少朋友,也缺乏基地、設施和立足點。

後來證明,老布什的戰略思維是正確的。如果當時除掉薩達姆,民族、宗教、仇殺、恐怖、外來干預、強權肢解等多種矛盾攪和在一起,必然天下大亂。於是,薩達姆得以苟延殘喘,大中東戰略格局也就逐漸向西看齊。到了2003年,乾坤已經大轉移,俄羅斯勢力蕩然無存,美國和北約在大中東地區已經佔據主要地位,他們無論做什麼壞事兒都不用擔心了,因為沒有任何的牽制力量能夠與之抗衡。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佔領了伊拉克,以此為戰略基地向四周進行戰略擴充,震懾四方。

——本文摘自《下一場戰爭》

華藝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次印刷

最新評論
  • 1 #

    地圖上找了半天以色列,估計都不夠導彈轟吧。。。

  • 2 #

    支援局座,為你點贊

  • 3 #

    全世界最不穩定的因素——美國、以色列。給以色列100個膽子也不敢主動對伊朗發起攻擊,在大國不參與的前提下以色列會被伊朗打亡國。

  • 4 #

    看來中東有以色列在是不會太平[what][what][what][what][what][what][what][what][what][what][what]

  • 5 #

    如果沒有美國撐腰,以色列單挑伊朗只有死路一條,以色列軍事實力還是有的,應該強於伊朗,但是國土面積太小,沒有戰略縱深,而且大部分都是沙漠地區。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城市,如果真的硬抗伊朗,會讓以色列從地球上消失。

  • 6 #

    局座,請問為什麼伊朗導彈打不準,彈彈虛發。不是吾國出口的吧

  • 7 #

    以色列建國至今都還沒有安然居住,危機四伏,沒有安全感。伊朗人不放過以色人,是因伊朗人波斯之夢未醒,想強大自己做中東霸主。伊朗人若是不攻打以色列,以色列人不會主動打伊朗。要是伊朗繼續發展核武,威脅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必會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

  • 8 #

    以色列要飛越伊拉克領空,現在伊拉克和伊朗是統一戰線,伊拉克不會讓以色列侵犯領空的。

  • 9 #

    後來證明,老布什的戰略思維是正確的。如果當時除掉薩達姆,民族、宗教、仇殺、恐怖、外來干預、強權肢解等多種矛盾攪和在一起,必然天下大亂。——歷史證明老布什的戰略只是策略性的,即是戰役性的思維而對美國的戰略缺乏清晰的認知。就是此後的歷任總統雖然在戰略上把握住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需要,由於美國沒有真正的歷史的基礎做為底蘊而至使有了今天的殘局。

  • 10 #

    彈丸之地沒有戰略縱深,怎麼挑伊朗

  • 11 #

    局座。。這人挺像你的

  • 12 #

    要挑早挑了,以色列不敢。

  • 13 #

    以色列就是美國按在中東的一個打手,誰不聽話就讓以色列去打。

  • 14 #

    在美暗殺了伊朗少將後,以色列第一時間就出來撇清了與事件的關係!以色列人民也是血肉之軀……向伊朗宣戰,以色列還沒有這個實膽的

  • 15 #

    以目前中東的局勢,伊朗對美國的仇恨,這時以色列如果跳出來單獨與伊朗單挑的可能性較小!

  • 16 #

    以色列敢單挑伊朗...你想多了!

  • 17 #

    意思列和北韓類似國家小第一位是生存,極端條件下什麼可能都有。過去放狠話有美帝支援能唬人,以後放狠話就是一種慣性和姿態。過去意思列從來不妥協奔襲上千公理烏干達救人質,現在的意思列話狠但是越來越力不從心,新靠山一時半會還沒有其它大國去填補空白。這個包袱留個美國最好。

  • 18 #

    等以色列轟完伊朗核設施,回去國家都沒了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特朗普稱欲“擁抱和平”,伊朗外長喊話:漂亮的裝備無法統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