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劉亞樓,福建省武平縣人,開國上將,新中國首任空軍司令員。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至1932年6月,先後在紅4軍中擔任第3縱隊8支隊政治委員、第12師35團政治委員、第11師政治委員等職。其間,重慶綦江籍將領王良在紅4軍中先後任第1縱隊司令員、第11師師長、紅4軍軍長等職。

在兩年多的革命鬥爭中,劉亞樓作為王良的戰友和部下,一直在王良的領導下征戰,並與其結下深厚的革命情誼。

王良請劉亞樓進館子

1910年4月,劉亞樓出生在武平縣湘店鄉大洋泉村一個貧苦家庭。母親生他時因受寒身染大病,兩天後便離開了人世。父親深感無力撫養,便將他送給了當地一個鐵匠。

1929年2月初,王良率部隨紅4軍主力首次進軍武平縣,在當地開展宣傳和發動群眾工作,推動土地革命運動開展。19歲的劉亞樓受此影響,踴躍報名參加了農民協會。6月,他參加游擊隊。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6月,紅4軍主力第二次進入武平。王良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廣泛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鬥爭,建立各級紅色政權。這段時間前後,劉亞樓先是擔任閩西遊擊隊排長,不久進入紅4軍隨營學校學習,並擔任學員班長。

從黃埔軍校畢業的王良,有時也到隨營學校上課。劉亞樓對王良逐漸了解熟悉。通過學習,劉亞樓的軍事素養有了很大提高,僅在隨營學校學習不到四個月就畢業了,後被安排到紅12軍當連長。

不久,紅軍建制調整,劉亞樓所部編入紅4軍,他先後擔任紅4軍第3縱隊8支隊政治委員、第12師35團政治委員、第11師政治委員等職,直接在王良領導下工作。

1930年7月底,紅軍第一次攻打湖南長沙後,王良率部經株洲撤退,劉亞樓、楊成武(是年3月編入紅4軍第3縱隊,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與其同行。王良作為參軍幾年的老兵,身上卻只有幾角錢。他看見劉亞樓和楊成武飢餓疲憊的樣子,便熱情邀請二人進館子吃飯。

這是劉亞樓第一次進館子。他後來回憶,這輩子進館子吃飯,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這一次了。

劉亞樓從鬼門關拉回來

劉亞樓參加紅軍後,就立下了“死打硬拼,身先士卒”的座右銘。每次作戰,他都衝鋒在前、勇猛善戰。從參軍到1932年6月,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他從連長升到了師政委。

這一時期,劉亞樓也曾多次負傷,但他從不畏懼。有一次,他被送進了棺材,是王良、張赤男等人把他抬了出來。這件事發生在1931年第二次反“圍剿”期間。

當時,面對敵強我弱的態勢,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採取“避敵主力,打其虛弱,乘勝追殲”方針,避開了國民黨主力,讓敵人深入贛南,使其無用武之地。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紅軍由江西興國向富田突破,先打弱敵,再各個擊破,半個月橫掃700餘里,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多人,繳槍2萬餘支,鞏固和擴大了中央蘇區。

此次作戰,王良、劉亞樓率部連打三次惡戰。特別是在黃陂戰鬥中,劉亞樓部和兄弟部隊與敵惡戰兩小時,才佔領了黃陂。然而,劉亞樓不幸腿部中彈,流血過多昏死過去。

衛生隊隨即將他抬下戰場,進行包紮搶救。他醒來後,不顧傷痛,跳下擔架,又提槍返回戰場。激戰持續,部隊的子彈打光了,劉亞樓便指揮戰士們用石塊、木棍和一切可利用的東西與敵人搏鬥。戰後,由於第11師傷亡很大,只得與第12師合併,番號仍是第11師。王良擔任師長,張赤男任政委,劉亞樓改任第11師32團政委,向玉成任團長。

不久,紅軍主力轉移到寧都、石城一帶,王良、劉亞樓等一面讓部隊休整,一面掃清根據地內的殘餘據點。在石城戰鬥中,32團面臨強敵,劉亞樓和向玉成率部與敵拼殺。由於戰士們一天一夜沒有吃飯,加之疲勞作戰,又飢又餓,個個精疲力竭。另外,敵人施放毒氣,致使部隊傷亡很大。劉亞樓身先士卒,戰鬥在最前線,他的頭部、胸口、腿部都受了槍傷,已經氣息奄奄。因傷勢嚴重,衛生隊將他抬下戰場時,他四肢冰冷,口中沒有了熱氣。向玉成只得派人弄來棺材,將他抬了進去。

王良、張赤男見劉亞樓被抬進棺材,十分悲痛,默默地站在旁邊向戰友作最後告別。此時,張赤男見劉亞樓的衣服有些褶皺,便彎腰整理。當他的手指碰觸到劉亞樓的鼻孔時,竟感覺到有微微的氣息,便興奮地大叫:“劉亞樓沒有死,快叫軍醫來搶救!”

這聲大喊讓王良等在場的戰友為之一振,大家迅速將劉亞樓抬出棺材。劉亞樓經軍醫搶救後,慢慢睜開了眼睛。

大禾圩憑弔王良

1932年6月13日,時任紅4軍軍長的王良率部從福建回師贛南,途經武平縣大禾圩時遭到“土圍子”(土樓)裡的敵人襲擊,英勇犧牲,年僅27歲。

對於王良的犧牲,劉亞樓十分悲痛。1959年5月,劉亞樓回湘店探親時,特地前往大禾圩憑弔戰友。站在王良犧牲的地方,他的思緒彷彿回到了27年前那令人悲痛的一幕。

那天,王良得知部隊遭到土圍子裡的地主武裝攔擊,心中十分焦急:如不迅速打掉這個土圍子,將會影響回師贛南殲敵任務的完成。他與政委羅瑞卿、參謀長粟裕一道,在偵察連長的引導下,前往偵察地形,不幸中彈。臨終前,王良從懷裡掏出珍藏的懷錶和鋼筆,轉交給羅瑞卿,囑咐同志們要將革命進行到最後勝利。

王良犧牲後,紅4軍將士用擔架抬著他的遺體,向會昌方向撤退。隨後將他安葬在武平縣與會昌縣交界的烏鴉泊(今永隆)。

劉亞樓趕到烏鴉泊參加葬禮時,羅瑞卿、粟裕正站在青山上。羅瑞卿告訴劉亞樓,他和王良、粟裕在離土圍子很近的一間破房子裡觀察敵情,王良脖子上掛著一個望遠鏡靠前站著,敵人突然打來兩發冷槍,王良英勇犧牲。站在羅瑞卿側後的特務連長也當場犧牲。“也怪我們太小看了這些地主武裝,沒有很好地隱蔽。”粟裕補充介紹道,話語帶著幾分自責。

現在,在王良犧牲的地方,人們立起了石碑。每逢清明掃墓時節,大家都紛紛前來祭掃,以此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之情。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為何漏掉了720萬噸燃料?結果留下致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