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什麼樣的書法能夠流傳後世?一種是名家所作,隨著歲月輪轉漸漸被確立為經典;一種是名人所寫,因其人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增添了其書法的歷史價值。

鄧穎超不是書法家,但她卻在新中國建設進程中起過很大作用,所以其人受到廣泛愛戴,被親切地稱為“鄧媽媽”。於是,她的手跡不管字寫得如何,都彌足珍貴。更何況,她的書法寫得的確很好。

在茅盾先生的故居,一方並不算大的石頭上,刻著鄧穎超題寫的“茅盾故居”四個字,字形修長,筆畫瘦硬,寫得安安靜靜,卻用筆剛硬如鐵,極見風骨。

或許是因為刻在石頭上的原因,題字缺少了一些墨韻。如果想要欣賞鄧穎超的書法,還是要看她留下來的墨跡,比如這封長達四頁的長信,洋洋灑灑,卻筆筆精細,洋溢著心手雙暢的書寫節奏。

從信的抬頭“親愛的雪芬”可以看出,這件信是寫給越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袁雪芬的。事情是因為鄧穎超接到袁雪芬結婚報喜的信,隨後寫下這封回信。

在信中,鄧穎超充滿喜悅之情對袁雪芬表示祝賀,並以“過來人”的身份,“傳授”家庭和睦、夫妻互愛的經驗——“夫妻(之間)生活,亦是一種藝術和科學,需要像對待藝術和科學一樣”。言語親切,可見兩人之間關係的緊密。

此外,鄧穎超也介紹了自己的近況,“我和我的他,是在忙裡搶看了二三次(看的越劇演出)。他的忙是有增無減,我再回復工作以來,忙也在增加。不過身體還可以支持,請釋念”。鄧穎超與周總理的親密,由此也可見一斑。

鄧穎超寫給袁雪芬的信,是她們之間友情的見證,所說的是家長裡短,所以讀起來很親切。就字跡來看,書寫也是極為輕鬆的,用筆率意自然,毫不刻意。

信札不是專門創作的書法作品,所以寫起來不用對章法擺佈、字體運用等做過多安排,一切都顯得自然而然。但鄧穎超自然輕鬆的筆下,依然展現出嫻熟的筆墨技巧。

信上的書法看似不經意,但字的大小、筆畫的長短、結構的開合,都寫得恰到好處。這是鄧穎超長久使用毛筆的習慣,將運筆的技巧融匯在自己日常的書寫之中。

這也帶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練習書法要多寫多練,只有充分熟悉、掌握了毛筆的性能,才能達到心到受到、手到鋒到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書功——書法功力,全在於日常積累。

當然了,閉著眼練字未必效果就好,如果在書法上沒有深厚的審美積澱,練出來的有可能全是習氣。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寫了一輩子,但最終一下手還是俗不可耐的原因。

鄧穎超的書法清新、文氣,格調高雅,意境深遠,原因在於她在小時候就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基礎,所以在書法的審美上很正統。

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下面這件楷書“甫事”中堂,是鄧穎超在十三四歲時候寫的,取法自顏真卿的楷書,字勢端莊穩重,用筆勻淨簡潔,將顏體楷書的凜然正氣表現得很充分。

她們那一輩人,大多自幼受傳統文化教育,即便是她們啟蒙的知識,在當下看來已經相當古老與幽深了。但是,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畢竟還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對於人格的塑造、人性的修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那種教育背景下,但凡有些文化的人,字都不會太差,更何況像鄧穎超這樣學習勤奮刻苦,內心正直豁達的人呢?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就是鄧穎超與周總理的愛情堪稱典範,他們兩人在書法上有越來越像的趨勢,比如鄧穎超的一件題字,與周總理的很多字跡都比較相像,這可能就是相濡以沫的過程中,相互吸引、相互影響的結果吧。

5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俠客風雲傳最強武功排名 遊戲攻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