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老人曾借給八路軍1100萬,40年後拿著欠條找到政府,換了8萬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兩支一同抗日的隊伍,相比於富碩糜爛的國民黨不同,我軍戰士們就顯得尤為可憐了。物資裝備的匱乏讓很多戰士們冬天穿不上棉衣不說,還得經常餓著肚子打仗。為了避免有人在餓急了之下會犯錯誤,當時我軍嚴格下達了不動群眾一針一線的命令,戰士們很多也是農民出身,他們也知道百姓們的不容易,因此這一規矩被嚴格遵守了下來。

但是當戰士們陷入敵人包圍圈的時候,前方交戰激烈戰士們沒有食物補充就成了一個大難題,這種情況下為了解決戰時之急我軍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可以拿百姓的糧食,不過要打欠條,這些借百姓們的糧食將來都要原封不動的還給百姓們的。

有一次八路軍士兵遇到困難,不得不向當地一個大家庭借錢。這個郭家是當地一個著名的家庭。郭氏家族的首領郭建英非常愛國,但他立即借給八路軍1100萬法國元。士兵們也馬上給郭建英寫了借據。

由於行軍和戰鬥的不穩定性,郭建英從未想過要八路軍還錢。然而,40年後,郭建英拄著柺杖顫顫巍巍的走進當地政府的大門,工作人員很熱情的招待了郭建英,並且很熱心的詢問了他是不是需要什麼幫助。郭建英放下了手中的茶,羞紅了臉沒有說話猶豫再三後,他慢慢的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泛黃的欠條,吐出了兩個字“討債”。

領導對郭建英老人說:“大爺,你放心錢我們一定會給,不過我們要按照當時的物價和現在的物價做對比,然後給您等值的錢。”不一會盤算結果出來後,郭建英老人拿著政府給的8萬元走了,要明白8萬元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啊,這對於當地政府來說,也絕對算得上很大的財政支出了。老人走了泛黃的欠條卻被留了下來,領導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欠條夾在了記事本里,在他眼裡這張欠條比8萬塊錢更加重要,因為這是軍民一家親最好的見證。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什麼天選之人?志願軍打的就是天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