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圖片上是“烏克蘭民團武裝”從軍火庫裡面翻出來的俄製“馬克西姆”M1910重機槍,也就是俄國版的馬克沁重機槍,還安裝上了“全息衍射光學瞄準鏡”,600米外射擊的準確性有了較大的提高!M1910重機槍參加過一次大戰,與英國的維克斯、德國的MG08,都是馬克沁的衍生版本,一戰期間都佈置在戰壕內相互對射。

M1910重機槍發射7.62×54R彈,威力要比歐洲的7.62×51彈略大一點,7.62×54彈從沙俄時代就開始大規模生產,連續生產了一百年時間!估計到現在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軍火庫存也得有幾十億發之多,子彈供應非常充足,不可能出現彈藥供應緊張的情況,加之M1910馬克沁是水冷機槍,連續發射3000發都沒問題,根本不是現代機槍可以比擬的。

圖片上的M1910是“蘇–芬戰爭”以後的版本,在這之前的M1910外套筒的進水口沒那麼大,在冬季爆發的“蘇–芬戰爭”中由於天寒地凍,水都凍成冰了,沒法加進水箱,嚴重的影響到機槍的火力持續支援,但同樣裝備馬克沁的芬蘭軍隊卻聰明的將套筒水箱口增大,緊急情況下扔裡幾塊碎冰,機槍發射使產生的高溫一會就將冰融化成水了...蘇聯人看到這個聰明的方法,也開始仿效。

烏克蘭民團”將它從武器庫當中翻出來,放置在固定火力點當中就是很好的火力壓制性武器,如果想機動,現在的車輛也多,把它放到皮卡上面就是移動火力點,移動封鎖街區非常管用...武器裝備就是這樣,不管型號老舊只要是膛線沒有磨損、機械零件沒有損壞,就可以拿著它去戰場,並且馬克沁還是現代自動武器始祖,發射原理與現代機槍沒有區別,可以說它重返戰場也算是“王者歸來”!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當中,蘇軍的一些分隊就配備了老式的“莫辛納甘1891/30型”狙擊步槍,據說這老槍在600米內精確射擊能力不亞於“德拉貢諾夫SVD精確步槍”。

那麼,入侵阿富汗的精銳蘇軍為啥要使用這種老槍?原因是當時蘇軍使用的AKM、AK–74突擊步槍在阿富汗山區較遠距離使用效果很不好!特別是5.45毫米子彈受山區“橫切風”影響很大,彈頭重量輕經常被風吹歪,而AKM使用的7.62×39彈雖然受橫風影響小一些,但是AKM步槍有效射擊距離只有400米,與阿富汗游擊隊使用的老式英式“裡.恩菲爾德”7.7步槍對打時經常被反壓制...自動武器被拴動步槍壓制實在是丟臉,就是因為彈頭輕、射程近的原因...所以,蘇軍緊急翻軍火庫將一批沒有使用過的“莫幹M1891/30”運到阿富汗才解決了蘇軍的部分煩惱。

時間到了21世紀,莫辛納甘這支老槍又重返敘利亞戰場,敘利亞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都使用過這支老槍。

莫辛納甘一類的老式步槍都出現在步兵營連分隊武器品種缺乏的年代(比一戰早),當時步兵分隊除了一兩挺馬克沁重機槍外,就是手裡的步槍外加幾顆手榴彈,沒有迫擊炮、輕機槍,更沒單兵火箭...這就要求步槍射擊距離要遠、子彈威力要大才行!要不然沒法打中600米外的目標,所以莫辛納甘步槍和它同時代的步槍槍管都很長,子彈也採用7.62×54毫米R彈、7.62×51毫米彈、7.92×57毫米彈...。

7.62×54毫米R彈,我軍仿製型號53式“步騎槍彈”。

老式步槍的槍管長,可以讓彈頭在槍管內的停留時間長一些,更能充分利用發射火藥的推力,槍口初速就會很大!飛行彈道更加平直,同時彈頭在膛線的束縛下飛行更加穩定,子彈散佈就會很小,非常有利於遠距離精確射擊...二戰期間蘇軍就是在莫辛納甘步槍上安裝了簡易瞄準器材,大量的配備到連隊在前沿陣地狙殺德軍,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兵臨城下》當中,瓦西里.扎伊採夫用的就是較精良加工的M1891/30型狙擊步槍。

駐敘利亞俄軍特種兵檢視這支祖輩級的老式步槍。

有了那麼些優點,莫辛納甘步槍到了21世紀的戰場後,再給它安裝上更先進的光學瞄準器材就能當精確步槍使用,射手隱蔽在暗處打擊敵前沿陣地的步兵、輕機槍手、RPG火箭射手、中下級軍官...這些在400米距離內活動的目標是比較有效的!所以,在敘利亞戰場上出現它的身影也不足為奇。

不論是M1910馬克沁重機槍,還是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都是已經退役很久的老式裝備了,但是戰爭的需要又使得它們重返戰場,原因:就是它們這樣的一代經典名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太祖年齡”重新披掛上陣,更證明了它們的效能優秀。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空軍新型導彈預警衛星通過設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