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
2022HOWART後畢業季部分徵選作品(五)(排序不分先後)#何綺文#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借用中國傳統元素,融合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表達靜物與作者、靜物與靜物、靜物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以平面化的色彩和豐富的肌理變化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知。在創作中積極調動自身的真實情感,生活中注重感受與體悟,方能創作出感人的作品。

#劉佳熙#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古典油畫再設計》:西方大師的油畫對於現代中國的新工筆畫的研究很有借鑑意義,這組創作試圖將安格爾波提切利等西方大師的經典油畫轉換為工筆畫,同時為每一個畫中人物設計了中國傳統服飾和配飾,想象西方大師筆下的人物來到中國的情景。

《西遊記》這部鉅著翻所拍成的電視劇、動畫片都曾是我年少時的美好回憶。小說精彩,而故事中的風景更是山清水秀。中國畫中,將山水和人物相結合,乃是從隋唐以來逐漸形成的一種藝術樣式。《西遊故事六條屏》正是以西遊記為主題,金碧山水與人物相組合的傳統中國畫創作。創作主要選取了故事中“三打白骨精”和“智激美猴王”兩處情節,運用傳統工筆設色方法,以金潛紙和礦物顏料為材料,將人物與青綠山水相結合成為畫面,構圖則選擇了古代六條屏的組合形式呈現。創作過程中我研習古人佳作,迴歸傳統,並以現代文化背景下個人獨特的眼光理解傳統。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作者也嘗試購買道具服裝,找到模特拍攝了大量創作素材。

#劉碩碩# 西安美術學院

真正觸動作者對這種優雅高貴的鳥兒以熱情的是畢業創作構思前期的意外邂逅。2022年寒假作者第一次親眼目睹白鷺的風彩,它極其輕盈,潔白無瑕甚至耀眼的身姿令作者久久難以忘懷。這次偶然的相遇影響了作者後期對白鷺形象的提煉、和白鷺氣質的塑造。

由此,作者聯想到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白鷺兒》。中國自古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與自然聯繫緊密,將大自然與人類視為一體,文學與藝術創作皆自然而然地借用自然景物和動植物來抒發情感。“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入去遙碧。”詩人以白鷺自喻,讚美白鷺純潔自守、潔身自好的崇高品德。作者的作品《遙碧》選擇現今作為瀕危物種的白鷺和正在融化的冰山這兩個元素進行組合創作,呼籲觀者關注環境治理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使人們更加熱愛保護我們的家園。畫面中白鷺靜立、振翼欲飛表達了我對生態環境治理的美好願望,冰山從遠處只有尖頂顯露的冰川到中景正在融化的塊狀冰和被海水侵蝕的巨大冰塊再到前景的細小碎冰,通過空間與體積的反差對比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凸顯保護生態環境的中心主題。

#史江銳# 西安美術學院

作者的創作初衷是表達在工業化發展迅速的當代社會,人類似乎站於生態圈的頂端,而在自然災害以及疫情面前我們又顯得渺小無力,在無盡慾望驅使下對自然規則的無視終將受到懲罰。伊旬園有地上樂園之意,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筆者將意象造型的人與動物置於這種樂園之中,以形態互置的形象引發觀者對生態問題的思考,樓房與森林的重疊也是對自然環境改造的一種反思。

#萬文娟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與聖經中描繪的紅磚石漆,塔頂通天直插雲霄的巴別塔不同,這是理想化的、主觀化的終將轟塌的通天塔。圖像的直覺性和特寫感是作者創作的語言方式,通過視角的不斷轉換,畫面的分割與重複,抽象與具象的變化,鋪陳的黑灰色調,作者穿梭遊離於荒蕪神秘的幻境之中,創造一個冥想的世界。在作者營造的這個莫須有的時空裡,作者尋找“我”的痕跡與路徑,不斷地抽絲剝繭,找到更純粹的自我,無論是通天塔、人間、林影亦或是殘梯、泡沫與門洞,均是幻象,是寄予情感的一種方式,作者渴望通過繪畫找到心安的歸宿。

#王若蘭# 中國美術學院

《樓蘭》有言:“歷史之滄桑,自然之巨力,人性之偏執。”這句話放在如今同樣適用,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們永遠不得而知。《堤契諾之歌》想要傳達的正是這種“因時空而生,與時空合謀”的感概。山頂之上,燈塔與船體遙遠相望,象徵著永恆的指引,儘管世事變幻、時代滄桑,我們永遠也不能失去“到燈塔去”的希望。

#衛夢珂 #

西安美術學院

此作品以鋪殿花風格進行創作,史初見於《圖畫見聞志》,作品繪青陽時節之初,早醒百花之姿。存歲寒青竹,玉茗九畹,亦有富貴牡丹,緋棠木蘭。偶聞嘎嘎之音,盼之,不知鳥欲催花,或花香醒鳴。故滿園春色,繁華似錦。

#袁茂恆# 魯迅美術學院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國學之博大,總就在俯仰之間,一低一抬,一舉一動,一陰一陽。為人者亦皆是。

古有英豪執劍定江山。今有我們嚮往之。右手執劍方天下的氣勢,是我們對古代劍客敬畏。觀的不是劍客,觀的是自己。觀的最終目的是省,是真正的審視。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聚集成真正的認識。

“變戲法”帶著濃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作者時刻想象著藝術家是一位魔術師,用顏色和形狀變戲法,迷惑觀者,但你不必害怕藝術家的“騙術”,相反,它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你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詼諧且不具象的表達讓作品有了另一種真實感。

“變戲法”帶著濃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在一直探尋人物關係上,作者一直都在探尋共情的靈感,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關係之差別,感覺情緒,毫不相同。但是作品中,歡悅的狀態我想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儘管我們各不相同,但是這一份快樂,它應該都是我們所追求,所向往的。

“變戲法”帶著濃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生活裡,有著太多太多那些令人歡悅的瞬間,不論是從人物關係還是,色彩關係上,那種躍躍欲試,大家一起玩樂的開心狀態。都是特別直觀的。作者特別想觀者能從我的作品中獲得一種直接的,明快的情緒體驗。

“變戲法”帶著濃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為什麼是魔法師呢?不管是哈利波特里的還是日常生活裡的魔法師。他既是一個神秘個體,背後又是一個鮮活生命。但是在作者的魔法師裡,他不再是自娛自樂的狀態,而是在大家的幻想裡的自己。我們為自己表演,我們也在為自己快樂。

“變戲法”帶著濃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Tita是踢踏舞的簡寫。同樣是“變戲法”關於在舞臺上在暢想。關於Tita,它其實是一種開放自由,沒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且帶有強烈力量的舞蹈。在作者認為的tita就應該是我表現這樣的。張揚,自由,開放,熱情的一種視覺狀態。它並不僅僅代表tita,它代表著所以隨心而舞的我們。我們期待快樂、它詼諧且不具象的表達讓作品有了另一種真實感。

#趙強# 西北師範大學

《尋跡》系列創作主要取材於甘肅的絲路遺址,近年來作者多次去河西藝術考察,深刻感受到絲路文化的精神和敦煌藝術的魅力。在作者具體繪畫創作中,這些深厚博大的文化逐漸與我的畫面相融合。同時,在此係列創作中強調“主觀感受”和“藝術感受”,西北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帶給個人獨特且強烈的感情和感受,這種感情和感受在創作過程中逐漸與自我、與畫面融合。用強烈的肌理和色彩層次表現厚重的土地,使畫面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和強烈的表現力。

6
最新評論
  • 陽臺上養樹莓,結果多,果子好吃,帶你來看看
  • 京劇程派不是悶啞的,但是也不是李世濟老師這麼歡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