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亞音速顧名思義就是出膛速度在音速(正常環境下的音速是340米/秒)以下,然後問題來了,我們知道子彈的殺傷力取決於彈頭質量和速度,而這個速度還是帶平方的,所以速度對子彈威力的影響更加直觀。簡單的說子彈速度越快,殺傷力越高,所以現代步槍子彈初速一般都在700米/秒以上,小口徑步槍更是可以達到900米/秒以上。

(動能公式,m代表質量,v代表速度)

然後問題來了,既然子彈速度越快殺傷力越高,那為什麼還要用亞音速子彈來限制初速呢?

因為消音需求

咱們知道槍聲的三要素

1、膛內高壓燃氣衝出槍口之後劇烈膨脹產生的巨大噪音,我們點炮仗的聲音就是這類。

2、超音速彈頭激波產生的音噪,比方說我們甩鞭子的時候,鞭尾會發出pia的巨響,這就是尾部超過音速產生的爆音。

3、槍自身運動機構摩擦碰撞的聲音,這就是常規的機械噪音

第一種可以透過消音器降低燃氣壓力來緩解,第三種一般聲音不大,可以透過最佳化機械結構或者採用手動上膛方式來緩解,而第二種,子彈超音速的激波噪音就只能透過將子彈初速降到音速以下來解決。

那麼是不是隻要把初速降倒340m/s以內就可以了呢?也不行,咱們看下下邊這個子彈在不同速度下阻力系數。

紅框區域大約是0.8馬赫到1.3馬赫,這是個跨音速區間,而在這個範圍內阻力變動的非常大,氣流和渦旋也會讓彈道變得非常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但凡子彈透過這個跨音速區,那準頭就沒得看。(一些高精狙也一樣,但凡子彈速度衰減到跨音速區,那麼精度就會渣的一塌糊塗,所以他們的子彈都特別強調抗風阻,好讓子彈儘可能的在超音速區多飛一會兒)

所以說,亞音速彈頭的膛口初速一般都在0.8馬赫以下,也就是272米/秒以下,比方說標準的.45ACP彈初速255米/秒,它就是一種天生的亞音速彈。二戰時採用.45ACP標準彈的德利爾卡賓槍就是一支非常出色的消音武器。(也不是所有亞音速彈都是272以下,因為剛出膛那會兒子彈本身就有章動,所以這點阻力變化不是很有所謂,因此300米/秒初速左右的亞音速也挺多)

但如果這彈並不是亞音速呢?比方說9mm手槍彈的初速一般在350米/秒左右,它要想進入亞音速要不就是增重彈頭,減少裝藥。要不就是用特種槍械發射,比方MP5SD的槍管後端有一堆洩壓孔,當發射藥剛推著彈頭前進,火藥燃氣就早洩了,這樣也能起到降低初速的作用。

不過我前面提到過,決定子彈威力的是質量和速度,亞音速彈的速度被限制在了272米/秒以內後,常規彈頭的威力就提不上去。尤其對小口徑步槍來說特別蛋疼。比方說毛子5.45mm口徑的亞音速彈配上5.2克的彈頭,動能僅有可憐巴巴的200焦耳出頭,這威力和64小砸炮似的,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子彈口徑以獲得更大質量

然後我們就看到了一些12.7口徑級別的“步槍彈”,彈殼不長,裝藥不多,但彈頭重50-70克,被譽為“飛行的秤砣”,即便在亞音速下,他們也能達到2000焦耳級別的動能。

簡單來說,亞音速彈主要是配合消音器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消音效果。但速度的限制讓常規口徑子彈動能不足,所以不得不在口徑和重量上做文章,因此出現了一些大口徑,大長徑比的飛行秤砣。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各國空軍成立之日,美國空軍成立於戰後,最年輕的空軍才12歲