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上世紀50年代,蘇聯向中國轉讓了T-54主戰坦克技術,中國在其基礎上研發過了中國產59式主戰坦克,根據二戰的經驗,單純的坦克部隊並不能發揮最大戰力,必須有步兵的伴隨,也就是說,需要發展一款能伴隨坦克作戰的裝甲運兵車。但蘇聯當時並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裝甲運兵車,雖然蘇軍發展了BTR系列,但這種輪式裝甲車明顯是為了公路條件優良的西歐準備的,中國當時糟糕的道路條件,加之當時中國的汽車工業基礎,中國當時根本不可能生產這種輪式裝甲車。

當時中國的道路條件根本無法使用輪式裝甲車

中國最終自主研發了63式履帶式裝甲車,並在其上發展出了一個車組,其後更在80年代進一步進化出85式裝甲車。63式裝甲車在1963年定型生產,最終在1968年大量生產,重點裝備北方地區的機械化部隊,其地位基本等同於當時美軍裝備的M113裝甲車。

63式裝甲車車長5.476米、寬2.978米、高2.563米,全重12.6噸,載員13人,公路最大速度60公里/時、最大行程500公里,水上浮渡速度6公里/時。車體由高強度裝甲鋼板焊接而成,動力傳動裝置右前置,駕駛員位於左前部,車輛後部為載員艙並開有後門供載員出入,開有頂窗。根據部隊實際反映,將原本裝備的7.62口徑機槍,換成了威力和射程更大的12.7毫米口徑機槍。

除了裝備解放軍,這種裝甲車還大量出口國外,第一個獲得63式裝甲車的是北越,1973年,美軍估計北越軍隊已經裝備400輛63式裝甲車,曾經多次參戰,頗有戰功,但其也存在不少缺陷,諸如車內噪音太大,影響乘員和載員的持續戰鬥力,發動機功率不足故障頻繁,油耗大壽命短,操縱複雜。而在越南戰爭中,裝甲薄弱的63式裝甲車也被美軍和南越部隊摧毀不少。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進口了不少63式裝甲車,相比伊拉克軍隊當時大量裝備的蘇制BMP-1步兵戰車,63式裝甲車效能落後巨大,但其好處就是價格低廉,適合大量購買,對於兩伊戰爭這樣的消耗戰十分適合。63式裝甲車也通過出口伊拉克,為當時的中國軍工業賺取了不少硬通貨。

中國總共生產了超過8000輛63式裝甲車,現在,解放軍中的63式裝甲車已經基本退役,被改進型號的85式裝甲車退役,但即便如此,85式裝甲車在裝備的時候,就已經落後。解放軍正在用大量新型中國產步兵戰車取代,不僅機動性和防護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火力更不是63式那一挺12.7毫米機槍可比。

儘管63式裝甲車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在70年代末的那場戰爭中,還是給予了解放軍強大的機動能力,更主要的是,也在那被蘇聯軍事威脅的三十年,至少為解放軍提供了一種可用的裝備。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直-20艦載型真身亮相!“入雲龍”家族枝繁葉茂金玉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