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電視劇《底線》正在熱播,劇情改編自多起真實案件,近期播出的“唐嘯雲案”,其原型是“吳謝宇案”,該案目前二審尚未審結,一直受到網友廣泛關注,吳謝宇本人在得知電視劇的改編後卻表示“不願母親被演成一個壞人”。

那麼《底線》的劇情和真實案件有何不同,你認為改編是否合理呢?

在真實案件中,吳謝宇是一名北大的高材生,從小品學兼優,這樣一個讓母親驕傲的兒子,卻親手奪走了母親的生命。

2015年7月,吳謝宇趁母親換鞋時用啞鈴將其殺害,然後層層包裹藏於家中,又擺放大量活性炭和除味劑,還在家安裝攝像頭遠程監控。

事後,吳謝宇假冒母親名義辭職並舉辦退休儀式,而且謊稱母親要陪他出國讀書,騙取親友140多萬。

之後的吳謝宇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淡定,不僅回學校向同學諮詢補考,還與不正當工作的女人交往。一直到2016年2月,吳謝宇的家人才發現不對勁報警,卻直到2019年4月才將吳謝宇抓捕歸案。

吳謝宇殺害母親的真實原因,至今也無人知曉,他曾說自己早有厭世情緒,擔心自己死後母親孤苦伶仃,所以想帶母親一起走;後又改口說因為父親去世後母親鬱鬱寡歡,所以想幫助母親解脫。然而這些究竟哪句話是真,哪些又是他為減輕罪責的託詞,只有吳謝宇自己知道。

而在《底線》的改編中,唐嘯雲的動機就明顯得多,和吳謝宇一樣,唐嘯雲從小就是被表揚的“別人家孩子”,然而所謂的聽話懂事都只是表象,是他在母親常年極度的掌控之下只能壓抑真實的自己。

母親對他的愛已經演變成極端的控制,小到吃東西,大到選學校選專業,全都要按照母親的安排執行。而且母親對他幾乎都是批評和打擊,在唐嘯雲的日記本里,寫滿了他的懺悔和母親的批判,比如他考了99分,母親會說這1分就會讓他一敗塗地,比如他看了一眼表弟打遊戲,母親就會說他難擔大任不配做她的兒子,就這樣,母親終於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優秀聽話的完美兒子,然而她卻不知,兒子對她已經充滿了恐懼和怨恨。

在這樣窒息的環境下長大的唐嘯雲終於忍無可忍,用獎盃將母親殺害,不同於吳謝宇的動機不明,唐嘯雲就是因為受不了母親過於嚴苛的管控,想要解脫和逃離。

被抓後的唐嘯雲也和吳謝宇的悔過和辯解不同,而是一心求死,因為母親肯定希望他活著,他要最後用自己的生命成功反抗母親一次。這樣的極端讓人深思。

不管是現實的吳謝宇,還是劇中的唐嘯雲,都是家庭教育失敗的悲劇,也許父母自以為是為孩子好,也許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因為愛,可是,過分的掌控和一味的打壓只會讓孩子恐懼和逃避,希望《底線》的改編如吳謝宇所說,對社會有一些意義,對人們有一些警示教育作用吧!

5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