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71年,錢學森把兩張紙條“錢學森密碼”,交給了國防科大新成立的鐳射研究小組。

千萬不要輕看這兩張紙條,那上面記錄的是世界頂尖國防技術鐳射陀螺的製作原理和光路圖。

何謂鐳射陀螺?它能夠讓武器在沒有衛星定位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指哪打哪。如果沒有它,中國的火箭、艦船、所有尖端導彈都會成為半個瞎子。

我國鐳射小組也進行過多次嘗試,但研究依然停滯不前。

直到1975年,一個人的加入,使得鐳射陀螺研究,出現了突破性進展!

20年後,他帶著研究團隊,推出了中國第一臺鐳射陀螺工程化樣機,讓我國成為繼美國、俄國、法國之後,第4個能夠獨立研製鐳射陀螺的國家!

中美差距因為他,一下子縮短了20年;

中國武器因為他,有了眼睛和心臟;

中國國防科技水平更是因為他,能夠傲視群雄!

他就是國防科大的背心院士——高伯龍!

高伯龍出生於1928年,正值社會動盪,他的求學之路一直斷斷續續,大部分學業,都是在父母引導下,自學完成。

16歲時,他就讀的學校因為日軍的攻入也被迫關停。

對戰爭和侵略者的厭惡,讓當時青春熱血的高伯龍,決定投筆從戎,他對親人說:“我沒有槍,但用拳頭,也要把敵人打死!”

戰爭結束後,高伯龍在父母建議下,進入了上海中學學習。僅用1年時間,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進入大學後,他成為了“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的學生。

頗有物理天賦的高伯龍,當其他學生還在學習國內基礎物理理論時,他已經想方設法地借閱國外雜誌和期刊,學習並做筆記。

他的同學曾說過:“我們當年有兩個人成績最好,其中一個就是高伯龍。有一次考試,老師出了一個比較難的題目,做起來很費事。高伯龍用群論的方法,很簡單就做出來了,很漂亮。”

195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到中科院應用物理所任職;三年後,又被調到了國防科技大學任教。

高伯龍以為自己的一生,就是為國家培養物理人才,貢獻力量,卻沒想到,20年後的他,命運又發生了轉變。

1971年,錢學森把兩張寫有“鐳射陀螺”簡單原理的小紙片,秘密交給了剛剛成立的鐳射研究小組。

早在十年前,美國就已經把這一科技用於武器設計,以強大的武力保障,傲視世界各國。

我國對該技術十分關注,很多專家提出,效仿美國研製二頻差動鐳射陀螺,但美國實施技術封鎖,在毫無借鑑資料的情況下,研究屢次失敗

鐳射研究小組根據錢學森提供的鐳射陀螺大致原理,展開二頻差動鐳射陀螺研究,但資料太少,而且研究經費僅有5萬元,和美國投入的2億多科研經費比起來,更是限制了高成本的探索,導致幾年過去,很多實際問題依然無法突破。

當時高伯龍在國防科大主要是負責授課,課外也會參與解決學校科研專案的問題。每次只要高伯龍參與,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鐳射陀螺的研究,數年來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有人推薦,讓高伯龍加入鐳射研究小組。

果然,高伯龍在1975年加入研究後,此前一直沒有弄清楚的“離子噪音跟陀螺訊號差異”問題,就被高伯龍用1個星期快速解決。

同組的丁金星曾說:“高伯龍一來,局面馬上就不一樣了!

此後,高伯龍又在1976年,寫出了《環形鐳射講義》,這成為我國鐳射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

他用1年多的時間,就從理論上,揭開了錢學森神秘小紙片的秘密。

高伯龍還根據我國的工業水平,否定了國內效仿美國研製“二頻差動鐳射陀螺”的方案,直接提出了自主研製四頻差動陀螺方案,並且在1978年,就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代鐳射陀螺實驗樣機!

高伯龍用3年的時間,把曾經像天方夜譚一樣,無處下手研究的鐳射陀螺,變成了具體化的實驗樣機,這樣的進度,簡直超乎所有人意料!

正當鐳射研究小組在高伯龍的帶領下,不斷攻克難關時,美國卻放出訊息,因技術原因,徹底放棄研製同類型的鐳射陀螺。

此時有考核專家質疑高伯龍的自主研製方案,認為高伯龍方案無法實現:“國外有的你們不幹,國外幹不成的你們反而幹?!”

自主創新的摸索,本就冒著極大風險,一不小心,就揹負上浪費國家科研經費的罵名。

但高伯龍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方案:“外國有的、先進的,我們要跟蹤,將來要有,但並沒有說外國沒有的我們不許有。

他在眾人反對中,依然篤定自己的方案,是因為他一直關注國外科研期刊,瞭解國外的科研水平,更瞭解國內的工業水平,效仿美國的方案並非不可行,只是研製出來的陀螺,必然會遠遠落後於美國,那才是真正浪費國家科研經費!

但人們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總是習慣依賴於開創者,並不相信自己也有獨立去探索的能力。

1993年,即將大功告成的鐳射陀螺樣機,在最後關頭,再次出現問題,而且一時之間,找不出問題根源,眼看數十年的努力,即將付諸東流。

曾經質疑高伯龍方案的人們再一次捲土重來:“二十年來,非要走國外早已證明是錯誤的道路,扼殺國內二頻單陀螺,犯了方向性錯誤!”

高伯龍在諸多聲討中,最終確認不是思路和方案出錯,是鍍膜工藝出現了問題。

於是高伯龍直接向考核專家們立下軍令狀:一年之內解決所有問題!

1994年,在諸多的質疑聲中,高伯龍團隊的鐳射陀螺工程樣機,順利透過鑑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國防科技制高點的國家!

隨後,一批號稱“檢測之王”的全內腔He-Ne綠光鐳射器問世,讓整個業界都震驚不已,這代表著,我國擁有了鐳射陀螺鍍膜的膜系設計和技術工藝,而在此之前,該技術工藝只有美國和德國能夠實現,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3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高伯龍帶領團隊,完全自主研製的四頻差動陀螺,技術先進性不輸美國,並打破了美國所認為的,四頻差動鐳射陀螺無法運用到武器上的謬誤!

從否定效仿美國研製“二頻差動鐳射陀螺”,堅持自主研製眾人反對的“四頻差動鐳射陀螺”,高伯龍說過:“我想幹成的一件事就一定能幹成,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今,完全自主研發大獲全勝,他證明了自己是對的。

國防科技大學關於鐳射研究小組的工作,曾記錄過一組資料:

高伯龍每天在實驗室的工作時間,平均在15個小時以上,攻克難關時,就算遇到春節,工作量也只多不少;

在高伯龍帶領下,團隊成員平均每年的加班時長,多達1500小時,有人甚至超過了2000小時,每個人都恨不能一年有24個月!

高伯龍帶的研究生第一次去實驗室時,發現其中竟然放著油鹽醬醋,還以為這是實驗用品。

後來才發現,這些調料是高伯龍下麵條用的,就為了節省去食堂打飯的時間,他餓了就隨意煮麵條打發一下!

更讓學生詫異的是,已經被評為院士的高伯龍,經常穿著一件白背心,廢寢忘食地在實驗桌前忙碌,有時候甚至不分晝夜,更顧不得刷牙洗臉,就彷彿長在了實驗室裡。

有一次,泡在實驗室差不多1天的高伯龍,回到家時,妻子被嚇了一跳,因為他的腳腫脹得襪子都脫不下來,他卻還唸叨著實驗進度!

妻子心疼地責備:“就不能悠著點幹?”

高伯龍安撫著妻子:“我們起步已經晚了,如果現在不抓緊,啥時能趕得上?

此後妻子為了他的健康,決定給他送飯,想讓他在吃飯時,多休息一會兒。

可誰知第一次去,高伯龍就埋怨妻子,打斷了自己的思路,讓妻子又委屈又心疼。

高伯龍患有哮喘,如果疲勞過度,更容易頻繁發作,嚴重時他每月都要發作兩三次,可他只要能堅持住,就堅決不去醫院,以免浪費時間。

發病時他便服藥,再在椅子上躺一會兒,緩和過來就馬上接著投入實驗。

以致後來因為長期超劑量服藥,被醫生警告,再不抽時間做手術,就會有生命危險,高伯龍才趕去北京接受手術。

茨威格說,在一個人的命運之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人生的使命。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高伯龍在47歲,遇到了鐳射陀螺後,他便付出自己的所有去完成。

和楊振寧、李政道等聲名顯赫的物理學家比較而言,高伯龍的知名度並不高。

在國防科技大學裡,很多入校的新生並不知道,那個略微佝僂著身體,走在校園裡的普通老頭,就是中國鐳射陀螺奠基人。

因為涉及到保密資訊,高伯龍很少公開發表論文,但他培養的學生,卻大多成為了領域內的知名人物,身居要職。

他從不圖名,也不圖利,眼裡只有搞研究,面對別人的誇讚,總是說:“我不過是一名最最普通的研究人員。

可就是這名最最普通的研究員,他攻克了一次又一次技術難關,讓我國海、陸、空、天武器全方位擁有了“火眼金睛”。

只見他走到電腦面前坐下,熟練專注地敲擊著電腦鍵盤。

這位老人,就是86歲的高伯龍,為了解決諸多複雜的數學推導和計算,已是高齡的他,自學計算機知識,很快成為了程式設計高手。

的確如此,耄耋之年的背心院士,還沉迷在實驗室裡不可自拔,認識他的人都知道,想要找高伯龍,去他家裡不一定找得到,但去實驗室,一定可以找到。

直到2017年,他因為重病不得不住進了醫院,饒是如此,他手裡依然放不下那些研究資料,每次休息都要讓護士百般催促。

他把“生命不止,研究不停了”貫徹了終生

2017年12月,89歲的高伯龍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擲地有聲的話語言猶在耳——“外國有的、先進的,我們要跟蹤,將來要有;但並不是說外國沒有的我們不許有。”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憑藉我國科研人員的力量,獨立自主研發先進乃至尖端科技,沒什麼不可能!

戰爭年代,有人前赴後繼,披荊斬棘,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安康,死而後已!

和平時期,有人執著堅守,痴心科研,為我們可以高枕安眠的和平,鞠躬盡瘁,奉獻畢生!

他們很少出現在鎂光燈下,而是懷著滾燙的愛國之心,苦幹驚天大事。

八千里路雲和月,深藏功名塵與土,這就是高伯龍,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背後,一匹又一匹老馬。

. END .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8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錢學森:“五個師”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