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1583年,恩師張居正死後不久,20歲的萬曆皇帝迫不及待地抄了他的家,甚至還想將其開棺鞭屍。但在張家,只搜刮出了不到20萬兩銀子,萬曆帝不敢相信:就這麼點錢?還不夠塞牙縫!

張居正在萬曆朝做了近10年的內閣首輔,因為皇帝年紀尚小,朝中大權落在張居正手中。張居正大刀闊斧,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張居正改革”。

不得不說,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張居正開創了“萬曆中興”——“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這使社會矛盾大大得到緩解。張居正功不可沒,為大明王朝續命了50餘年。

然而,這一切隨著張居正的死而消失殆盡。張居正病卒後,萬曆帝廢除了大部分改革措施,改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張居正不僅是萬曆帝的臣子,也是他的老師。自萬曆帝10歲登基以來,張居正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地向他傳道授業解惑。師生倆感情深厚,萬曆帝也尊稱他為“元輔張先生”。他還對張居正說道:“先生功大,朕無以酬,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張居正萬萬沒想到,自己死後,後代不僅沒有被“看顧”,而且張家還遭遇了滅頂之災,張居正老家被抄,自己的兒子落得個長子自盡,次子充軍的結局。

1583年,萬曆皇帝下令,派人前去張府,照著奏本上所列的財產一一沒收,金銀珠寶、錢糧田地、房產湖泊等全部抄沒入官,不許隱瞞,如有人敢包庇,嚴懲不貸!

地方官員一聽聞消息,早己把張家人趕到舊宅裡,將門封住,禁止出入。府中糧食斷絕,當查抄人員趕到張府時,裡面的老弱婦孺已經餓死十幾口人了。

然而,他們仍然不肯放手,因為身上帶著皇帝的詔令:“死命追贓,廣事株連!”萬曆帝事先估摸著,張居正的財產大約有銀200萬兩,一旦搜查出來,這樣又能給張居正定個貪腐的罪名,還可以充實國庫,真是一舉兩得!

原來,萬曆帝之前在抄太監馮保的家時,大大地發了一筆財,據《明代宮廷政治史》的記載,馮保家抄出金銀百萬兩,田產、宅舍和珠寶無數。這令萬曆帝十分咂舌,愛財如命的他想著張居正做了這麼多年的內閣首輔,私下裡撈得油水也必定不少。

然而,從張府搜刮出來不到20萬兩銀子,這和萬曆帝預估的200萬大相徑庭,查抄人員大失所望,只得嚴刑拷打張家人,逼他們說出不存在的贓款下落。

張居正三子張懋修受刑不過,誣陷稱有大約30萬兩銀轉移到了別處。張懋修招認後羞愧難當,投井沒死成,絕食又沒死成,僥倖撿了一條性命。而長子張敬修不堪受辱,自盡而亡,並含恨寫下血書,留下了6歲幼兒和無助的妻子。

張敬修的死,震驚了朝野。剛開始噤若寒蟬的朝中大臣紛紛上奏為張家求情,萬曆帝便將張居正次子發配充軍,又聽聞張氏家屬已有數十人死於獄中,迫於壓力,萬曆帝才停止對張家的迫害,饒了張家人。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萬曆帝對張居正的打擊如此迫不及待,並且在其死後,又踏上一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呢?其實萬曆帝對張居正的怨恨由來已久。

年幼的萬曆帝一開始對張居正還是敬重的,可慢慢地,長大的萬曆帝,他恨透了對他讀書要求過嚴的張居正,和對他生活管教過嚴的太監馮保。

值得一提的是,張居正和馮保是穿同一條褲子的,而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則是他倆堅定的擁護者。

萬曆帝不敢忤逆母親,以至於張居正說東,他不敢往西。壓力過大的萬曆帝無處發洩,只得殘忍對待身邊的宮女,經常把她們拷打至死。

有一次,16歲的萬曆帝溜到外面去玩,喝後撒酒瘋,因為兩個宮女不會唱小曲兒,萬曆帝大聲嚷嚷要砍了她們,貼身的太監慌了,本來就是偷偷出來的,事情鬧大了可就麻煩了,就趕緊提議,不要斬了,把兩個宮女的頭髮削掉,代替斬首。

沒想到,馮保的消息很靈通,跑去向李太后打小報告。李太后很生氣,警告萬曆帝,如此浪蕩,她和張居正可以廢掉他!

萬曆帝嚇壞了,在太后的授意下,張居正替皇上寫了一份檢討書,叫罪己詔,萬曆帝不情不願地把詔令頒佈出去,天子尊嚴盡失,而他內心對張居正的不滿也增添一分。

後來,張居正也看出萬曆帝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多次上疏,希望“還政”,把國家的控制權還給皇上。

有一次,19歲的萬曆帝很委婉地在李太后面前提這個事兒,沒想到李太后一口回絕:“待輔爾到三十歲,那時再作商量!”

李太后對張居正如此信賴,使萬曆帝對張居正由不滿變成仇恨。所以張居正一死,萬曆帝迅速對他進行清算。

當萬曆帝下旨抄家後,用12個字給教育自己10多年的恩師定了性:

“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

但萬曆帝還是認為自己寬宏大量了,“本當剖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

如果張居正地下有知,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嚴格的強硬手段?也許他永遠不會明白,臣子無論多麼嘔心瀝血,居功至偉,都只是統治者的一個工具,若功高震主,無異於自掘墳墓。

4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最大年齡演員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