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日本這頭東洋猛虎,自二戰結束以來,始終奉美國主子之命令,不斷挑起事端。臥榻之側,豈容猛虎酣眠?要戰勝敵人,首先在於研究透敵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日本海軍實力雖然比較強大,以前一度達到世界第三、亞洲第一,但猛則猛矣,從其歷史發展脈絡以及當今現狀來看,也不是沒有問題。請為諸君一剖之。(日本海軍官方稱呼是海上自衛隊,但在鄙人眼中,他們壓根不是什麼自衛隊,而是標準的海軍,所以正文中皆以日本海軍稱呼)

一、未被趕盡殺絕的日本海軍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判斷一支軍隊的精神底色,以及其現在的態度。這對世界任何國家來說都基本適用。

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淵源來自於二戰時的日本海軍。

我們都知道,德國二戰之後不僅在物質上被徹底去軍事化,至今德軍在歐洲大陸仍然是弱雞式的存在,這也是德國一直容忍美國在其境內駐軍的原因,沒辦法,自己太弱,只能仰人之鼻息。德國在精神上也徹底進行了反思,基本上清除了納粹遺毒,再加上勃蘭特總理的華沙之跪,確實讓受過納粹毒害的歐洲國家看到,德國不會再有侵略他國的意圖。

這樣一個德國是令人放心的。

日本則不同。

日本軍隊大部分被解除了武裝,開展了去軍事化改造。

1945年下半年開始,在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主導之下,美國佔領當局陸續頒佈指令,實行非軍事化政策,命令日本軍隊立即交械和迅速復員,廢除日本大本營、參謀本部、陸軍省、海軍省等軍事指導機構,廢除日本兵員法、國家總動員法、軍機保護法等一系列軍事法令,解散在鄉軍人會等準軍事組織,整肅法西斯軍國主義的骨幹,禁止與軍事有關的生產及科學研究,拆除戰爭工業裝置。

但美國人是出了名的出爾反爾,動輒說出去的話往回吃。

美國人本來要解散全部日本軍隊,但因為嚴重的水雷問題,沒有把日本海軍趕盡殺絕。

原來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前,美軍為了封鎖日本曾在日本沿海敷設了大量的水雷,日本海軍為了1億總特攻和焦土抵抗,也在沿海佈設大量水雷,日本列島四周全都是水雷,嚴重影響了美軍出入。

清除水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繁瑣、耗時且不說,危險性還相當高,觸雷傷人的機率很大。美軍不願意去幹這種髒活,於是把這項任務丟給了日本海軍掃雷部隊。

為了加快掃雷進度,美軍授意日本海軍多保留了一些舊海軍骨幹分子。日本人當然樂得接受,於是乎趁亂把那些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都塞到掃雷隊裡。這支帶著邪惡軍國主義基因的掃雷隊,成了日本海軍後來重建的骨幹。

可以想見,如今的日本海軍(自衛隊),骨子裡能是乾淨、正義、無邪念的嗎?

有些人曾經天真地幻想,要和美國對抗,必須實現中日和解,實現東亞三強的合作(中日韓)。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的夢囈。且不說日本的根本國策、利益需求和中國完全不一致,單就他們軍隊中的邪惡基因,以及從未坦誠交流的戰爭仇恨,就令人無法與之合作。

二、朝鮮戰爭時開始擴建

1950年6月有爆發的朝鮮戰爭,給了日本海軍一個巨大的重建契機。

本來有蘇聯的牽制,美國縱容日本保留海軍力量還是偷偷摸摸,但隨著1950年6月朝鮮戰爭的爆發,日本的戰略區位優勢空前提高,成為遏制蘇聯的根本基地,美國便開始公然支援日本恢復軍力。

當時駐紮在日本的美軍多數調往朝鮮戰場,為填補防禦空白,維持日本國內的治安,麥克阿瑟指示吉田茂政府組建了7.5萬人的警察預備隊,並增加8000名海上保安廳成員,名義上雖是警察,實際上相當於新編四個陸軍師團的兵力。

之後不久,日本便公然把舊帝國海軍軍官拉出來,以他們為骨幹,組建了海上警備隊,這便是如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一代骨幹。

美國人對日本有著非常強大的心理優勢,以至於完全不懼日本再度武裝,而且支援日本再度參與世界戰爭。這種心理優勢從何而來不得而知,或許是兩顆蘑菇?否則無法解釋,畢竟二戰戰場上能夠連續擊沉美軍航母、襲擊美國本土的只有日本,比德國對美國造成的危害大多了。

什麼理由且不說,日本海軍一重建,美軍便秘密調遣日本掃雷部隊,到朝鮮半島海域執行掃雷任務。

不過這事畢竟犯了大忌,中國、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對日本都有血仇,一旦美國公然放狗,極易招致集體反對,美國倒也不敢公開此事。

日本人也很乖巧,只做不說,只幹髒活不要價錢,以此進一步獲取美國人的支援,壯大海軍力量。

美國投桃報李,越來越感到有日本這樣一個低眉順眼的馬仔極度舒適,於是在1951年9月,在舊金山召開了一個對日媾和會議,明確承認日本對本國領土、領海的主權。

這個會議的約定,招至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家的強烈反對。承認日本主權,就意味著日本從法理上擁有了重建軍隊的權力。

剛把這個戰爭機器廢掉了,現在又讓它重生,這叫怎麼回事?日本能這麼恢復,那德國呢?深受德國之害的歐洲國家都強烈反對這麼做。

蘇聯帶頭拒絕在對日和約上簽字。

美國並不吃蘇聯這一套,你不同意,有的是人同意。美國糾集了48個國家簽字,來了個少數服從多數,與蘇聯持相同意見的國家是個位數,你們不同意也無效。

神仙打架,日本偷著樂。舊金山和約強行透過,日本海軍從此走上重建、擴建之路。

三、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二戰後日本海軍的建設,分為三大階段。

形象地講,可以分為:嬰兒期,發育期,獠牙期。

嬰兒期指1955年之前。

1954年7月,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式成軍,當時擁有兵員1.58萬人,各型艦艇157艘,總噸位8.5萬,飛機48架。

美國對日本海軍相當支援,又是租借船隻,又是提供技術支援,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策略上高度寬容,這極大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發育期自1955年始,到1977年。

這一階段,日本歷屆政府在美國縱容下,連年加大海軍力量投入,進行了4次大的擴建。

到1977年,海軍總兵力達到46600人,艦艇147艘,總噸位實現翻番,達到16.6萬噸。飛機擴充至340架。

兵種編成也更加完善,擁有了護衛隊群、掃雷隊群、潛艇隊群、航空隊群、地方隊。

這種完備的海軍體系,意味著什麼呢?

1.擁有了反潛護航能力,日本艦隊又可以自由地在太平洋上航行了。

2.近岸防禦能力大大增強,外國海軍不能再輕易靠近日本本土了。

3.日本列島周邊的防空能力加強,外國空軍也不敢輕易靠近日本領空了。

可以這樣說,二戰前的那個日本,雖然沒有全回來,但已經把架子全拉回來了。

獠牙期指20世紀80年代至今。

80年代,日本右翼鷹派代表中曾根康弘當選首相後,又大大地跨越了紅線,把海上自衛隊建設目標進一步擴大,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這麼三點:

1.日本要將蘇聯艦艇全部拒之門外,所有日本海峽、海島、洋麵,要讓蘇聯人有來無回。

2.日本有能力保護外海航線絕對安全。

3.海軍軍費突破GDP總量1%的限制。

隨著實力逐漸強大,日本海軍進一步突破了專守防衛的憲法定製,開始冠冕堂皇地向世界宣稱,日本海軍要承擔更多的“世界軍事義務”。

弦外之音就是恢復向海外派兵。

這個時段的日本,似乎又回到了甲午戰爭之前的那個日本,在政府有意誘導下,日本社會不斷表示出濃濃的好戰輿論。海灣戰爭期間,日本社會都認為政府會應美國的要求,出兵幫助美軍作戰,但日本海軍並未派出大部隊,而是象徵性地派了掃雷艇到波斯灣,這竟然導致政府受到社會的指責。

派兵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戰後由盟國主導制定的日本憲法,第9條規定日本軍事力量是專守防衛,潛臺詞是不得向海外派兵。日本政府如果不管不顧地直接派兵,肯定會引起國際、國內震驚,甚至會因為破壞戰後國際社會秩序大崩潰,而造成巨大被動。

這麼以退為進地搞了一把,日本政府成功地製造出恢復海外派兵的社會輿論。沒辦法,民心所向,那就恢復出兵吧!

那憲法第9條怎麼辦呢?

涼拌!日本人乾脆就沒搭理憲法,而是出臺了一系列子法,根本原則不違背憲法“專守防衛”,把海外出兵改名換姓,說成是攻勢防衛、域外防衛等等。於是就有了《海外派兵法》、《周邊事態法》、《防衛合作指標》、《國際和平合作法》等等法律,為日本海外出兵提供了法律依據。

至於憲法第9條,只要美國不提,誰說了也不好使。

至此,藏了數十年的日本軍國主義獠牙,又露了出來。

1992年,日本派兵到柬埔寨參加維和行動,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拾,1999年東帝汶危機,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都有日本海軍的身影出現。

在20世紀初,東亞大國尚未崛起之時,日本海軍總噸位一度達到40多萬噸,居美國、俄羅斯之後,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強大海軍,在反潛、護衛等領域甚至比俄羅斯海軍還強。

四、日本人不滅的航母野心

日本海軍一直有個心結,不能擁有航母。

你出兵海外可以,擴建海軍可以,這些都可以用一些自欺人的說辭來掩蓋,但航母不行。航母是標準的海上綜合作戰平臺,你說航母是防衛型武器,不啻於說老虎是食草動物。

但是日本對航母實在是太痴迷了,其航母情結在世界範圍內無人可比。

言及此處,我們不妨簡要回顧一下一戰以來日本航母歷史。

日本擁有航母的歷史很早。自1912年英帝國海軍第一次發明水上飛機母艦這個概念,日本就對這種武器產生濃烈興趣,到1914年8月,日本也建造了水上飛機母艦,並用這種武器運用到進攻中國山東的戰爭中。1922年日本建成的“鳳翔”航母被視作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標準航母。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華,其海軍已經擁有“加賀”“鳳翔”“龍驤”“蒼龍”四艘航母,全部投入前期航空作戰,透過在中國戰場積累實戰經驗,日本航母部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作戰經驗的海上航空戰力。

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海軍已經擁有航母8艘,在太平洋地區,日本海軍以8:3的優勢,對美國海軍構成絕對優勢。

1942年4月的珊瑚海海戰,日本海軍航母叢集首次與美軍航母爆發激戰,日本擊沉美國大型航母“列剋星敦”號並重創“約克城”號,但自己也損失了“祥鳳”號航母,“翔鶴”號受損,“瑞鶴”號嚴重減員。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本再次向美軍發動攻擊。當時美國經過了珍珠港事件,已經加強了太平洋艦隊的力量,美軍軍力已經強於日本。日本大本營在戰前進行兵棋推演,已經預估到日本航母編隊有可能遭到重創,但海軍高層決定險中求勝,製造了假的推演結果,宣稱出戰將獲取輝煌勝利。結果,倉促上陣的日本海軍遭遇慘烈失敗,日本的“加賀”號、“飛龍”號、“赤城”號、“蒼龍”號四艘主力航母葬身海底,海軍實力急劇打折。

不甘心失敗的日本開啟了瘋狂建航母模式,至1944年,日本再次建成並列裝25艘航母。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國工業實力數十倍於日本,與日本開始軍備競賽,短短數年之間,美國建成了“埃塞克”級航母24艘、“卡薩布蘭卡”級航母50艘,在航母數量上對日本海軍形成絕對優勢。而且美軍的雷達優勢、飛機效能優勢十分明顯,實戰中美軍對日軍優勢何止以道理計。

戰至1944年6月,日軍所有航母艦隊都被美軍擊沉或重創,太平洋海面上世人再也見不到日本航母。

隨著戰後美軍對日本海軍重建的縱容,日本國內燃起重建航母之夢。1952年日本政府向美國提出,願意租借美軍一艘二戰時緊急建造的航母,作為日本海上警備隊的直升機航母,以便更好地幫助美軍對抗蘇聯海軍。當時二戰硝煙散去不久,美軍對珍珠港、中途島等戰役記憶猶新,斷然拒絕了日本的請求。

1962年,日本海軍提出自己建造直升機航母的計劃,由於美國沒有表態,日本政府感到時機仍未成熟,否決了這項提議。

經過反覆試探、反覆打擦邊球,加上蘇、美軍備競賽愈演愈烈,美國人逐漸放鬆了對日本海軍的控制,日本終於在1980年建成兩艘直升機航母。

此後日本海軍武備逐漸升機,近年來,日本已經建成包括“加賀”號、“出雲”號在內的4艘直升機航母。

日本口口聲聲說他們的航母只是為了反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航母的效能不止搭載獵潛直升機,經過一定改造,F35戰機也能起降。

這個趨勢,值得我們警惕。

五、日本的重工業能力

然而,需要我們警惕的不光是這些表面上的事實,真正令人望而生畏的,是日本強大的軍工科技及其潛在的軍工產業。

日本在二戰前的軍工生產能力相當恐怖,以一個小小島國,竟然能在兩年能生產出25艘航母,無論其科技水平還是經濟動員能力,乃至日本人的戰爭意志,都足以在世界範圍內數得上前幾名。

二戰後根據盟國規定,日本不得保有大規模軍工產業,日本的軍工廠大部分被解散。

但還是因為美國的縱容,朝鮮戰爭剛一爆發,美國便把日本重新定位為武備基地,向日本提交了大量軍事訂單,讓日本軍工企業改頭換面地進行生產,向朝鮮戰場源源不斷提供軍火。

日本借了這個東風,巧妙地把軍工企業改造成民用企業,並把戰前高度集中的軍工企業,分散成數十個比較小的企業,軍工科技骨幹分子和大量產生工人也都予以保留。表面上看起來,日本軍工廠一夜之間全都消失了,誰也無法指責日本。但其生產能力還在,許多生產線只要稍加改造,立即可變為軍火生產線。

日本當今佔據防衛省軍火訂單前十位的企業為: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電機、東芝、石川島播磨重工、日本電器、日本製鋼所、小松製作所、富士重工、富士通等,這十大企業在防衛廳的契約額佔了總額的85%左右。

其中許多家企業,中國人應當都很眼熟!

就是這些重工企業的支撐,日本海軍早在70年代就實現了海軍裝備國產化,服役的全部艦艇都是純日本國產!

根據大致的估算,如果把日本所有潛在軍工企業產能加起來,每年可以生產出戰鬥機2-5萬架、作戰艦艇202-270萬噸、坦克1.3-4萬輛、火炮20餘萬門、導彈33790枚、槍支13-14萬枝、彈藥50-100萬噸。

若發生戰爭,這些企業的年生產可供裝備216-660個現有規模的陸軍步兵師,海軍可擴大6-8倍,空軍可擴大12倍。

說日本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毫不為過!

六、二百五式老毛病至今未改

當然,日本海軍也不是全無瑕疵。

二戰日本海軍之所以失敗,軍事實力弱於美國是一方面,但戰略指導思想嚴重扭曲,是失敗的另一大原因。

一戰後日本海軍把這個思想上升為日本版的專有理論,認為日本是典型的海洋國家,陸地幅員狹窄,資源貧乏,只能從海外尋求利益,這就必須在海洋上佔據絕對主導權,由此形成了“海主陸從論”。也就是說,日本海軍應當成為日本國第一軍種,以海軍實現領土擴張。

說白了,這種二百五理論,放在哪個國家都無法成為主流思想,即使海洋帝國英國,人家的整體戰略始終非常注重歐洲大陸,這是根本。

日本海軍偏偏就推廣了這一理論。如此本末倒置的二百五理論,遭到陸軍方面的嚴重抵制,日本大本營從此形成無休無止的內耗,日本政府也無力協調。

後來的結果世人都看到了,日本海軍無限制擴大軍備,一方面透支了國力,另一方面嚴重分散了軍事擴張的焦點,導致在陸海兩方面遭到美國、蘇聯、中國的猛烈回擊。

這是戰略上的毛病。

戰役戰術層面日本同樣也有不小的毛病。

日本版馬漢海權論,在日本變種、發展,後來成了畸形的海上決戰論。

日本海軍認為,要解決海上問題有兩個關鍵:

第一,必須充分保護海上交通線。

第二,要勝利,就必須進行海上決戰。

這兩個關鍵認識,直接招致日本航母艦隊在外海的覆滅。

細節無庸再多言,看看珊瑚湖、中途島、萊特灣幾次大戰就能明白,如此龐大的日本艦隊,死得這麼快、這麼透,很大原因是自己太作、太冒進、太急躁。

當今日本海軍的戰略觀與能力現狀依然極不平衡。

其思想根子仍然是變種了的馬漢海權論,日本海軍近年來頻頻出洋活動,在與東亞大國爭奪西太利益上寸步不讓,立場極度強硬,但蛇吞象式的戰略理論下,其海軍軍力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訴求。

再一個,日本對海上交通線的迷戀,與二戰前並沒有本質區別,仍然妄想在西太、南海、印度洋乃至赤道附近維持對交通線的絕對控制。

想一想這幾條交通線附近都是什麼國家,就能預測得到,一旦戰爭爆發,以日本海軍這點可憐的實力,會遭到相關海域國家怎樣的爆錘。

歷史演進,今昔宛似。掐準死穴,必有勝機!未來亞太地區如何,東亞大國海上有船,胸中有策,應對合理的前提下,不懼任何強敵。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在波斯灣鬥不過伊朗!美媒:美軍開火警告無用,伊朗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