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有效課堂的特點包括教學結構清晰,教學任務明確,內容充實,教學方法多樣有趣,教學時間安排合理,師生角色分配清楚,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學生反饋積極,不同學生個體學習成果明顯。小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雖然內容簡單,但小學生認知、理解能力有限,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

因此,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發育的特點,通過聯繫實際生活、創新活動方式、強化思維訓練、改善學習環境等方法,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與生活聯繫不緊密  小學數學教學應該以現實生活為基礎,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為目標。但是實際教學中,經常出現解決的問題與實際生活分離的情況,這導致有些學生會感到數學知識離自己很遙遠,很難理解和掌握學習的知識點,學習熱情低。有的教師的教學只停留在教材上,沒有激發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完全按照教師課堂上講解的思路去答題,不會與生活聯繫起來舉一反三,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獨特理解。

  (二)教學模式老套  小學生思維較為活躍,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應用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僅不利於加強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反而會使學生形成呆板的固定思維模式,達不到靈活使用數學知識的目的,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需求。長期持續使用這種教學模式,在面對新困難、新問題時,學生解題水平得不到提高,就會變得無助,導致其內心逐漸缺乏自信,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

  (三)思路創新不夠  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是非常嚴謹的邏輯運算和推導演示過程,通常需要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解題思路。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學習多種方法,在實際中加以靈活運用。但是多數教師沒有注意到這點,學生仍處於固有思維中,完全遵循教師教的步驟、方法,沒有嘗試從其他角度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也沒有表現出學習積極性。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高度依賴老師,無法獨立想出其他的解題方法。針對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需要,教師要積極加強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課前精心準備課,提高教學效率,還要有效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加強數學思維的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關曉彤的《二十不惑2》,兩大看點和一個不足,你是否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